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本文从顾长卫的新片《最爱》着手,并与《孔雀》、《立春》两部影片比较分析,探讨了顾长卫电影的空间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价值.顾长卫的电影以其贴近现实的创作态度,在喧嚣的商业大片洪流中,因其稀少而尤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黑人影片     
《中国新闻周刊》2004,(7):69-69
《托派克:复活》已故说唱界传奇人物的生平纪录片。影片采用了一种电影音乐与电影同步发行的新方式,电影为唱片宣传,唱片为电影鼓劲。托派克在他去世7年之后,成为歌影双栖偶像。《保镖》薄纱落在刀刃上的镜头与惠特尼·休斯顿翻唱的《我会一直爱你》随着这部影片一起成为经典。惠特尼·休斯顿扮演了一位黑人女歌星,这也是大多数歌手触电的首选方式:他们基本上是在演自己。  相似文献   

3.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华华 《声屏世界》2022,(3):124-125
2017年,瑞典电影《方形》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不同于以往北欧艺术电影对弱势群体、底层人物的关注,影片《方形》将镜头对准了北欧瑞典的中产阶级及上层精英.影片以装置艺术"方形"贯穿始终,剖析了囚禁于社会规范、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舆论下的光鲜亮丽的精英群体,用当代艺术巧妙撕下了现代社会所追捧的文明的外衣,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12):67-70
李碧华小说内涵丰富,折射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而一经改编为电影,往往成为评论界学术圈的热门话题。其中,陈凯歌改编《霸王别姬》,取其壳而去其骨,放弃了一部分人文关怀;徐克改编《青蛇》,删繁就简,明了地突出了人文主题;而香江鬼才关锦鹏改编《胭脂扣》,写着文人的魄,诉着港人的魂。本文对其三部代表作《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及其改编影片进行比较阅读,在小说与小说、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中,分析其中借助"寻爱"这一主题折射出的人文情怀,以及其最终需指向"回归中华文化血脉"之必然。  相似文献   

7.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8.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该篇文章以豆瓣电影网站上对《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的269篇影评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中国网友对这部俄罗斯影片的总体态度、主题特点和情感倾向,借助拉斯韦尔的"5W"模式思考当前背景下如何加强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电影《秋喜》的疍家民俗元素,在电影的视觉表达和内涵构筑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价值提升的可能.疍家民俗在影片的叙事空间构建、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具有上的推动作用;疍家民俗提升了影片的深层表现空间,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1.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12.
王含笑 《今传媒》2015,(4):79-80
2014年,张艺谋导演重新回归艺术片领域,拍摄了电影《归来》,片名意味深长,寓意深重,上映后,不仅在业界获得了好评,在群众中也反响不错,票房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归来》这部影片,从多个方面浅析这部艺术影片的成功之处,分析这部票房口碑皆不错的片子是如何成功的,从电影《归来》看中国艺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锐 《出版广角》2018,(4):67-69
电影《战狼2》讲究如何讲述, 更重视讲述什么, 国家叙事法则的运用使影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点燃观众的中国梦激情.电影《战狼2》超越了西方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影片获得观众的强烈认可,而且对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香伟 《东南传播》2012,(11):148-150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主要讲述了男孩寻找父亲的故事,中国影片《剑雨》讲述江湖人士寻找"宝物"的故事。两部影片都涉及到了"寻找"母题,但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和价值追寻:前者通过表层"寻找"深入到精神、宗教信仰等终极价值的探索上,后者主要表现了表层的"实物寻找"及个体复仇的价值追求,艺术质量相差较大。通过比较,希望能引起我们对国产大片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8.
辛毅 《视听界》2012,(4):116-117
随着电影产业的日趋成熟,电影美术概念设计被广泛地运用。电影美术概念设计是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而出现的新的创作理念,概念设计是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的归纳与精炼。《指环王》的电影美术设计是电影美术概念设计的典型代表。和《指环王》同类别的《黑客帝国》、《星球大战》、((2001漫游太空》、《银河系漫游指南》、《无极》、《潘神的迷宫》等魔幻类科幻类以及其他题材的影片,都运用到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电影未来发展重要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日本暴力片     
《中国新闻周刊》2004,(8):71-71
《花火》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与血腥场面繁多,而且常常突如其来,令人不寒而栗。《花火》中有许多特有的静悄悄的暴力场景,但其中最成功的东西还是北野武的温柔和诗意。影片获得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大逃杀》一部描写中学生杀人游戏的电影,被誉为日本暴力电影宗师深作欣二的代表作。它所涉及的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