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文化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构成部分的编辑工作,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五四”以来的前辈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极为珍贵的资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研究、总结、学习这些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重要的项目。本文试图从前辈大量的编辑实践和贡献中,从横向整理归纳出几点经验,为编辑学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为革命而编,紧扣时代脉搏为革命而编,把编辑工作看作是革命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原则,紧随时代的脉搏,这些编辑方针,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编辑工作中,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一、围绕着“不谈政治”的一场斗争。早在1918年李大钊在创办《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就提出:“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相似文献   

2.
一、应建立理论编辑学和应用编辑学近来,在图书编辑学的讨论中,出现了许多理论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其中对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它的科学体系,更是众说纷纭。关于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认为编辑学的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只有从诸多方面对编辑学进行研究,才能建立科学的编辑学,才能全面推进编辑学的研究。一类认为编辑学只是研究编辑工艺、编辑过程的学科,或只研究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地位……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编辑学的特色,才不致由于涉猎过宽过杂以至被其它学科所吞并,而不能成为专门的学科。一门学科的建立、是人们对事物认识深化提高的结果。在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告读者     
《编辑学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刊的宗旨是:积极开展编辑学的研究,总结和交流编辑工作的经验,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尽一点微薄的力量。编辑作为职业和工作,有记载可查的,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编辑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编辑们有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好传统,但也因此忽略了自身工作的建设,以致至今还没有一部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探讨编辑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编辑学。有人就说:“编辑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发展的编辑工作事业发展很快,但前进的道路上也碰到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事编辑工作活动要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工作以解决前进道路上碰到的问题,同时强调编辑学理论研究须为编辑工作实践服务。在这个进程中,人们似乎感觉到了编辑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须进一步加强编辑学理论研究建设以强化其解决编辑工作实践所面临的众多实际问题,须对强化编辑学理论研究有高度自觉以改变我国编辑学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的状况,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编辑学理论研究解决编辑工作实际问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编辑工作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我国目前已有一支庞大的编辑队伍(1985年时仅从事科技编辑的工作人员已超过2万5千人),有这么多人从事于同一类型的专业技术工作,就会创造和积累不少经验,就必然有规律可寻,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道理,就有可能产生一门学问、一个学科。一个学科产生的条件是有独有的、可分出的特殊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编辑学已具备这个条件,所以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  相似文献   

6.
蔡姗 《出版科学》2011,(4):111-112
为了更好地总结30多年来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的成就、经验与教训,谋求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组织召开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  相似文献   

7.
刘杲 《中国编辑》2007,(2):87-88
我欢迎《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的问世。“本书的作者大都来自全国少儿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有比较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两条信息。第一,有丰富编辑工作经验的同志,渴望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编辑学理论,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层次;第二,他们对编辑学的探讨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因此具备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条件。这两条,我觉得有普遍意义。我们做编辑工作需要编辑学理论。因为理论不仅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当然”,更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所以然”。理论帮助我们提高编辑工作的自觉性,提高编辑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辑学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它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用于指导实践。这是编辑学研究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编辑学领域中又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十几年来,理论研究者对其辨析之激烈大概仅次于对“编辑”概念的争议。其原因当然是因为编辑学研究对象如不明确,真正意义上的编辑学就不可能成立,编辑学研究对象框定着编辑学研究内容,关涉到编辑学的任务、目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以及理论体系的构筑,编辑学研究对象更与编辑学学科特征有着内在联系。而目前我国的编辑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所以探索编辑学研究对象不能不显得特别重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者见仁见智,在对象问题上提出了各种有益的看法,但经过多年编辑出版实践活动的检验和不同观点的对撞,我们可以看到,分歧少了,一些观点被淘汰了,另有些见解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较早的几种观点认为编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编辑活动”,也就是“编辑活动的全部和整体”,“不仅指著作物转化为出版物的过程,而且包括著作物产生以前及出版物产生以后的全部编辑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编辑现象”。或者说“包括编辑工作的一切方面。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甚至著述活动、阅读活动也被囊括其中。我认为这些看法太浮泛了,姑且称为“泛化论”。这种“泛化论”的观点很难抓住编辑学的特殊矛盾,揭示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他所编纂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缉要》),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及编辑学史上树起了一窿丰碑。《史记》在中国古代编辑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划时代的,它使史书的编辑体裁、编辑体例、编辑内容都焕然一新,为后世历史著作的编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编辑学是研完编辑活动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建立和完善的新兴学科。编辑活动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文化传播事业发展规模的限制,人们对编辑活动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未能对这些经验作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人关于编辑活动的思想见解,散见于书籍的序跋和校勘、目录诸学中。  相似文献   

