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精准阐释中华文化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关键步骤;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对外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马攀可 《东南传播》2012,(7):129-13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对外传播中古典小说虽然凭借体裁优势吸引了一部分国外读者,但是存在着翻译困难、优秀译本少等问题,并且古典小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播存在差异。优秀译者的欠缺以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力成为阻碍古典小说对外传播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而培养优秀译者、普及中华文化成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郑达威 《青年记者》2012,(30):45-46
"对外传播这一概念主要是由我国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它主要是指通过自主创办或与境外人士合作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站等传播媒体,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①根据拉斯韦尔模式,对外传播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4.
董光鹏  宋欣政 《青年记者》2016,(24):107-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其中,“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意味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需要新闻传播业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还要在高校新闻教育上下功夫.通过高校新闻教育的国际化实践,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能过硬、深谙国际传播规律的新闻人才,从而为新闻传播业输送新鲜血液,以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境外媒体实习,正是实现新闻教育国际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叶造 《东南传播》2014,(12):20-22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在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在沟通中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海峡卫视携手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构建福建省对外对台电视节目协作网为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学"5W"理论,分析协作网在传播渠道(即电视的视听传播)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吸纳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作为传播者、提供有凝聚力又与时俱进的传播内容来达到扩大受众面、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并探索一种由外宣媒体携手海外境外媒体进行常态化、机构化的合作,共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7.
侨务外宣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形势下,侨务外宣因其得天独厚的对外传播优势,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与西方争夺话语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侨务外宣在我国对外传播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多层次发挥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本文以山东侨务外宣为例,对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深入探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交集谈起,探讨当代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策略的互动.认为新闻传播要渗透"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来告知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危机,本质上都与文化价值观念冲突有关。我国要充分利用当下有利的形势,顺应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需要,积极传播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有识之士赞赏的中华文化价值观;要以确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前提,以国内形象塑造为基础,加快培养造就既熟知本民族又了解世界历史文化的对外文化传播高级专门人才;要充分利用奥运的余绪和正在或即将举办的各类国际性盛会传播民族文化;要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平台的搭建更要着力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要信任并巧用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发挥其对外文化传播的特殊职能。  相似文献   

10.
确立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种张扬特长的优势思维.这种系统优势战略为军事新闻对外传播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军事新闻对外传播中避开劣势,而积极寻找优势,并整合优势,从而在全球舆论竞争中获胜.当前中国新媒介发展起步高,国际舆论对中国军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中国军队实行了信息开放的政策,中国军事媒体全面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准,这是我军事新闻对外传播力建设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军队信息传播调控是我军事新闻对外传播的特色,也是体制上的优势.用好这个优势,可以动员全军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对外传播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1.
赵菡  周丽 《今传媒》2016,(5):160-161
广播以其独特的媒介优势,成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新疆对外广播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了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客观平衡的对外传播理念、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专业人才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院长视点     
《青年记者》2016,(4):55
近年来,业界的"军阀混战"和学界的"跑马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现象。新闻传播学科在新闻价值、新闻自由、舆论舆情等方面仍缺乏共识,核心概念分歧很大;新闻传播共同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认同,新闻职业尊严和归属感下滑。请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的《学科的整体焦虑与学人的圈地梦想》。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多媒介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面对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突破既有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研究路径,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多元一体的视角出发,对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建构情况进行考察,以质化研究为基础,辅以必要的量化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结果来重构中华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为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其对外传播在颇具成效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从逻辑符号学中的“符号三元构成说”角度出发,通过对汉服的再现体属性及其解释项进行分析可以解释其个中缘由、阐明其传播优势,并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符号载体选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黄鸿业 《传媒》2018,(2):85-87
在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重要平台.对此,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要通过培养基于价值观主体间性的媒介话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跨文化公共价值空间的能力,培养感知、判断媒介价值观和伦理的能力等途径,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为我国对外传播的软实力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16.
李宇 《中国编辑》2011,(1):58-61
媒体的定位决定编辑思路和传播策略,也影响传播效果.对外中文电视频道在传播中国形象、向海外受众展现中国发展变化以及传承中华文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将频道的定位从侧重新闻转向同时兼顾新闻与文化.这是一个具有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的转变,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揭示.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当代传播》2013,(4):102-104
开展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战略态势和优选方向研究,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规律,对提高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文本梳理了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战略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把工具传播——语言文字、丝路文化、当今中国代表符号列为传播内容的优选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学生的新闻传播专业认同、认知与职业发展意向的关联为研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新生和毕业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年级对新闻传播专业均呈现低认同高认知,在重新选择专业的职业发展意向上倾向于选择非新闻传播类.该现象与法学单科类大学属性有关,但在其它单科类大学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近几年来,新闻传媒素养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界许多人士都意识到,大学生传媒素养及其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能使大学生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运作内幕,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在普通高校实施新闻传媒素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交融发展的悠久历史,宣传中华文化应重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西藏文化具有独特品格和风范.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语境下,通过西藏历史人物主题出版等模式,加强议题设置,创新历史叙事范式、擦亮新时代“藏学符号”,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