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认为,电视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经济权力与电视媒介的有机结合,使电视从业者和电视观众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畸变。本文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例,分析了电视节目参与制造消费意识形态的方式和机制,揭示了消费意识形态侵入人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传播者与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电视节目整体形象代言人。他对发挥电视传播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主持人主持风格与否,已经成为衡量电视节目水准的重要参照物,成为电视台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从电视走进中国的普通家庭以来,新闻电视节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中国的新闻电视节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获取国内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闻播音员作为和电视观众最有效的沟通中介,是新闻电视节目和电视观众进行接触的最关键人物,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因此,很有必要从新闻播音的不同类型进行对电视播音规范性进行探讨。通过下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并且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不同文化语境下电视产品的性质 商业化电视文化时代的到来和高技术渗透到电视产品的生产领域,冲击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石,改变了电视节目的性质,使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双重特性的电视产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凸显各自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约翰·费斯克的电视文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电视、如何看待受众两个方面,费斯克强调电视文化功能,电视符号的解读、文本叙事以及传输方式都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基于此,费斯克提出了电视观众的通过主动的解读而摆脱了文本意义的控制,而成为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电视实现了与外来电视的文化接触.中国民族电视节目开始传向世界,而外国电视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中的数量和比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一 如何为广大的电视观众提供高品质的电视节目,是摆在电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而电视编辑对于电视作品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娱乐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民众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受众对信息源--电视节目的反馈被简单,粗暴、肤浅地指向为收视率."唯收视率论"不仅忽略了中国收视率调查在数据统计上的缺陷,使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更遮蔽了观众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使中国电视制作者和电视观众之间的对话彻底缺失.  相似文献   

12.
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扩大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电视为载体而形成的电视艺术,以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对其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左右着受众的艺术审美活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电视编导与它的欣赏者——受众之间就构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对象。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客体。电视节目就象一架天平,它一端是编导,一端是受众,面对这种现实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视观众无论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还是画面质量都有了比以前更加高的标准,观众需求提高的同时也对电视节目的摄像工作人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视摄像中的构图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电视摄像构图的特点与技巧,来为电视摄像人员的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谢智 《青年记者》2016,(20):62-63
电视真人秀受宠元素分析 (一)真人秀电视节目最主要的媒介功能是给大众带来快乐消费,娱乐电视观众,相对于一些严肃和程式化的带有浓烈政治传播教育引导意义的电视节目而言,综艺真人秀节目轻松随意、表达空间大.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观众,满足人们“求真”“求实”“求乐”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给电视观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生活常识.就这种意义上而言,电视真人秀成为普通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如何赢得观众?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他们的收视心理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电视从业者。为了能为电视从业者提供比较准确的关于观众收视动机的信息,使他们制作出的节目能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一些电视人对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指导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笔者试图对中美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指出中美电视媒体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韩冰远 《新闻传播》2010,(5):120-120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一股真人秀(RealityTV)浪潮在全球兴起和蔓延。已然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奇观。真人秀,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和定义,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如真实电视、真人秀、记录肥皂剧、真实秀等等,但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真实电视或者真人秀。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世界各地的真人秀节目正在为各大电视台带来巨额利润.其中有的节目已被多个国家移植,《老大哥》已经有18个国家的版本,这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几乎使电视观众趋之若鹜、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7.
打造品牌栏目焕发频道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和电视频道市场化经营程度的大大提高,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电视台内部各个栏目之间。因此,打造品牌节目,焕发频道活力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打造品牌节目是受众的需要。由于受众市场的逐渐成熟,受众在挑选电视节目时已越来越富有理性。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表明,1998年平均每个电视观众手握遥控器选择电  相似文献   

18.
唐涤非  沈婉  吕玮妍 《传媒》2019,(16):59-61
日本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筑紫哲曾非常形象地把电视节目分成两类:一类是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一类是电视观众想看的节目。关注电视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研究电视策划如何作用于观众心理,使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就是电视从业者的使命。2018年11月,湖南卫视首档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震撼开播,节目豆瓣评分9.1分,居2018年豆瓣综艺排行榜第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文化大众化的原因,提出电视节目用高品位软着陆来促进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互补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