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开文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偌大的文学画廊中,那一幅幅呈现着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画卷,那一个个诞生于不同作家笔下的文学形象,都闪耀着不同的色彩。沙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施耐庵笔下的武松,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黛玉、凤姐、鲁迅笔下的阿 Q,这一个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已经经受了时空的检验,在不同的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给人以社会认识和美的享受,充分显示出其艺术魅力的永久性。这些作品之所以流芳千古,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典型。那么,是什么促使作者得以塑造出成功的典型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作家笔下的典型色  相似文献   

2.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有着"五四"时期以来以郁达夫为代表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的影子,以王朔《顽主》中的"顽主"形象为起点,通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梳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零余者"形象,旨在挖掘"零余者"在时代洪流中的深刻内涵,以期丰富和发展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边缘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和安徒生笔下的海与花,既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奇观,又富有生活情趣和浓郁诗意,充分展示了两位艺术大师的幻想才华。蒲松龄和安徒生笔下的幻海空花虽然脱胎于不同时空,但都是在民族文学与现实生活土壤中绽放的奇葩,且映射着两位大师的求异思维的鲜明色彩,因而他们的幻想作品也就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语文学史大致分为五个时期:贾希利叶时期,伊斯兰初期,伍麦叶时期,马穆鲁克时期,以及以1798年拿破仑攻破埃及为起点的现代时期。文学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因为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每个时期的文学又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阿拉伯文学近代时期复兴学派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以及该学派的代表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明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得以不断积淀、巩固和传承。这些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强化古诗文教学的角度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一、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浩繁如海的优秀文学经典,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体  相似文献   

6.
普罗米修斯是欧洲文学中的重要的一个多重组合的艺术形象,欧洲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使得不同作家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形象有所不同。而这一演变过程,却折射出了西欧的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呈现出不同作家的思想艺术观念和这一形象的內在精神。我们从文化变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探究它,对我们学习和认识欧洲文学,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母亲形象是作家笔下一个弥久更新的文学话题。由于母亲形象自身的丰厚性,同时,各时期的作家赋予母亲形象以富于时代特色的文学描写,都不断丰富着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向红 《考试周刊》2011,(89):22-22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l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赏。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学记录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不同时期的梦想,一部美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作家笔下一个个的学形象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梦,构成了美国化光怪陆离的色彩,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女性文学都有不同于以前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特点。本文阐述了中国的女性文学含义及在新时期的特点 ,并划阶段分析了女作家的创作道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中可以看出女性文学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I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African American young adult literature serves as a primer for, and a version of, African American adult literature. Using the Black Aesthetic as my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Coretta Scott King Award as the young adult canon, I note that while the content of adolescent litera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nets of the Black Aesthetic and African American adult literature, the literary elements and style are not. As such, young readers of African American young adult literature are not necessarily prepared for the literary elements and style of canonical African American adult literature. Further, I note that editors, publishers, and literary critics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young adult literature, in that editors may discourage authors from experimenting with form and style. Finally, I call for reorienting Black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 literature away from White literary elements and style and toward Black literary elements and style.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学史实为依据,探讨美国地方文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以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作家自我与客体、历史、现实和地域之间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并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各自的文学特色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形成了自己诗文的艺术特色的审美风貌。柳州四年时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是永州的沿袭,是一脉相承的,但有一些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个人特色。本文从柳宗元被贬永州和柳州两个不同时期入手,着重探讨以这两地为代表的贬谪时期诗文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从而深化柳宗元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的赏析。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游子文学创作体现出海外游子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游子文学的创作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其早期的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转型期中国文学传统渐渐式微,但海外游子文学创作始终没有与中国文学传统决绝。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在美国文坛崛起 ,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又有其哲学文化背景 ;以斯蒂芬·克莱恩、弗兰克·诺利斯和杰克·伦敦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式的创作 ,从思想内容、题材选择到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拓新了美国民族文学的面貌。当然 ,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因从"自我"的视野审视"他者"的中国,对中国形象描述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由此就造成了文学中"自我"与"他者"理念下的冲突。正视"自我"与"他者"的差异,明确"自我"与"他者"的置换与统一,是消除文学敌视,促进文学繁荣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汤姆叔叔形象看斯托夫人废奴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最优秀代表作。作品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着力塑造主人公汤姆叔叔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斯托夫人废奴主义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废奴主题,达到了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