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恨水不恨书     
1967年春节刚过.72岁的张恨水得了感冒。家人想带他上医院,被他拒绝:“只是有点小不舒服,不需要看病。”家人再劝。他急了:“不用看,看也没有用!”病可以不看,书却不能不看。说完这句不耐烦的话,他便埋首去读一生所读的最后一种书——《四部备要》。又过了几天,正月初六下午,张恨水病情加重,子女再三劝说,他才勉强答应第二天早上去医院.据他的儿子张伍回忆:  相似文献   

3.
今早7点起床.刚开手机,就有一条信息进来,打开一看.让我激动不已。 信息是在某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儿子发来的。他说:“爸爸。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以后让妈妈和您有好日子过。每次你们打钱给我,帮我交电话费我都很难过,你们辛苦了……”我马上回复:“儿子.你有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严阳 《家教指南》2003,(7):43-45
严阳儿子已经15岁了,个头儿早已超过了我。看我也因此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更多。这,曾经令我十分感叹与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那一天,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儿子照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电视,而后才会做作业。他母亲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让他关了电视,尽快投入学习。儿子借机跟她幽默了一把:“学什么?我就是这样的智商,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将来扫大街、站柜台。”他母亲正色道:“扫大街、站柜台能有什么出息?只能让人瞧不起,女朋友也甭想找到。”儿子又说:“那你就给我找关系,进电信、供电这些人家瞧得起的行业吧。”他母亲说:…  相似文献   

5.
李磊 《山东教育》2011,(7):35-35
一天晚上.上一年级的儿子独自在写作业。我虽然在洗刷间,却不时用眼睛瞟着他.不经意一抬头,发现小脸都快要贴到桌子上了,就大喊了一声:“头抬起来!”儿子转过头来说:“看你那么大声.吓得我把字都写歪了。”我没好气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写字时要注意三个一.你就是不听。”他也大声喊道:“那你不能小点声啊?  相似文献   

6.
家教艺术     
儿子挺机灵,就是不善表达,为此,我没少对他进行教育。上了小学,老师还是这样反映,他各方面都较优秀,就是上课不爱发言,而有些问题他明明是会的。学写作文以后,这种表现就更加明显,一件事情,往往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这很让我着急。儿子特别爱看动画片,我灵机一动,想到能不能利用他这爱好来提高其表达能力呢)有一天,我对儿子说:“许多小朋友在上学期间是不能看动画片的,你知道吗)”“知道。”“你想不想看)”“想。”“那好,妈妈有一个条件,你答应了才能看。”儿子一听能看动画片,想也不想就答应了。我对儿子说:“从现在开…  相似文献   

7.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成绩还算可以,平时不要我们操心,可就是喜欢看电视,动画片一看就是好几集。我怕他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更担心对他的眼睛不利。于是,我有意识地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儿子也很自觉,看电视从不超过规定的时间。那天晚上,我加班回到家里,见儿子正在看电视,便凑到电视机前一瞧,发现儿子看的根本不是什么动画片,而是胃痛的医疗广告。  相似文献   

8.
吝啬老爸     
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他需要的零用钱也水涨船高,我对他苦口婆心地不知说过多少回.就是改不了他乱花钱的毛病,许多东西并没坏.只是旧了点.他就扔下重买新的,许多鞋买回来只穿过几次就塞进了床底,他的屋里到处都是没到报废期的物品,扔又舍不得,留着又嫌碍事。  相似文献   

9.
博仔 《湖南教育》2005,(22):13-14
1981年5月22日,病魔缠身的陈鹤琴先生像以往一样,让女儿秀云、儿子一飞把他从病榻扶到书桌旁看报纸。过了一会儿,他忽然说:“拿笔来,拿纸来!”他吃力地写下了:“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四化。”这时,旁边的亲人才想起,过几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  相似文献   

10.
我在生气时,一遍遍地否定儿子,不断翻他曾经的错误史时,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感受。周末写作业时,儿子边写边玩边吃东西,我说了几次,都被他当作耳边风。拿过他的作业本一看,简直就是乱七八糟,不成样子。我气极了,抖着作业本大声吼: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这写的是作业吗?谁能看得清,像些到处乱爬的  相似文献   

