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学习年限和课程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准,通常作为学年制:另一类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准,通常称为学分制;还有一类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尺,但又保留学年制中的学习年限,通常称为学年学分制。学年制管理制度的特点是:第一,有规模效益。学年制技班级授课,有利于多培养人才;第二,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本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它的最大弊端则在于整齐划一,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个个具有相…  相似文献   

2.
一、弹性学分制的内容与特点一般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有两种模式: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以“学年”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年限,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且各门成绩合格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建设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年制的弊端 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业余和脱产两种学习形式,其中大多是业余的,如函授教育、夜大学教育等,并设有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等多种学历层次。无论是业余的还是脱产的,也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一般都是以班级为教学集体,大多实行学年制。所谓学年制,是指按学年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它规定了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数量,以此来衡量学习总量,并且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换言之,学年制是以学年计量的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的学年制基…  相似文献   

4.
实施学分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学年制还是学分制,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模式,也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学分制或完全的学分制。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应看到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在不同环境下所显示的积极作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吸收学年制管理上有益的经验,在增加教学灵活性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防止学生学习纪律松懈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课制———低年级的教师挂牌上课和高年级的选修课程选读相结合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选课制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课程、选教师、选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我院作为地方性师范院…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学分制,明确中国特色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根据考察研究,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至少有四方面的特点。(1)以学分代替学年来衡量学生学习量,改变了以学习年限的衡量标准。(2)以指导性教学代替指令性教学。学年制条件下的学校教学形式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学计划,所有课程为必修,不存在选修课,是指令性的教学过程,而学分制为了搞好选修课,首先制订各种类型、各种系列的课程,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3)以弹性管理代替刚性管理。学年制的一切管理制度均是学校规定好的,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分制是弹性管理制度,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及其学习年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以选课代替排课。  相似文献   

6.
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江涛 《教育与职业》2004,(23):15-17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分制最早出现于德国,1872年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逐步推广和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的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广义地讲,学分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并非目前电大教学管理的理想模式洪晓航一目前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种: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学年学分制,即既规定修业年限,又以学分计算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一方面吸取了学年制的优...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学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当前我们的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按专业制定的学年制教学计划基础上的、僵硬的计划管理。同一专业的全体学生(不管其个人情况如何)都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程序,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模式。全体教职工则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偏离教学计划规定的程序、尽量不走样地符合教学计划规定的模式。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时,强调了课程安排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严密组织、实施和检查,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培养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及其实施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其选择纵观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大类。学年制又称学时制 ,它是以“学年”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年限 ,且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 ,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学生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认为 ,学分制是 1 872年在哈佛大学率先实行 ,随后在世界各国为许多大学相继采用。在我国 ,学分制是 1 91 7年由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倡并在北京大学首先实行…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分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分制产生的原因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机构。学校的教育量以及学生的学习量需要测量和控制,否则就很难掌握教与学的状况,也就难于达到教与学的目的。长期以来,学校是用时间和课程来测量和控制教育量和学习量的。其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学年制就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学完规定的课程和学业,即按学习年限计量学生的学习量。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校必须进行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 ,教材管理改革即是其中一个方面。我国高校现行的教材管理办法是在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形成的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按照制定好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小 ,教材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依据教学计划和学生人数 ,进行教材的统一征订 ,统一发放 ,统一结算 ,统一收费 ,保证“课前到书 ,人手一册”。这种教材管理办法 ,在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下 ,对保证教材供应 ,稳定教学秩序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后教材供应将遇到许多新问题。一是学生选课情况不同 ,造…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师范专科学校原有的单一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己不适合新的课程体系,引入学分制,构建适合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与学年制比较, 学分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育产品的成本、使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 并能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目前, 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具备了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可以考虑实行不完全的学年学分制,即:在要求一般掌握的课程中实行学分制,在专业必修课中仍实行学年制。为保证学习质量, 同时辅之以学分绩点制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分制最早出现于德国,1872年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逐步推广和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的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广义地讲,学分制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计算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克服了传统学年制的许多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6.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国内有不少高等学校从承认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差异出发,针对过去学年制教学中过分统一化的弊端,相继试行学分制(或学年学分制)。并按学分制教学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环节,确定各专业的侧重方向和主干课程,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体系,作出学生选修、免修课程的规定,统一校历安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计算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克服了传统学年制的许多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8.
对电大实行学分制的构想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紧扣市场经济实际,发展电大教育,在电大教学管理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本文就电大采用完全的学分制形式作一构想及思考。一、电大目前教学管理中的学年制电大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学年制,某些方面也吸收了学分制的形式,可以说是学年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它规定学生从入学一开始,一律按专业、按年级编班组织教学。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具有较统一的教学计划,所学课程除少量选修课外,专业课程全班一律,同时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达到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必修课(如占70%左右),限制选修课(如占20%左右),教学班自开课(如占10%左右),这吸收了学分制的一些灵活性。此外具有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统一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同一年级的学生统一入学,达到要求,同时毕业,这样计划性较强,便于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应慎推以学生选择定专业生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1,(20):44-44
上海大学今年实行重大招生改革,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按照上海大学的规定,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在第一学年末实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