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2.
李翩影 《新闻世界》2014,(7):259-261
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简称《南都》)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底的深度报道,在大量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南都》近三年呈现的深度报道特点、现状等展开具体研究,着重考查了其舆论监督功能,以期为当下都市报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广州三家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实践,分析都市报福彩新闻现行的报道框架,从新闻报道的客观和平衡性等原则入手解析这种框架,进而分析这种框架对公众舆论引导上的影响,对在彩票报道中构建比较合理的报道框架提出粗浅的看法。本文的论述建立在对这三家都市报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2月15日“福彩”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和质化的内容分析法,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两份报纸在相关报道中的框架运用和中国形象呈现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进而深入考查了地缘政治冲突报道中干扰英美大报建构第三方主权国家形象的政治文化因子。本文认为,同处欧美媒介体系的两份大报在钓鱼岛冲突报道中呈现中国形象的离散性,应该归因于英美两国原生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对媒体为施加的限制性和构成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娣 《新闻世界》2014,(1):123-125
本文选取《南方都市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关于彭丽媛的报道共4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板块、图片类型、议题内容、报道切入角度、文章倾向性、主体框架呈现、形容词话语分析七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探究都市报关于"第一夫人"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江维 《新闻世界》2014,(7):272-274
本文通过系统抽样研究2013年《楚天都市报》房地产报道的特点,并结合武汉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楚天都市报》的房地产报道存在消息来源和报道基调偏向地产商的特点,这将加剧房地产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倾向性的房地产报道通过"锚定心理"和从众心理影响买方心目中的房价参照点,抬高买方对房价的预期,最终影响买方的购买决策,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7.
刘婉 《新闻世界》2011,(12):217-218
本文选取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上旬长江流域的旱灾和10月中旬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事件报道的不同之处,为媒体在报道自然灾害与重要社会事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9.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晓辉 《今传媒》2005,(9X):37-37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报道了深圳“砍手党”同乡的打工仔阿星,因被工厂开除并克扣工资,而怒杀主管的事件。随后几天,该报又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建立了“透视阿星杀人事件”的新闻专题。一起并不复杂的杀人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相似文献   

12.
肖毓媛 《青年记者》2006,(10):66-67
本文试图以两会报道为切入口,通过观察《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在这一事件上的报道,分析两报的采编方法和策略,探讨成都都市报的异质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法。研究样品为两报今年3月3日至3月15日要闻版和国内版的所有与两会相关的新闻报道。数据分析(一)对主流资讯的报道度在报道量上,《华西》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7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158篇,在此两版中所占比例为34%。《成商》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8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87篇,所占比例为18%。《华西》高度重视两会报道,体现了它积极报道主流资讯,打造主流都市报品牌,…  相似文献   

13.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14.
张庆华 《青年记者》2013,(10):27-28
在全媒体时代,有深度、有思想、有见地的主题报道,为传统纸媒打开了一扇窗。都市报如何向主流媒体转型,提升舆论影响力和读者认知度,是都市报人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沂蒙晚报坚持办主流大报的办报理念,围绕临沂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重大时政、经济类报道中主动转型,做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主题报道。自2011年以来,沂蒙晚报以"商城国际化"为主题,创作的《走义乌观临沂》、《商城国际化攻略》、《商城突围策》等系列报道,不仅进一步彰显了大报风  相似文献   

15.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6.
彭波 《传媒》2008,(11):84
2008年10月24日到26日,由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主办、《重庆晨报》承办的2008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8家强势都市报的高层人员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7.
王萍 《新闻传播》2007,(12):70-71
2007年10月1日,是福建《海峡都市报》创刊10周年的日子。十年海都,十载磨砺,海峡都市报凭借着诸多“绝招”,迅速后来居上,发展成为福建省内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影响力都是第一大的报纸。其中,最舍得下大手笔开展社会爱心活动的策划报道,是《海峡都市报》能够在福建省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异军突起的核心“秘密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频发,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其成为全国热点事件.本研究通过对《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5月份相关报道的详细分析,梳理出在该事件中媒介的报道特点及缺失,倡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自杀报道媒体应有社会学视角,提出媒体应该引导社会重视重建家庭和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20.
立身于广州这块中国报业的高地,《南方都市报》1997年出版日报时,生存空间狭小.为了开拓生存空间,该报进行了包括采编、广告、发行等在内的系列创新,报道创新中就包括都市报创刊之初曾经纷纷远离的时政报道.从时政报道到新时政报道.时政报道,通常指的是对国家、地区或城市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政治人物参加的各类活动等的报道.不论是就其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对象而言,时政报道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尴尬的是,时政报道一度沦为“鸡肋”,读者不爱读,都市报在创刊之初甚至不设时政类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