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学界所忽视的辛克莱·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观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一种"保守实用主义"特征:一是打上了很深的消费主义的烙印: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满足炫耀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二是打上了20年代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烙印: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消费文化中的等级、阶级偏见。此外,刘易斯以一个文学家的敏锐判断力,捕捉到了社会学界在其半个世纪之后才意识到的"文化资本"、"广告的符号意义"等问题,表现出了他在社会文化方面超前的预见性和认知性。  相似文献   

2.
"真爱"是芥川龙之介的很多小说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中亲情和爱情尤为芥川所关注,这和他的身世与经历有直接关系。文章从小说《杜子春》和《妖婆》入手来加以分析,挖掘深藏在芥川心底的"真爱"。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丁玲早期小说主要包括《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短篇小说集,其当时的小说以强烈的叛逆色彩和自叙传风格而成为"五四"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主要通过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认识丁玲早期小说的独特的"现代性"色彩及其对"五四文学"包括当时的女性文学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丁玲早期小说主要包括《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短篇小说集,其当时的小说以强烈的叛逆色彩和自叙传风格而成为"五四"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主要通过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认识丁玲早期小说的独特的"现代性"色彩及其对"五四文学"包括当时的女性文学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碉楼"是加拿大华人作家张翎在2009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金山》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意象载体。小说内的"碉楼"是解读其小说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文化维度讲,碉楼是一个维系传统文化的城堡,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的墓碑;从性别维度讲,它是一面维护女性的安全围墙,也是一个让女性虚妄等待的囚笼。"碉楼"成为意蕴丰富的具有性别与文化内涵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7.
老舍有着怎样的文化形象和价值意义?过去的文学史一般多从"市民"、"京味"和"幽默"等加以概括,忽略了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又时常理所当然地从鲁迅所开启的现代启蒙主义传统来审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陷入"被别人表述"的阐释困境。论文提出应该回到老舍那里去,寻找老舍文学的独特性,认为老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伦理型作家,具有丰厚而深沉的伦理情怀;伦理诉求是老舍文学创作别具一格的地方;社会正义与个人德性是他的小说最为集中表达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8.
郭文斌的乡土小说是"诗""思"融合的、洋溢着故乡气味的小说,它不仅"尽善尽美"地唤醒了我们的"疼痛",更带给了我们一种归乡的温暖与宁静。郭文斌对"禅意童趣"的秘密洞察使其小说具有了"另一种乡土"的魅力,他要以"唯美主义"与"安详主义"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中,从深层直指人类的诗意生存,并为我们守护着一个无限美丽的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宗璞有关"变形"的小说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宗璞的"变形"母题的小说呈现出了自我的特质,"变形"仅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建构起了宗璞小说的价值意义。本文试从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形"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中国文化影响下"变形"价值建构的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审视宗璞小说中"变形"母题。  相似文献   

10.
吴敏 《文教资料》2011,(9):26-27
《最后一个渔佬儿》是李杭育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福奎是作者用来透视现实与再现现实的镜子。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福奎在现实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复杂的心理冲突,探索李杭育寻根小说的独特魅力,即他沉重的精神探索背后所揭示给我们的——如何来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这一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人称“宜黄大师”的欧阳竟无 ,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 ,佛教思想家。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 ,欧阳竟无为振兴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简略介绍了欧阳竟无的生平和思想 ,并对其“佛法既非宗教 ,亦非哲学”的核心观点展开评述 ,以期对欧阳竟无的佛教哲学思想作较为公允的评价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一生交往的僧人很多。崇佛是谢灵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与当时两大僧团均有交往,且与其领导僧人关系殷密;谢灵运旗帜鲜明地支持顿悟派提出的“顿悟成佛”说;虚心向僧人们学习有关佛学理论与梵文方面的知识,用以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倡导的“统合儒释”,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方面,也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本文通过对柳宗元的佛教戒律与孝道说的述评,指出了其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思想局限。对今人刘光裕、杨慧文、孙昌武等人的观点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传统佛教慈善的基础上,认为佛教慈善是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标志,佛教慈悲精神对国家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在他一生多变的思想历程中,始终把佛教慈善作为其佛教革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广泛参加了诸多佛教慈善的实践活动,并对孤儿教育、慈善医院等佛教慈善有所建言。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理论为近代以来的佛教慈善事业作了新的理论补充,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促进和扩大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契理契机的慈善理念同样也蕴含了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想,佛教慈善与佛教教育的紧密结合也构成了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而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简单朴素、修身养性、回归自然的乐观积极精神。中国佛教的某些思想在作品《瓦尔登湖》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 ,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 ,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 ,并以此作为评判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 ,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 ,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 ,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为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 ,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为在他看来 ,只有直觉才能认识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成功融合的范例。两晋时期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土扎根主要在于佛教传播者们能够跨越中国文化深层结构(隐蔽文化)的障碍。从寻找合适的文化切入点、会通文化价值观、佛典翻译的换位思维法及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等四个方面具体地剖析了文化传播者跨越受容者深层文化障碍的具体策略及交际者双方的互动交涉。认为文化传播者的能力、品德和学问是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不同文化得以融合的保证。两晋时期佛教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策略仍值得现代中外文化交际者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苏轼的思想中,儒佛道三家思想并存,并已深度融合。这三种思想随当时的情势不同,或消或长。在苏轼顺利的时候,儒家经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当他处于不利境地时,佛道思想就成了他保护自己的精神屏障。前后《赤壁赋》中所体现出来的达观,正是佛道思想在当时处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