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也都说,‘我是看着百科全书长大的’,那就是中国教育制度真正改善了”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百科全书出版热。20卷的《世界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于近日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同样20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也在不久前的重庆书市上,推出了全面修订后的新版,而在今年晚些时候,总计32卷、6000余万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亦将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读者文摘》自5月号开始,革新全球48个版本的版面,封面目录移入内页,封面由鲜明夺目的彩照和丰富的美术设计所取代;目录也增加至两版,分类排列并加插图片和文章点题。既能方便读者阅读,又使杂志增加时代气息。 其实自去年7月,《读者文摘》中文版已开始改变版面设计,为杂志营造时代感和亲切感;同时,亦加插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第四版)修订与使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已于1999年3月出版,本文介绍了《中图法》的系列版本,概述了四版的修订内容、修订特色、使用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4.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RDA在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方面进行比较,主要通过对两者著录条款的梳理分析了解《规则》对RDA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规则》与RDA条款在题名与责任说明、版本、出版发行、载体形态、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等著录方面存在某些差异,可以通过对《规则》条款进行适当修订,使我国的资源编目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宣和博古图录》,根据行款、刀法以及刻工等应著录为元大德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当为翻刻南宋递翻北宋本,至至大年间修版再刻即《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从而为解释前人聚讼不清的至大重修之意提供了难得的版本实物依据,同时简要略述了其版本系统及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7.
存世朱士端《齐鲁韩三家诗释》抄稿本有三种,湖北省图藏本系手写初稿,上图藏本是手写再易稿,国图藏本则为清稿本,三本递衍之迹明显,然皆非最后定稿本.朱氏为清中期宝应学者,与当时名宿往来交游,师承切磋,对文字、音韵素有专攻.将之运用于《诗释》之中,使其书之研究视角开阔,取得一定成就.《诗释》对两汉经师和著作多有归派,并另撰有九篇专论.将专论与《诗释》比观,并分析《诗释》内容,可全面了解其三家诗学观,也可由此论定该著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史中之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以下简称《简本》)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节编而成的。2010年《中图法》经修订已出版了第五版,与其相适应的《简本》也相应修订。笔者有幸参与了修订工作,现根据工作实践,对两者作以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9.
《元丰类稿》版本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元丰类稿》结集于北宋末年。自宋至今,刊本如麻,形成不同的版本系统。主要以时代为序,对《元丰类稿》的版本源流进行全面考证,并条析其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经二版修订,并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试用本以后,已被全国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用。时值三版修订之际,为使修订后的版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其版本问题,略抒浅见如下: 现行《中图法》版本的不足《中图法》曾先后编制了三个不同功能和特点的版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详本),主要用于“图书”分类,起分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期刊发展贯穿一条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线索:中外期刊合作.  相似文献   

12.
Chinese characters are recognized as a significant hindrance to 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automated systems in Chinese libraries. Therefore, the coding of these characters is a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library automation. Two basic codes, internal or machine code and external or input code,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期刊摘要编排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彩英  邝幸华 《编辑学报》2004,16(3):182-183
为了解中医药期刊摘要编排的现状,根据最新出版的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中医类排序,选择居前12名的2002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为统计对象,分析各刊中、英文摘要的比例以及其中结构式摘要的比例,以了解摘要编排的"量"和"质".结果表明,12种中医药期刊平均中文摘要编排率、英文摘要编排率、报道性摘要采用率分别为53.50%、35.20%和77.16%.认为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编排率偏低,尤其是英文摘要的编排率更低,但摘要的编排质量尚可,报道性摘要采用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外档案工作模式的比较出发,认为Records Management相当于我国的档案室工作,考虑语境对翻译的影响,由此提出Records应不唯一译为“文件“或“档案”的中文译法。通过对Records中文译法的讨论,得出Electronic Records管理应是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的结论,并提出我国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业务系统—档案系统”两段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17
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创办杂志的统计及宣传活动的调查与归纳,以表格形式展现当时杂志生态的基本信息。介绍当时杂志在刊名、封面、办刊宗旨、编者资源以及生存竞争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论述杂志所履行的激励意志、奋发精神以及推动变法前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韩红星  陈锦 《兰台世界》2021,(3):121-125
1832年5月,在广州创刊的《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月刊,其内容广泛,包括地理、道德、政治、商贸、文学和宗教,以使在华西方人和西方认识真实的中国,这份报刊因此成了西方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来源,内中不少文献提及了中国皇帝,议题多涉及中外贸易、中外战争以及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些直接评论与转译的文章,报纸从不同侧面报道了晚清的皇帝,也让我们得以管窥晚清西方视域中的皇帝形象。  相似文献   

17.
裨治文与《中国丛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华飞 《历史档案》2006,13(3):46-50,72
裨治文(E.C.Bridgeman)是美国认识、研究中国的先驱者,他凭借在中国传教的经历,以《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为工具,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宣传中华文明。与早期欧洲汉学研究相比,美国人研究中国起步较晚,但早期欧洲汉学研究有其明显局限性,它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而裨治文等人对中国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并且将它们与美国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考察。这种特点被不少中外学者视为是美国汉学研究与欧洲汉学研究的“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戈特弗里·威廉·莱布尼兹 (Gottfried Wilhelm L eibniz,1 6 46— 1 71 6 ) ,是 1 7至 1 8世纪欧洲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美 ,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囿于自身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现实需要所产生的的一种“偏爱”,但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和传教士相比 ,他或许更少一点功利目的而多一点理性思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他不仅是个理论家而且还是个实践家 ,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 ,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一 莱布尼兹与赴华耶稣会士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讨中国目录学的回归与重构,以为青年学子的学习、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基本意旨为起点,揭示中国目录学回归的必要性,通过对"985"高校目录学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分析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学术传承变向、教育萎缩等实然困境。[结果/结论]从理论架构、学科书目的编纂和目录学的教学3个方面入手重构新时代的目录学,探索中国目录学传统回归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