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反馈中的文化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生 《编辑学报》2003,15(2):85-87
信息反馈对文化建构和传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制约作用:信息反馈对社会文化传播和社会文化的消费一生产具有导向和制约效应,对编辑活动和作者的创作活动具有前向作用效应。因此,编辑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对反馈信息的感知能力、筛选过滤能力和优化整合能力,从而全方位加大编辑控制的理性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赋能下,出版活动逐渐形成虚实融合4.0的全新质态。编辑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编辑把关难度加大,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功能不断被削弱,但编辑主体在出版物生态、出版话语体系及出版物生产原理等方面迎来新的机遇。面对新的出版环境,编辑主体应清醒认识元宇宙技术赋能的优势与可能造成的传播风险,加强出版物内容监管力度,优化自身职业素养,实现角色新定位,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运动中把好精神文化关,为读者站好岗。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选择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社会劳动,是对传播信息和社会文化的把关和选择,因此,编辑主体必须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编辑的批判是对现实文化现象的质疑;编辑的批判是对社会文化建构的一种理性的反思;编辑的批判是对健康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化缔构与编辑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化缔构过程中的编辑选择既是一种文化增值,又是一种文化选择.编辑主体在编辑选择中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又受到一定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月 《编辑之友》2010,(12):85-86
一 编辑的社会角色 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和人们精神食粮的过滤者,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者和传播者,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精神食粮的重任.任何出版物都必须经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完成由手稿到出版物的第二次信息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足最初的选题还是之后的修改加工,都体现着编辑的学术意识、审美趋向,都包含着一种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和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与精神手段,选择、组构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角色的社会规定性,决定着编辑主体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从个体性的价值观、信仰、职业观、教育程度等人文背景出发,而且还要遵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心理、智能需求,达成主体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编辑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这个社会角色向来是被放在从属的次要位置上的。在文化产品生产的机构里,也可称为编辑群体,编辑是处在最基层的具体操作者,谓之为人作嫁衣裳的角色。但当仔细分析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后发现,现代编辑并非是被动的社会角色,而是完全处在整个编辑活动的中介位置上。是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是编辑主体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对作者的文化创造物进行选择、优化的活动,它随着社会文化的产业而产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在实现社会文化的缔构活动中,它的社会功能贯穿于它的整个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技期刊的办刊特色和所刊发论文的水平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编辑工作决定的.无论从整个出版工作还是出版物所承载的信息来看.编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确立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对于办出高水平的刊物是至关重要的。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工作者基于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而形成的职业心理构成。  相似文献   

12.
所谓编辑的主体意识 ,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意识。每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每一期精美的期刊 ,都蕴含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 ,那么他所编辑的出版物就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不被人们欣赏和认可。但是我们所强调的编辑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编辑的主观臆断 ,自作主张 ,想编什么就编什么 ,也不是读者爱读什么就出什么 ,而是指编辑不为名利潜心于积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的、使编辑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编辑的主体意识从内在本质上看是文化本体的…  相似文献   

13.
期刊风格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风格的核心构成是编辑思想的绵延与编辑理念的坚守 在传媒研究中,编辑至少是个双义语词。编辑是对专业化社会角色的一种职业称谓,与教师、工人、农民一样。同时,编辑又是一种传递信息、缔构文化、提升生活品质与促进文明进步的活动方式。编辑的两种指称,前者所表明的是实践主体,后者所表明的是主体活动方式。编辑的主体独特性与主体活动的独特性共同寓于期刊成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期刊风格研究既是编辑主体风格的研究,又是对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透视出版编辑从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编辑是在各种出版机构从事编辑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出版社运作的核心,这种核心作用是由编辑主体和出版机构二者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编辑是对人类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加工创造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主体,是文化缔构者.出版机构则是通过整体运作,将文化和信息产品整理、加工成出版物的形式,然后使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实体.编辑工作贯穿整个出版过程.出版业的终端是文化产品,其文化性超过了一般产品的商品性.眼下出版集团的建立以及出版社之间的整合调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6.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17.
佘世红 《中国出版》2012,(18):43-45
消费社会是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消费主义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的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生产主体更多元、生产的内容更多和传播的速度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的大量生产表现出一种悖论:一方面消解了传媒的公共性,另一方面却逆向刺激传媒的公共性,促使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一、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文化选择。在编辑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中介来实现的呢?从哲学上来回答,那无疑是编辑实践,也就是编辑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对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收集和整理是编辑活动的滥觞,即编辑活动的起源本身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编辑工作中的拟订选题。  相似文献   

19.
从编辑出版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自觉应指编辑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它渗透在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为在文化积累中对社会文化的择优汰劣与增值创新,以及文化传播中对社会风尚的控制与引导.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编辑理应具有文化自觉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外化为自觉的编辑行为,由此引导主流文化,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整个文化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主体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到作为精神产品的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出品人和把关人,肩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换句话说.要造就高质量的出版物,编辑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一个好编辑的前提.是编辑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