11.
章颖 《早期教育》2001,(22):37-37
儿子吉吉,今年四岁,上小班。可别看他年纪小,玩拼图游戏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他对这个游戏情有独钟。坐在那儿一玩就是一个小时,反反复复,不知厌倦。有朋友曾经问我:你是怎样教孩子拼图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上二年级了,聪明懂事,尊老爱幼,爱好也广泛,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做事拖拉,不专心,不能持久。对于儿子的这个缺点,我批评教育他好多次,当时好一阵,过后又照旧。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缺点,想努力改正,但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弟子规》,翻了翻,里面配有拼音、图画、注释、译文,通俗易懂,很适合少年儿童看。我想,为何不买上一本让儿子学学,也许可以帮他改正缺点。买回来后,因为有拼音就让儿子自己看。我要求他每天早上朗读,读熟后再理解大体意思,每天8句。儿子一开始积极性很高,声音宏亮且有表情。但过了三天,声音也听不见了,表情…  相似文献   

13.
陈启平 《陕西教育》2005,(10):25-26
难得一个双休日.忙忙碌碌的我感到了彻底地放松。然而.过度的清闲却又勾起了我对刚到市一中读书的儿子的几分思念.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儿子的卧室.看到书桌上儿子的照片.猛然想起今天是儿子十六岁的生日.瞬间.儿子十六年的成长经历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浮过.尤其是这五年.在我这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的记忆中显得特别清晰.  相似文献   

14.
奶奶从家乡寄来一套画书,儿子爱不释手。其中的《看图认飞机》他尤其喜爱,一遍又一遍地翻着,百看不厌。光自己看还不过瘾,硬拽着我和他一起欣赏。什么喷气式、F16战斗机、法国幻影……一个个奇形怪状。我边看儿子边给我解释,俨然一名兵工专家。 一日,儿子突然发现这套画书中他最喜爱的《看图识飞机》没有了,便急急地去找。可是找了半天,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就是不见那本书的影子。 儿子很沮丧,我本来想责备他几句,平时做事没规矩,什么东西都是乱拿乱放,现在尝到苦头了吧。但见他那副难受的表情,遂又改变了主意:“儿子,别伤…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研究》2011,(12):52-53
我儿子今年开始上学了,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因为他特别淘气,大人有时嫌他闹就让他看电视,他一看电视就比较安静。可能就是这么养成的看电视习惯。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位家长谈如何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文章。因其子学习较差,夫妻相互埋怨,还训斥儿子是笨蛋。结果儿子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有一天终于落到了最后一名。那位家长想,心烦也没有用,不如换一种心态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考卷微笑着说:“考了最后一名,太好了I”听惯了训诉的儿子吃惊地看爸爸说:“您是不是病了?”他说:“爸爸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他了,他还会有负担吗7所以你只要往前跑,肯定就有进步!”儿子大受启发,于是心情放松起来,第二次考试就甩掉了最后一名的帽子,继而跃居中…  相似文献   

17.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研修期间,我认识一位芬兰朋友雅克.近来,他邀请我在他家住一段时间. 眼下,他的儿子已经放暑假了.接连几天,我观察到他的儿子在家无所事事,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我以为是因为我的到来,雅克不好意思批评他. 一日,我实在忍不住心中的疑问,于是问雅克,"难道暑假期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该不会是因为我的到来,让你放纵对儿子的管教吧?"雅克听后,很吃惊地反问我:"作业?什么作业?假期不是用来给学生放松和休息的吗?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石川 《家长》2013,(6):17-18
儿子从小由居住在天津蓟县的爷爷奶奶照看,直到上了小学才回到市里的家中。儿子生性活泼好动.再加上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所以不太懂规矩,更要命的是他坐不住,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写作业或干其他事情也缺乏耐心,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为此可急坏了我和孩子他妈,我们磨破了嘴皮子地跟儿子讲道理,吓唬过他,也打过他。一开始儿子还有所改悔,但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故态复萌。有热心的亲戚甚至建议我带儿子去看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专科门诊,结果查明儿子没病。  相似文献   

20.
论放松     
根据巴甫洛夫和克列斯托甫科尼夫等人,对人体生理方面的论述,得出放松的实质即从皮层活动看,就是避免过大刺激,防止皮层过渡兴奋。所以,我们把“放松”用于体育运动之中能促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当中,更好地发挥技术,创造优异成绩。“不会放松,就不会得冠军”。影响技术和速度的发挥,最大障碍是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