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就是“从众心理”.如:人们常说的入境随俗、赶时髦、随大流等.群体舆论,群体规范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取决于群体的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中,首先应确立的是集体目标,然后抓住骨干同学,以个体带动集体,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问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错了教师的提问,而答案又几乎是差不多时,以后站起来的学生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受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造成的思维定向.从众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来说,年级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学生产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和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造成的.他们听到多数人的倾向意见后不自觉地把多数人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与多数人同一起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固然,从众心理也有两重性,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集体里,从众心理将驱使集体的成员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诸如上面讲的那种现象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行为影响突出表现为从众现象,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赶时髦”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从众行为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得好,就能发挥重大作用。实际班级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忽视了群体的从众现象,从而使班级管理捉襟…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受到群体压力 ,有些人感到群体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 ,但为了明哲保身 ,避免与群体冲突 ,仍违心地听从群体意见的从众行为比较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群体的绝大多数人还可能会反过来听从少数人的意见 ,出现与从众相逆的众从行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运用众从心理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促进改革开放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众从心理的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群体活动中 ,个人听从多数人意见的从众行为是大量存在的 ,但在不少场合也会发生众从…  相似文献   

5.
心理效应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心理效应对体育课组织有意义呢?我们如何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言行,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呢?一、从众效应是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和管理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心理与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由  相似文献   

6.
从众行为,也称从众倾向、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人们发表意见,采取行为时往往要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也就是说在群体中,个人有企求与其它大多数人们相一致的现象.这种俗话说的“随大流儿”现象就是社会从众行为.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群体中大多数人们的行为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行为,而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竞赛,都是以群  相似文献   

7.
班集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是教育学生树立起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一般来说,群体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个体行为,而个体行为又会强化群体行为,这在心理学上叫“从众心理”。在班级管理中,每个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从众心理”,使教育目的得以有效实现。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心得:一、突出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班风。良好的班风,是维护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纪律严明,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积极配合的班级授课,教师容易发挥出教学…  相似文献   

8.
研究学生的从众心理,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是为了促进其有利因素的发展,改善和优化学生群体。 一、“从众心理”的含意、表现及其两重性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放弃个人的意见并使个人的意见符合社会团体的要求,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与信念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学生盲目从众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从众,是在团体、集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随大流”。从众的结果是: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到的社会压力、团体压力,使人们产生了符合社会要求、团体要求的行为、信念。个人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而且在信念上也改变了原有观点,放弃了原有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在班集体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完成育人任务,需要建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良好班集体。而认真研究、分析并运用从众心理因素,则是加强指导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其基本形式。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学习行为,同时还是一种群体活动行为。合作学习理论本身就是起源于20世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有针对性地认识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典型的心理效应很有现实理论指导意义,它有利于对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行为与思想的变化形成更清晰地认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1.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  相似文献   

12.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1.校风具有深刻的同化感染作用 存在决定意识,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人的心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使整个学校具有一种强烈的气氛,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人们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承受它的感染。对于不符合它的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的人,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强制”他们与校风环境相适应。他(或她)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无形压力的作用,首先从外表上顺从,进而在感情上接受,再到信念上的自觉地与集体环境气氛一致的倾向,直至采取对集体的从众行为。如果其成员不能采取从众行为与集体心理和行为气氛相一致,他就难以在这个集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众心理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多数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多数人怎么认为,自己也怎么认为。 从众心理在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由于这种心理是在人们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很容易盲从某些错误的东西,若任其自由发展,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危害。二是从众心理又具有在特定范围内企求一致和协调的特征,在良好的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学生的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虹 《宁夏教育》2003,(4):22-22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其产生原因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像到的社会舆论与群体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对)一致。我们平时讲的“随大流”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可校园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众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站在街上仰面张望,结果引来许多人停步也跟着张望。这就是从众现象。用心理学解释: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随大流”就是典型的从众现象。怎样认识和利用从众心理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特别是高中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副作用,对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蔡锐 《考试周刊》2014,(19):156-156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少数青少年思想不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极易从众。因此,如何引导中职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的副作用,对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允 《教学与管理》2012,(33):41-42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心理倾向。道德发展中的从众心理就是指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模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1]。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规范的接受是一种服从,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