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几个问题的认识及教材编写意图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自然环境部分,以四大环境知识体系替代了地理学原有的圈层知识结构。教材从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分别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由远及近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陆地环境被安排在四大环境的最后讲述,作为教材环境篇的最后一个单元,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军 《地理教育》1998,(4):10-11
新编高中地理必修课教材的自然环境部分,以四大环境知识体系替代了地理学原有的圈层知识结构。教材从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分别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由远及近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陆地环境被安排在四大环境的最后讲述,作为教材环境篇的最后一个单元,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上应承担的任劳和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是确定本单元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选材原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教版《地理》(2000年11月第2版)的最后一个单元。在前面诸章节环环相扣的地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问题,讲明解决措施——可持续发展,对教材整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和教材嗫取了现行大纲的优点,继承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粗织教学内容的原则。同时由于人们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大纲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了环境和发展的内容,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高中地理教材的框架。新大纲和教材,在第一单元除保留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天体,地球运动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知识外,还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克实教学内容,增加了“人类时宇宙的新探索”一课,用发展的观点展望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阐明了保护宇宙环境与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修订必修本)自然地理部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将地理圈层的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中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陆地部分的相关知识集中编排,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在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四个部分中,陆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明显、最为深刻、最为密切,是人类的"第一环境".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浩瀚的宇宙》是冀人版六年级《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的一课,这一单元包括《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里生活》四课,《浩瀚的宇宙》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宇宙环境"这一单元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四个方面的智能训练内容:读图分析、操作演示、绘图说明、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笔者对这一单元教材的粗浅分析。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1.从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 本单元是继宇宙环境之后,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三环境。因此,与宇宙环境相比,它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条件更为广阔,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浪费破坏更为多样化。所以,本单元更强调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有序而清晰地体察大气环境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新老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相同的 ,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 ,使得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和教材内容的选取均发生了变化。下面就新旧教材上册内容做一点具体说明 :一、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1 .新教材由于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此在选取材料时 ,从人类及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 ,确定地球的宇宙环境 ,即把地球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对一部分相对和地球、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选入教材 ,对原教材中相对与地球、人类关系比较疏远的纯天文基础知识的内容作了删减。老教材中 ,关于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点 ,如恒星、行星、彗星包括太阳系等内容没作具体…  相似文献   

11.
周叶梅 《新课程研究》2007,(8):55-56,5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前后联系。"土壤"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七节,陆地环境的主要组成有岩石、水体、大气、生物和土壤,而在本单元的前六节已经学习了岩石、水、大气、生物这四个要素,土壤是陆地环境的最后一个组成要素。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2.
闫亚丽 《科学课》2008,(8):24-27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和《在太空中生活》构成《地球和宇宙》单元。《浩瀚的宇宙》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后面三课则分别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角度具体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本节课按照"提出问题、搜集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地位分析 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从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政治等领域系统精炼地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介绍和分析,既承接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又铺垫了第三单元的理论,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而第四课"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作为第二单元的首课内容,则完整地介绍了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过程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是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坚实基础和立足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本课为湘版《科学》教材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太阳与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四课组成。从知识层次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系再到宇宙,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金星,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厦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地理课讲述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也就是说要了解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教材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与原高中地理教材比较,是属于知识组成变化不很突出的一个单元。但是通读教材,本单元比原教材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小学科学包含了生物、环境、物理、宇宙等广泛的知识内容,《油菜花开了》是四下科学“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一课。选取油菜花作为观察实例,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学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展开地理教学.文章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从教材、学情、课标三个方面展开单元教学分析,按照"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明晰单元教学目标、探究单元教学过程、创设单元教学情境"的路径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最后对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多多"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贵州教育》2008,(8):37-38
翻开现行的中学思想口传教材,留白可算是一大特色,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框题,随处可见教材的留白,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