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静电纺丝工艺对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以DMF为溶剂,并配制质量分数为28%的P (MA-AA )纺丝液,调节纺丝电压、纺丝速率和接受距离分别制备纳米纤维,并借助扫描电镜(SEM )观察制备的纳米纤维形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纺丝工艺参数中,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影响较大,而纺丝速率和接受距离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影响相对较小;在纺丝电压为17kV,纺丝速率为0.2~0.3mL/h,接受距离为15cm时,纺丝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强高模聚乙烯醇(PVA)纤维原液可纺性的关键因素有PVA的醋酸根含量及聚合度;纺丝原液中的PVA浓度及溶解程度、添加剂及硼酸加入量,纺丝过程中喷丝头的电位及电化学腐蚀;凝固浴中钙镁离子含量等。本文在多年生产过程中研究了上述控制参数对原液可纺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防范措施。比如在PVA中残存醋酸根含量≤0.05%、聚合度1850+50、PVA浓度15.8%时可纺性较好,同时也对PVA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纺丝过程中喷丝头的处理等提出了指导建议。没有发现聚乙烯醇的其它指标与高强高模PVA纤维原液的可纺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添加NaCl后,可引起PVA溶液性质和溶液成纤后纤维取向度、力学性能的变化。分析NaCl的加入和NaCl含量的变化对PVA凝胶溶液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得了不同含量NaCl的PVA/NaCl纤维,对其进行表征。测试表明,在相同的拉伸倍数下,当PVA/NaCl中NaCl含量在3%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RGD-重组蛛丝蛋白(p NSR32)/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考察分析纺丝过程中组分配比、浓度、挤出速度等参数对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所占的比例对p NSR32/PCL/C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起决定作用;纤维直径随着电纺电压和固化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纺丝液浓度和挤出速度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增加固化距离、减小挤出速度有助于纤维表面珠状物的减少;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增加电纺电压和固化距离有利于提高纤维的结晶度。试验最后确定一组较佳的参数作为制备p NSR32/PCL/CS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纺丝条件。  相似文献   

5.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它可制备出直径为纳米级的丝,最小直径可至1纳米。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原理、设备、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喷纺丝工艺,自制液喷纺丝装置。以聚氧化乙烯(PEO)为原料制备三维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接收距离、接收爪直径对PEO纺丝纤维尺寸的影响。实验表明,接收爪直径为10 cm时,将纺丝接收距离从10 cm提高至50cm,在一定接收距离范围内,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大,所制得的PEO纺丝纤维直径均值逐渐减小,但当接收距离超过一定范围时,直径均值趋于平稳。不同接收距离所制得的PEO纺丝纤维的尺寸分布都较集中。纺丝接收距离为40 cm时,将接收爪直径从8 cm提高至16 cm,随着接收爪直径的增大,所制得的PEO纺丝纤维直径均值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平稳;不同接收爪直径所制得的PEO纺丝纤维尺寸分布在开始时较集中,但当接收爪直径增大到一定值时,尺寸分布范围相对较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尤特奇S100/β-环糊精(ES100/β-CD)纳米纤维.通过对纺丝条件的优化,从ES100佃.CD混合溶液中纺丝得到了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圆柱状纳米纤维.研究结果发现,当ES100浓度较高时,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从2%逐渐增加至20%(w/w,以ES100为基准)均可得到无液珠的纳米纤维.在较低的ES100溶液浓度下,β-CD的加入有利于得到表面光滑的纳米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卢-C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了所得纳米纤维中卢一CD的存在,ES100/β-CD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光谱图中没有明显的衍射峰,说明β-CD分子在纳米纤维中分布均匀,没有形成结晶体和包合物.所制备的β-CD功能化的纳米纤维在药物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和氧氯化锆为原料,结合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溶胶一凝胶技术制备了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纤维,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A)、红外光谱仪(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复合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形貌较好,直径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250nm左右;复合纤维呈无定形结构;复合纤维中zr原子与&原子之间形成了Si—O—Zr键.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La(NO3)3、NH3F、PVP、Tb4O7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在600℃焙烧10h,获得了晶态的掺Tb3+的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采用热重一差热、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掺Tb3+的晶态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150nm,长〉50μm。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普通非织造布的空气过滤性能,将聚苯乙烯(质量百分数20%)与聚杂环联苯芳醚砜酮(80%)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配成总浓度为15%的纺丝液。用引发剂和乳液预浸渍处理的聚酯非织造布为接受屏,在一定纺丝条件下,将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在其表面沉积一层电纺超细纤维膜,然后进行高温处理,最终形成复合过滤材料。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电纺纤维层的形貌以及黏结性,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了过滤特性。结果显示:电纺纤维直径只有数μm,原位乳液聚合改善了两纤维材料间的黏结作用,使普通无纺布空气过滤效率从20%提高到大于95%。  相似文献   

11.
