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依次经历了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化因素对隐喻的影响。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隐喻表达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来探讨爱情隐喻的翻译可以有两大策略:保留策略和转化策略。前者包括直译、换译和补译;后者包括明喻译法和释义译法。  相似文献   

2.
黄杰 《大观周刊》2012,(43):19-19
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喜悦、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体验,认为隐喻和转喻在这些情感概念中有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艺术     
隐喻是思维的常态,隐喻思维借助于语言形式形成隐喻概念,贯穿人类语言的始终。作为载体的语言是隐喻艺术性的表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语言更能体现隐喻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爱情”在人类各种情感体验中最神秘、最抽象,人们不得不借助具体的事物或熟悉的概念来阐释它。而隐喻是人们构建概念系统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中英文里关于“爱情”的隐喻各有各的内涵。本文试从认知学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对比中英“爱情”隐喻的形成和差异,以突显中西方人民认知思维的差异和中英文化各自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5.
杜丹心 《东南传播》2020,(5):110-111
解说词配音是电视人物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视人物纪录片《锡兰公主》为例,试析解说词配音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寻情感表达与纪录片主旨如何达到"情"投"意"合的和谐融合效果以及提升解说词配音情感表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现代隐喻理论,分析广告中常用的三大隐喻功能,即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旨在帮助广告商分析和运用隐喻功能、增加广告的创新性和说服力。通过对梅花电视库2003-2006年1月洗化类、食品饮料类、酒类、家用电器、家具用品类的广告分析以及网络广告的剖析,本文发现隐喻功能,特别是视听隐喻表达是广告传达的策略途径。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广告的经济与形象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肖岚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27-127
在我国电视媒介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节目的类型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沟通,人们也更愿意相互表达和展露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作为社会群体情感宣泄的窗口,我国心理情感类电视访谈节目应运而生,非常活跃。这体现了我国电视在发展过程中,正追随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开始注意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的更高追求。而心理健康,这项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也在节目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不可避免地,情感类访谈节目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与问题。本文就对我国情感类电视访谈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增强我国这类节目的可看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研究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不仅为阐述隐喻本质提供了新视角,而且揭示了语法重塑人类经验的功能。从新闻语篇入手,分析语法隐喻在构建新闻语类语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探寻真理是人类普遍好奇心使然,作为优秀作家的王安忆对此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知欲望,并在其系列情爱小说代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运用情感设置和叙述角度这两种隐喻方式对真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寻,应该说她努力探寻的过程本身便是真理存在的确证。  相似文献   

12.
姚文山  万春芳 《大观周刊》2012,(18):104-104
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是对景观内涵表现的提升与挖掘,景观设计中以形态和色彩元素来做为隐喻的表达载体,提出景观设计中的隐喻表达原则与表达手法,以本文的方法理论来应用实践于景观设计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王丽燕 《传媒》2021,(3):94-96
当今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在互联网思维浸润下形成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传播路径,正成为业界、学界等多方探讨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试图从媒介融合视阈中解构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路径,厘清当下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经验与逻辑方式,以期为此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电视人物专题片是电视专题片中重要的一类。人物专题片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表达情感,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专题片的叙事、声画语言、细节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都起到关键作用。只有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才能够使影片中表达的主题具有超出展示个人命运以外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强 《编辑之友》2022,(6):60-65
在叙事传播实践中,故事就像传染病一样扩散,二者的发生和运作机制十分相似。透过“病毒感染”这一隐喻,可以很好地探究叙事传播的现实表征与理论逻辑。情绪连带与认同是故事病毒式传播的关键。叙事传播扎实地立足于人的身体与感性的基座上,凸显了叙事传播机制的身体性。伴随着巨大情感能量的叙事行为,满足了人类表达意义、建构自我认同、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增强社群团结的需要。故事在重述和流传过程中像病毒一样不断发生变异,叙事参与成为主体赋权的过程,个体以此获得意义表达、情感连带和叙事抗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我们文字工作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新闻的范畴里,理性的逻辑思维适合于评论文章,情感的运用则更多地表现在通讯和特写中。而作为人物特写类的文章,情感的运用更为重要,因为人物特写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有血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中的情感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创作中态度的一种反应,情感实现的过程就是播音员主持人态度的实现过程。情感是播音主持构建的原动力,是播音成功不可缺乏的重要因素。情感的形成和调动通过想象、感知、运动而构建,播音主持的情感构建过程就是实现优质表达的具体化,生动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认知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修辞学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现象,现代隐喻学研究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在语言上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虚拟现实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动漫人物作为虚拟形象而存在,在虚拟现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动漫人物包括影视作品当中的动画角色以及游戏当中的角色,这些虚拟动漫人物在社会发展中被逐渐赋予了角色之外的内涵,成为了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中介物。本文从动漫人物的兴起、特征分析其传播功能,以阐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概念隐喻理论被提出以来,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反响。通过梳理众多学者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案例,探讨其与话语分析结合后的诸多研究路径,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语料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广泛应用,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输送过程中其自身也不断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