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播客、论坛、微博等的出现使传播进入了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本文主要从自媒体和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切入,分析自媒体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引导公众网络理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的迅速发展,在人与客观环境中已插入了媒介所构造的拟态环境,人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但这种行为却实实在在地作用于客观环境,这也就使得"拟态环境环境化"。网络的出现更是把"拟态环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信息环境中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参照,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拟态环境”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对媒介运用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愈发成为当下人们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而由传媒所营造出来的拟态环境,因其所固有的复杂性、重构性以及加工性等特点,会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带来制约。所以研究如何在拟态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三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县级融媒体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在其选择、编辑和发布信息从而产生拟态环境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内容的真实性,是当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在县级融媒体拟态环境中,其"把关人"与客观事实的差距、其多种媒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以及其与受众的互动性设计等方面,都对其拟态环境的真实性有所影响.我们亦可从这些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和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环境。所谓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言的,是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通过各级传播媒介建构出来的一种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形成要素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作为  相似文献   

8.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拟态环境的建构被传统媒体所主导,由于信息生产、制作、传播流程的种种局限,建构的拟态环境往往是经过选择和组织的,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偏离;如今进入全民抖音时代,抖音去专业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微"内容传播、无时不在的传播渠道、广泛化的传播效果、受众真实化的自我记录都在消解并重构着拟态环境,对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充实、延展和推翻作用。除去技术进步的外在因素,抖音生活化的文化基调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以及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是抖音对拟态环境形成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①《南阳日报》作为中共南阳市委的机关报,是大众认知南阳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也是南阳市媒介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新闻世界》2009,(8):153-154
人们借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了解和认知世界,并据此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中,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并由此引发了“拟态环境”的变局。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造“拟态环境”的机制,分析“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13.
曾逸芸 《新闻世界》2010,(8):205-206
本文通过对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和播客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在播客环境中的局限性,认识其局限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微博、论坛等构成的网络媒体传播,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者相互激化,催生了舆论传播的新生态.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拟态环境的构建主体由传统媒体主导逐渐转向大众、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三者.哈贝马斯曾说过:“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公共领域影响剧增,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以网民为主体的传播群体正显示出强大力量,在网络舆论阵地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成为部分舆论议题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马亮 《今传媒》2012,(10):97-99
现代社会电子媒体大体划分为四类: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电子媒体虽然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巨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媒体市场迅速崛起,在市场机制下媒体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力,电子媒体给我们塑造的"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识别,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正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在电子媒体盛行的今天,为大众构建一个健康合理的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拟态环境下,由于对广告主体与信息的解构和重塑,使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验证,受众在没有其他渠道来验证拟态环境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媒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接受所看到的客观现实.由此广告信息在拟态环境的解构与重塑下有可能偏离广告信息应具有的功能和本质,从而异化为一种“信息陷阱”的符号,这意味着广告真实性的本质被拟态环境所颠覆.本文将引用传播学理论对拟态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Web2.0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这些内容已成为公民新闻的主要来源。现实的传播逻辑以及大众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也因为公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在广告传播拟态环境构建当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其积极的方面值得我们去利用和挖掘,但对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范海诚 《今传媒》2011,(6):23-25
"媒介环境",也称"拟态环境"、"虚拟环境"、"信息环境",是处于人与现实环境之间的一个"中介物",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在现今社会,这种媒介拟态环境更多是由大众媒体建构起来的,了解大众媒介是如何建构拟态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选择的要素这个角度来探讨媒介拟态环境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黄琴 《新闻世界》2014,(11):76-77
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舆论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形态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由新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正成为指导人们生活的新"镜像",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时间也日益缩短,这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拟态环境"的合理化构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