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应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人才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只有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培养与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本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就服装专业后期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方案与同行商榷。  一、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模式特点  1.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教育结合而形成的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国内的高职服装专业应以这一目标而设置课程。  由于…  相似文献   

3.
汪勇芬 《教育》2013,(17):61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并由新加坡政府全额资助,是新加坡唯一能颁发"国际技术技能证书"的学院,也是2005年新加坡第一所获得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新加坡质量奖是新加坡政府对于该学院作为培养优秀企业人才这一独特教育机构的认可,同时也是该学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发展现状学院经历近多年蜕变,发展到现在拥有11座遍布新加坡的现代化校园,不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后,新加坡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起依托社区的原地养老模式,导致本科以上的高层次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剧增。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本土首设护理本科专业,并相继开展护理研究生教育,从而构建起普职融通的护理教育体系,摆脱了依赖国外大学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局面,实现了护理专业的自主设置与教育目标的需求导向,并通过全科化学习与跨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老年护理人才以及未来护理行业的领袖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护理专业的设置既提高了护理职业的声望,也使新加坡迅速成为区域性护理教育与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教育专业是高师院校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及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而新设置的专业。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构建与实践为例,对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背景、理念、课程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教法》2017,(4):113-118
"卓越小学教师"在培养目标上有其自身的内在素养结构要求;适宜采取"分向发展、综合培养"的培养模式;为实现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需注意协调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知识技能课程和专业情意课程、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的关系,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1):118-121
新文科建设强调专业基础的融通性,是跨界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新文科建设倡导跨界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跨界互补、知识体系跨界融合、人才培养跨界合作。生命发展观下的道德养成教育、多元智能观下的知识结构优化、行动导向观下的综合能力培养,是跨界理念下新文科知识产权培养的三个主要维度。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跨界培养的路径主要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设置文理兼容、通专结合课程体系,与实务界合作加强师资建设,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课程相融合,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知识产权人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以培养"工程科学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形式的高等理工科教育也进入了改革发展时期.拓宽理工科教育的领域,突破传统的技术或生产领域、增设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今理工科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经管课程设置的经验,从能力培养角度提出了理工科专业经管课程的设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在CBE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以学生学习结果为本OUTCOMES课程开发教育模式,使得学前教育和烹饪专业成为加拿大荷兰学院的品牌专业,笔者通过实地学习研究,针对加拿大CBE模式及OUTCOMES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开发等环节的分析,提出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建议,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语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语言文学式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渐渐失去其优势。因此,如何发挥利用本校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特点,培养复合型专业化日语人才成为日语专业的重要课题。笔者选取了国内其他理工类大学的日语专业,分析研究其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并对如何设置具有理工特色的课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表明,近年来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其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更成为社会一大热点.知识产权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性.针对区域知识产权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应当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陶晖  刘立 《培训与研究》2006,23(3):65-67
推广和普及知识产权法,让每个公民了解知识产权、熟悉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学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既是国家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国家的基本教育责任。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小学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关系到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理工类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规律、彰显特色、面向市场。双学位、辅修专业和特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亦应以合适的方式获得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注意和社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法新论》成书于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国际知识产权理论和各国法制实践的许多问题均需重新审视之际。该书打破传统法学研究中仅注重知识产权实体权利建构的逻辑思维方式,在体系、内容和思路等方面都新意迭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源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特别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教育方式,如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加快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等,对于完善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普高院校之事,各高职院校亦有广阔的培养空间。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知识产权事务与其他理工类专业双学科专科教育;可以开设独立的知识产权事务专业。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建立知识产权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凸现地方院校办学特色,职业教育理念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置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应用性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以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玉璧 《教育研究》2005,26(5):58-63
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列为WTO的三大支柱,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中又渗透着知识产权问题。WTO机制下知识产权地位的提升,迫切需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本土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加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我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文章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文化概念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来的。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在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现象的总和。其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国家创新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外部形象的提升等方面。目前积极发挥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政治功能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