11.
消息     
《科技期刊管理学》出版发行 《科技期刊管理学》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大喜事。一喜这本书为科技期刊编辑学增加了新的篇章。管理学的书到处可见,但专论科技期刊的管理学,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本。此书为编辑学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创立,增添了砖瓦。二喜该书出于4名(姜富明、冉强辉、何剑秋、吴川灵)40岁以下的青年人之手。他们志同道合,出于对科技期刊编辑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地追求,大胆地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这对老编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三喜的是该书对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新的编辑管理体系,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翁永庆编审为该书作序。他说:“我对青年人这种治学精神深感钦佩。尽管他们的编龄只在七八年之间,但由于他们在科技期刊编辑学领域努力工作,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以及对编辑工程和编辑部工作的认真探索和积极参与,归纳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著述于书中,使该书内容充实,见解独到。青年人勇于实践,敢作敢为,已成为编辑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我为编辑学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相似文献   

12.
湖北今年创刊的《出版科学》第1期刊登了胡光清同志的一篇文章——《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向》。其中谈到“关于编辑学的基本内容,他概述了三种比较系统的意见。他说的第三种意见是:编辑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编辑主体、编辑过程客体、编辑主体能动地作用于编辑过程客体产生的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实践形式。研究编辑主体主要探讨编辑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和心理意识三要素,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吸引了无数研究者,但对编辑文化的研究薄弱则是文化研究中的缺憾。中国是世界上文献典籍最多的国家,其编辑的历史也最长并有自己独特的产生、发展轨迹。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对中国古代编辑史进行研究,认真疏理,条分缕析,探索兴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无论对于编辑学学科建设,还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研究进展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有关专著40余种,论文近千篇,但是,其中属于编辑史领域的却很少,与编辑史在编辑学理论中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国的编辑学研究者在对现代编辑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努力于编辑史的研究。靳青万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可说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编辑角色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的编辑学研究中,通常是偏重于编辑过程的研究,而编辑工作的主体——编辑角色,比较而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由于没有系统总结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角色的编辑者的普遍的行为特征和社会价值,致使目前的编辑学研究流于表层的个体编辑者的经验总结,从而使编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步入误区。不可否认,总结编辑过程中积累的编辑经验,对于编辑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不去研究编辑角色的特质和功能,要想建立编辑学的学科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编辑角色及其社会功能作了一点探讨,试图为有志于建立编辑学学科体系的广大编辑工作者提供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博学化——编辑修养的最佳境界。我们在编辑岗位上,应该安下心来做一个合格的编辑,努力做到博学化: 1.编辑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要学习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好编辑工作。编辑工作者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和探索着编辑学的奥秘。可以说,一个合格的编辑工作者,其本身就是编辑学领域里的专家学者。 2、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杨勇 《今传媒》2006,(10X):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些近乎“玄学”理论的出现,反倒让人对编辑学的确立产生了疑虑,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编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编辑学理论到底如何形成呢?应该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积玉先生撰著的《编辑学论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创建编辑学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从编辑学实践出发,注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探寻规律性,构建编辑理论体系,从而为建立编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古代编辑学史,既要重视编辑实绩的研究,也要重视理论建树对编辑工作的影响。由于编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在探讨和建立之中,但它从不排斥并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果来丰富自己,同时融入编辑实践之中。古代也不例外。从编辑实践和理论建树两方面都做出杰出贡献的,唐代刘知几可算是佼佼者之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  相似文献   

18.
编辑学研究从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发展很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一个突出标志,就是相当数量一批编辑学著作的出版。在编辑学研究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人们却又有一种不满足之感,因而提出了编辑学研究如何深化的问题。以前的几本编辑学著作,我都是把书籍编辑学和期刊编辑学分开来研讨的。书籍和期刊的具体编辑工作,各有其较明显的特殊性,分而论之,可以更具体细致些。对以前几本著作所采用的基本按编辑工作过程建立的编辑学体系而言,也许更为适当些。但书籍和期刊除了有各自的特殊性外,也有许多共性。如果说它们各自的特殊…  相似文献   

19.
何剑秋  伍烈尧 《编辑学报》1996,8(3):166-167
编辑工作古已有之,而编辑学则是一门新兴学科。以往从事编辑职业的人们,并不把编辑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因而有“编辑匠”之说。编辑学研究也只是近十余年才热门起来的话题。刚起步不久的编辑学要深入进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个体进行的,至于群体研究,还只有少数几个学术研究团体  相似文献   

20.
编写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要构筑一条能比较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思路,用它来对具体的编辑经验、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法进行鉴别、整理、升华,使之系统化,成为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图书编辑学知识体系。这条理论思路该怎么找?下面谈点想法。第一,图书编辑工作尽管是人的主观行为,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仍然存在编辑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以及编辑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因此,编辑学是有它的理论的。有人以编辑人员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