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磊  冯应谦 《新闻记者》2022,(10):72-84
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形态,而且它的创作和写作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一方面显著地揭露了创作者与资本平台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凸显出新的劳动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反剥削和反异化的契机。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工作境遇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从创意劳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角度对网文作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尽管网文创作的劳动关系依然还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之处,但是,网文作者们的抗争和抵制,显然十分有力地震慑了资本的霸权。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为了谋生而忍气吞声的“打工仔”,网络文学的作者们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游离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劳动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主体意识和抵抗意识,而非进一步的异化。因此,与其悲观地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们判定为一种在数字时代之中被进一步异化的“文学打工仔”,不如将这种新型的劳动模式以及劳动者们所体现出的进步性看作一种抵抗异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赵姝杰 《视听》2022,(3):49-51
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后人类"时代的隐喻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生活.技术作为"义肢"不断延伸人的各种能力,在媒介领域成果显著.但是,数字技术在广泛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时,也使人发生了"新异化".技术背后潜藏的风险逐渐让个体卷入数字档案、数字劳工、数字同温层的漩涡,还加剧了社会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新型人机关系下,风险博弈仍是一场严...  相似文献   

3.
"80后作家"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的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许佳等.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文学群体愈来愈壮观,在文坛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媒体的广泛使用,抖音等低门槛短视频平台成为当前银发群体进入互联网的重要场域.本文运用访谈方法调研了银发群体中的直播者、短视频拍摄者、短视频观看者,探析银发群体短视频数字情感劳动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银发群体的数字情感劳动与用户所建立的新型营销关系,即情感支持驱动的消费关系,银发群体在数字情感劳动中更重视再次介入...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对社交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大多被归因于适应他国文化和维系本国情感的需要,但对于留学生代购群体来说,微信既是社交平台也是商业平台,平台中的隐私管理成为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数字实践。本文改变了以往文献中社交媒体平台影响留学生身份建构的研究思路,从用户本身出发,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留学生代购群体的社交媒体隐私管理行为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代购群体通过隐私管理平衡"做生意"和"做朋友"之间的矛盾,通过隐私让渡和观众隔离重构隐私边界,通过对个人隐私信息的策略性表露和选择性隐藏,建构符合客户需求的数字形象,获取客户信任,隐私管理成为一种带有商业色彩的情感劳动。  相似文献   

