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文学”运动的文学视角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为西方法学研究增添了活力.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中国后,国内学者对“法律与文学”的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对其理论总结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俗学者高丙中首次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并把它界定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民俗学界对这个概念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关注仅仅停留于哲学上的探究,缺乏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研究。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研究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或者说这样研究最终要落实到“生活世界”的两个具体层面上,因此,对这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可以初步廓清“生活世界”之于民俗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民间”是民俗学的关键名词 ,2 0世纪“民间”理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 ,这个变化中潜藏着知识分子对待民间的立场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 ,由于具体背景的差异 ,“民间”内涵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出于高校课程教学的需要,民俗学教材编写成为教材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俗学教材数量可观,民俗学教材建设集中表现在基础理论教材、专题性教材、跨学科民俗学教材以及国外民俗学教材的译介等方面。近40年来,我国民俗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0,(6):112-115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出版了39本民俗学丛书,为宣传丛书、扩大影响,在《民俗》周刊发布了多种销售广告,其广告主要运用了呼喊式标题、紧张式语言、明白式价格、信赖式作者、详细式内容、名人式序文、肯定式序文、张扬式判断、难得式底蕴、独特式用途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西方民俗学创立 ,关于“民俗”之“民”的界定及理解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差异 ,各民俗学流派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反映在文学领域 ,可以发现 :西方文学秉承“民间”人文精神 ,张扬个性、思想自由 ,文学创作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 ,作品中的“民间”情结贯穿于西方文学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介于民俗学与历史学之间。他以民俗学的模式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又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营建民俗学科。由孟姜女故事等引出的“古史层累造成说”,与其视为历史学的规律,不如视为民俗学的规律;与其称之为“层累造成”,不如称之为“层累阐释”,方始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黄宗智为代表“新法律史”研究群迅速崛起,重视对司法档案的解读,根据对巴县、宝坻县和淡新档案中的628件清代民事的研究,对滋贺秀三《中国的法与审判》中对清代民事审判的性质的论述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著名的美日学者论争。本文拟从“情理--法律”之争为中心,以黄宗智“法律说”之缺陷为目的,展开述评,以介绍双方争论的内在理路,针对各自局限性进行方法论的反思,并就清代民事审判研究的可能进路及其现实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在“非常时期”开展的“线上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维系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不过,以理论教学为内容依托的“线上教学”并不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而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恰是这类课程的典型代表。作为民俗学初学者走向民俗学研究的基础,线上理论教学之外的“田野”空间,虽可转移到“虚拟社区”和“家庭民俗学”,但“现场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教师指导,亦会降低学习者对“田野作业”技能的把握。然而,现有田野和教学经验指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线上模式,仍需深入思考。此外,“线上教学”并非时下才兴起的教学技术,故而对之应报以平常之心,如此方能在应对“非常”事件时,从容使用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强制入学”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各国的应对并不相同.作为“在家上学”较为活跃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州逐渐承认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但其法律渊源较为复杂.本文考察了美国各州“在家上学”的立法状况,试图厘清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并认为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呈现出“重权利、多选择、渐进而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民俗学的角度审视,对于"城市民俗学"的概念,可以有多种解释。本专栏这组文章以"城市民俗学"为主题,以北京市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和传统工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探讨相关民俗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力图以此拓展城市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城市社会史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学术参考。传统民俗学侧重研究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现代民俗学也要研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而在研究未来文化方  相似文献   

15.
刘魁立先生作为早期中国民俗学界少有的具有留苏背景、精通俄语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在中国民俗学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先后在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授课、演讲、招收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到民俗学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工作中来,开设了包括"中国民间文学""民间叙事学""欧洲民俗学史"等在内的多门课程。以今为界,刘魁立先生20年前的学术思想及相关成果集中收录在《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中。由点及面,梳理该论集的相关学术脉络,对于更为全面的把握当前民俗学教学与课程现状、制订更为合理的民俗学人才培养方案,多有良益。  相似文献   

16.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明清以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珠江三角洲盛行一时的"自梳女"习俗,与古越族风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关系.越族是一个古老的族群,它有众多分支,珠江三角洲曾是南越人的居住区域,"自梳女"习俗形成的深层原因,是母权制的遗存.  相似文献   

17.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俗学”重点学科系贵州省民委批准的重点民族特色学科,南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一文教授任领衔专家。  相似文献   

18.
摘要:“势”是我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势”范畴,目前,“势”范畴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势”范畴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初为“势”范畴研究的初步发展期,80年代至90年代“势”范畴研究迎来了繁荣期,21世纪“势”范畴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在这三个时期,“势”范畴的研究视野被不断拓展,研究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势”范畴得到了多层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欧美民俗学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学是19世纪在欧洲首先创立的学科,在这之前,世界各国对于民俗事象的记录和探讨,都还处在前科学的阶段。但在18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异军突起,并将影响传布到美洲和亚洲、非洲,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学科。因此,对在民俗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几个欧美国家的民俗学加以了解和评价,对于掌握世界民俗学的发展脉络和估计民俗学发展的未来走势,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学民俗学意识发生发展的驱动力。感性文学民俗学意识与理性文学民俗学意识是文学层面的民俗学意识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观照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状态,有助于纠正当下文学批评的民俗学认识偏颇及消除某些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