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认知概念的工具,是一种思维方式。将隐喻引入语言教学中,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理解新词义和句子,提升学生语文表达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语言演变进程中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与人类的认知紧密相联.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及规约常识三种认知机制对英语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并结合习语产生的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英语习语的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理论(CMT)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隐喻则是人类思维识解概念最基本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且指出概念隐喻遍及于人们语言之中。英语阅读不仅仅是语言解码过程,更是语言、逻辑与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概念隐喻则起到桥梁的作用,搭建起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阅读过程进行探讨,揭示概念隐喻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认知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英谚语中存在各类型的隐喻,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分类法,可对它们进行分类分析。由分析所得各类差异,可见汉语谚语中的隐喻比英语谚语有更加明显的重复性和模糊性,并且更容易被误读和转化,同时在语音隐喻和语法隐喻等方面,中英谚语也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植根于人类的思维,以构造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存在性隐喻三种形式呈现,隐喻概念的形成与认知主体的身体经验密切相关。植物词汇广泛存在于各语言系统,在认知主体认识、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植物词汇的意义得以扩张,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义和文化内涵。大量原本用于描述植物成长的词汇被用来描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形成了"人是植物"的概念隐喻。植物隐喻的认知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自身及周围事物的方式,在认知过程中,人的身体性和主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看,隐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隐喻不仅蕴含着语言学的思想,也体现了人的思想。隐喻语言是文学本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语言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和理解语言学的起源一般是为了提醒人们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段。在社会文化语境下,隐喻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形式,不同的隐喻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深层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而具有类似隐喻功能的中英文共性文化,分析和探索的内涵和隐喻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英美文学中隐藏的文化背景和主要思想,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美文章阅读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个被研究了千百年的老话题,现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为隐喻带来了新的生机,隐喻认知理论逐步被接受。而"山"、"海"在俄汉英文化中被用做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汉俄英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火”是英汉语中共有的基本词汇,“火”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愤怒、激情、灾难”,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文化背景、认知模式的差异,“火”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本文试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语的“fire”和汉语的“火”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体验哲学认为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对大多数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都是借助空间概念、通过隐喻的形式来实现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本文通过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丰乳肥臀》英译本中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翻译考察,发现译者基于英汉语"心"隐喻的认知相似之处和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英汉语"心"的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相似之处,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隐喻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具有普遍性,跨文化的隐喻也表现出相似性;另一方面,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英汉语"心"的隐喻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