6.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呈现出甘愿劳动的异化形态,强制的外力剥削转化为主动的自我剥削。女性的数字健身实践不仅是服务于平台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而且是一种积极参与、自愿付出的甘愿劳动。文章以“帕梅拉女孩”这一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其甘愿劳动的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自由、自信的新女性气质激励“帕梅拉女孩”自愿追求外在身体的健康与内在精神的自信,在量化自我、自我书写以及关系性凝视的数字技术支撑下,她们试图优化自我,但无止境的甘愿劳动同时也在剥削自我,为平台资本的无限增殖贡献力量。数字资本、性别、劳动交织下的女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存处境,健康、生命经验被简化为客观的生物学数据,自信崇拜所导致的内在暴力掩盖了关于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反思。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网文平台用户在线阅读时长显著增加,数字阅读市场升温.进入后疫情时代,网络文学IP作为拉动数字出版业增长的支点,持续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我国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业已形成,但粉丝经济与价值链间仍存隐性屏障.面对网文粉丝社交化、移动化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诉求,网文平台调整粉丝社群运营管理思路,加强网络文学IP价值链辅助活动的技术赋能,注重调和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上的利润矛盾,尝试打造网文Ip+有声阅读的长音频盈利集群,从接受审美的视角提高网络文学IP的文化内涵,融入全球价值链,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波 《科技与出版》2021,(6):132-136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出版带来难得的转型机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崛起和成长,逐步优化"三农"读物的用户群结构,他们对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心理励志等方面知识信息的阅读需要,为"三农"出版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向未来,"三农"出版应从分众化出版、融媒体出版和参与式出版等方面入手,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阅读需求,进而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出版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支撑摄影教育的技术平台有了新的变化,社会对摄影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新型的社会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权威的消解与受众的转化:数字出版时代传播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字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关系正在孕育并改变着我们对出版传播关系的传统认识.它突破了"传者中心"与"受众本位"旧有观念:一方面要求扬弃传统意义上的传者,打破了作者的权威,分化了出版主体;另一方面,"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开始被改造,由被动变为主动,群体化的受众开始转变为个性化的受者.这种新型关系要求数字时代的出版应该更为关注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需要,其终极指向应该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丁妍 《东南传播》2023,(7):145-148
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劳动形态已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焦点。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04-2022年间以数字劳动为主题的CSSCI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数字劳动相关的文献成果逐年递增,但发文作者及机构间合作强度较低;2.不同学科视角下数字劳动的研究热点各不相同,传播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科的热点议题分别是社交媒体与受众劳动、数字资本主义与劳动异化、平台经济与价值创造;3.未来可结合时代背景去探讨新业态下数字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算法控制下数字劳工的自我剥削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记者职业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征,数字技术和公众参与挑战了记者既有的身份认知和实践操作。文章引入哲学路径的“职业”界定标准,将记者职业视作协商的、不断修订的、对话的结果。在这种视野下,新形态的职业实践也在不断更新记者职业的内涵。文章进一步梳理了两种职业实践新形态,一是记者作为策展者,二是数字记者兴起。在第一种实践中,记者与公众、技术平台、专家等多元主体展开协作,协商共创生产新闻内容。第二种实践中,公众被放置于实践和认知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职业实践的变动也要求新闻教育作出相应的变革,文章总结认为记者职业没有消亡,它正在经历重新领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蔡林杉 《传媒》2021,(10):91-93
传统媒体时代,"在场"是新闻生产的既定要求,也是新闻生产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生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弱化新闻生产者的在场价值,出现了"后在场"现象.新闻生产者"后在场"背后的复杂性值得深入探究,需要强化现场新闻意识和新闻真实的价值,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再思考和矫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数字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明显.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各种各样的移动APP日益增加,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拓展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移动应用开发.广播作为一种媒介,用来传播各种节目,这样的传统媒体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随着近几年移动数字媒体特别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音频广播节目遭到严峻的挑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节目进一步发展,突破技术的限制,积极引入移动媒介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的科技红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新的时代,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已经深入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自媒体作用影响下,人的思维思想、行为习惯等逐渐发生了改变。信息传播样态从单向到多向再到无向转变,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接受通道却愈加收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实践活动、实践信息、实践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因此形成了新的实践特性,展现出新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8,(2):73-81
本研究以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通过聚焦平台媒介——电子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游戏玩工在平台经济中"劳动化"过程来揭示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流通形式具有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特征。研究认为平台媒介通过对娱乐休闲活动的劳动化来获取巨大的数字劳动剩余价值,其生产与剥削依托平台对社会实践的集聚以及平台对信息数据、社交关系等新兴资源的垄断而实现,形成了以数据为资源,以"数字劳动"为生产力,以及以互联网"价值网"为结构的新的利益循环网络模式。平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平台的嵌套平台层次结构优势深刻影响着信息社会的劳动结构与价值增值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吕鹏  葛孝 《国际新闻界》2023,(8):155-176
作为一类独特的网络主播群体,底层网络主播的走红及其陨落昭示着底层人民的数字生存逻辑和数字命运走向。本文以媒介生命史为研究方法,以MC天佑的媒介生命历程作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底层网络主播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进行数字劳动。面对底层网络主播“雷同”的媒介生命历程,本文认为主播们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职业的双重生产,并生成了使主播们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声名流动的媒介身份。当网络主播无法处理自我认同中的媒介自我身份带来的冲突时,“自我的悲剧”便使网络主播的媒介生命走向陨落;这种被动的“陨落”是治理的必然走向及结果。文章通过对底层网络主播的数字劳动及身份认同的分析,以及治理结果的呈现,强调平台的可供性可以作为文化多元空间内的治理落点,需要用双向思维的连续性连通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从而在善治的思维中探索中国的数字治理路径。一种协商式的治理方式将给予底层网络主播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会使其文化生产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在重塑、优化传媒产业链时,也带给传媒业冲击和挑战.算法的"黑箱效应";数据报告的不公开;数据环境的严峻性都导致了用户与生产信息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将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中,从技术层面瓦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内核的"职业共同体"正在让位于算法时代的人工智能写手们.因此,传统工业文明时...  相似文献   

19.
网文"断更"风波是网络时代"书商之战"的历史重现,是媒介充裕环境下资本化平台与作家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在于版权主体地位失衡,优势地位向平台资本倾斜;版权利益分配不均,作者职业生态急剧恶化;版权管理制度不完善,顶层设计缺失等引发的一系列争端.要想在平台与作者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实现行业生态化发展,则必须重塑版权精神:以版权促创新,尊重作者成果,关注内心诉求;以合作谋共赢:重构版权合作关系,建立生态化发展模式;以制度补短板:落实作者权利保障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薛鑫 《出版广角》2018,(3):41-43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电子书、数字教育和知识付费等领域出现新的变化,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抓住受众的需求,从内容制作、展现形式、人才培养等多方发力,数字出版才能搭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