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战H6P2W18O62/PVA为模板,制得了H6P2W18O62掺杂的聚苯胺材料,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四探针法测定了产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棒的直径200~300nm;最高导电率为2.3S/cm.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Co(NO3)3+Ni(CH3COO)2+Fe(NO3)3]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纤维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制备参数,如PVP含量、醇/水比例、电场强度以及无机盐含量对复合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制备条件。将所得复合纤维在550℃焙烧2h可以制得单相尖晶石结构的晶态Co0.5Ni0.5Fe2O4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80nm,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52.3A.m2/kg和81.0kA/m。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属纤维在微波吸收材料、纤维增强材料、过滤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评述了金属阳离子还原法、水热法、模板辅助法、沉淀法、有机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法等湿化学法制备纳米金属纤维的原理、工艺与技术特点,讨论了湿化学技术制备纳米金属纤维的优缺点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50、60、70、80℃下,聚合醋酸乙烯酯( VAc)制得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PVAc),并在氢氧化钠作用下醇解制得聚乙烯醇( PVA);通过黏度法测定聚乙烯醇被高碘酸钾降解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计算出聚乙烯醇中“头碰头”的键合几率;然后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催化作用下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并计算出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最后得出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缩醛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大、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而且聚乙烯醇分子中“头碰头”键合几率小,最佳的聚合温度是60℃;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则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Pickering微乳液法合成聚苯胺/TiO_2复合纳米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水热法制备的超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为乳液稳定剂和前驱物,在甲苯/水微乳液体系(Pickering微乳液)中成功地制备了聚苯胺/TiO2(PAn/TiO2)复合纳米微球.用TEM,SEM,IR,TG-DTA等技术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结构、相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貌呈球状,尺寸均一,平均粒径约为46nm;由于TiO2的存在,与纯的聚苯胺相比,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晶化度较低;TiO2和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添加丙烯酸和过硫酸铵(APS)水溶液,通过高速剪切混合制成纳米TiO2水基分散体系。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表明:纳米TiO2水基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分散的纳米TiO2粒径大约为68nm,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7.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viscometric interaction parameters of perfluorosulfonic acid(PFSA)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 were measured by dilute solution viscometry.The miscibility between PFSA and PVA was estimated by the criteria of △B and μ.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FSA and PVA were completely miscible for any weight fra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高性能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的成本,用国产PVA纤维和其他本地原材料如粉煤灰、水泥和细砂等研制了高延性ECC材料.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ECC的弯曲变形能力、裂缝宽度及裂缝自愈合现象,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国产原料制备的ECC均表现出大变形能力,平均裂缝宽度能控制在60μm左右;开裂的试件经过干湿循环养护之后,裂缝中出现了自愈合现象;经济性分析表明利用国产PVA纤维可以极大地降低ECC成本.利用国产PVA纤维等材料制备高性价比的E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仲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超细MoO3.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优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添加浓度为1.8m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时,能够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粒径为100nm左右的球形超细MoO3粉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