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事件     
欧洲“罗塞塔”万里追星3月2日15时17分,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由阿丽亚娜-5G型火箭运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升空,从此踏上了追逐一颗名叫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星之旅。“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历时10年研制成功,耗资10亿美元。它重3065公斤,体积约12立方米,装备有一组展开后长达14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10个科学探测仪器和一个重约100公斤的菲拉(Philae)登陆器。按计划,“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这颗彗星。途中“罗塞塔”将3次掠过地球,并且在2007年飞临火星。在此过程中,“罗塞塔”将利用地球或火星引力的拉扯效应,…  相似文献   

2.
10年之前,阿丽亚娜5型火箭带着"罗塞塔号"机器人空间探测器以及它的若干个小伙伴进入宇宙,向"67P/楚留奠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进发。10年之后的2014年8月6日,"罗塞塔号"终于抵近距彗星100千米的距离,随着反向喷射器的开启,它温柔地走进彗星,并准备将定情信物"菲菜登陆器"投入彗星的怀抱。2014年11月12日,"菲菜登陆器"成功着陆于"67P/楚留奠夫-格拉西门克彗星",在这场被欧空局戏称为"10亿美元的伟大赌博"中,人类已经赢了大半。好吧,回到正题,为什么我们要登陆彗星?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深度撞击号”飞船顺利升空。2005年7月4日,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成功。从此,人类近距离探测彗星的科学活动全面展开。2004年,欧洲的“罗塞塔”飞船接受了一个光荣任务,它将专程飞向一颗叫“67P楚留莫夫—杰拉希门科”的彗星,要花费近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科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5,(4):40-41
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环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 “罗塞塔”探测器发射之初,舆论一片火爆.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可能帮助我们回答老祖先一直念叨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古人认为彗星是不祥之兆.现在我们知道,彗星不过是水冰和岩石组成的“脏雪球”——说白了,就是不能吃的冰激凌.在寒冷黑暗的太阳系外围,有大量这样的“冰激凌”.如果运气好的话,在行星或者过路恒星的引力作用下,这些“冰激凌”会奔向内太阳系,水冰以及其他易挥发物质在受到太阳的光和热之后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了漂亮的尾巴,即“彗尾”.  相似文献   

5.
探索宇宙     
2004年1月3日20时35分(太平洋时间)美国发射的“勇气”号火星登陆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开始火星探测活动,并发回大量火星图片和有关资料;2004年3月2日7时17分(格林尼治时间)欧洲宇航局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顺利送入太空,按计划于2014年10月它携带的“菲勒”号登陆器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  相似文献   

6.
百科文摘     
100年前的6月30日,一颗火球从天而降,造成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由于其危害性大,科学家已经着手建立一个监测网。俄罗斯研制的“RT-70”雷达功能强大.美俄有意借助它来探测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大约2.5万颗小行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科学家计算,到2029年,直径近300米的“阿波菲斯”将与地球距离不到4万千米。2036年,受地球引力影响,“阿波菲斯”的运动轨迹有可能发生改变,与地球“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7.
百武彗星     
《科学课》1996,(4)
日本业余天文爱好者百武裕司,于1996年1月30日使用一架25×150的双筒望远镜发现一颗彗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按国际惯例,把它命名为“百武”彗星。3月26日,百武彗星从距地球最近点掠过,与地球的距离约1500万公里,距太阳约1.56亿公里。百武慧星大小与哈雷彗星相仿,直径在10公里上下,绕太阳的运行周期约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9.
松鼠会     
正本期热点新闻2014年初,年仅31岁的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于《Nature》上发布关于STAP细胞的论文,结果N多位学者说:你论文所述方法无法重复。于是乎,论文造假的质疑接踵而来。最终,该论文被证实存在捏造内容后被撤稿,日本生命科学界亦被怀疑存在学术不端。2014年8月,为了谢罪,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笸井芳树自杀身亡,并给小保方晴子留下遗书:请务必再现STAP细胞。10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熟悉我,欧空局的w彗星探测器于法属圭亚那发射升空。10年之后,罗塞塔号终于抵达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从2014年8月6日始,罗塞塔号将在任务轨道上环绕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17个月,并将于今年11月发射菲莱登陆器到彗核表面。按照欧空局的说法,这次行动或可解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天象──彗星撞击木星浩洁今年从7月17日起至22日止,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周期彗星(简称S-L9彗星)曾撞击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科学界首次在彗星撞击行星的相当时间之前,事先加以预知,以往,科学家总是在一颗...  相似文献   

11.
我们杂志2008年第10期上登的《搬(bang)家搬到太空上》,曾经说到地球是有“吸引力”的。这种吸引力,科学家把它叫做“引力”,地球引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4日,在浩瀚的太空,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造天象。美国宇航局于1 月13日发射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在经过近半年时间和4.3亿千米的长途飞行后,终于与“坦普尔1 号”彗星相遇,并以3万多千米的时速发射探测“炮弹”,撞向彗星。7月4日下午1时52 分,这颗重达372千克的铜制“炮弹”,在距地球1.32亿千米处,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与“坦普尔1号”激情相吻,点燃了绚丽  相似文献   

14.
走近彗星     
彗星向来让人类着迷.几个世纪前吸引人的,是它们划过天际时的发光尾巴;如今更令人着迷的则是彗星给地球带来生命的“种子”这一可能性. 最著名的彗星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肯定不会再像我们的先辈们那样,把彗星看作是不吉祥的“扫帚星”了.如果有人问你最熟悉哪颗彗星,想必你会脱口而出:“哈雷”彗星.这颗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5年首先测定其运行轨道,并准确预言它将于1758年回归的彗星,确实曾引起地球人极大的兴趣;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也使千千万万的地球人相信,彗星只是宇宙中按照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与祸、福没有关系.“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你肯定没看到,不过没关系,2061年它再次光临时,你肯定能见到它.  相似文献   

15.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16.
太空反击战     
“在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之中,曾经遭受过彗星和小行星的无数次撞击。终于在公元2005年,地球人以牙还牙,向太空中发射了一枚‘炮弹’。在飞行了近6个月之后,成功击中了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在浩瀚的太空中燃放了一个绚烂的巨大烟花。”哈哈,以上大家收听的是“八爪鱼戏说深度撞击”,大家开心一下就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八爪鱼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彗星世界。  相似文献   

17.
钱洁 《物理教学探讨》2009,(6):63-63,80
2009年2月24日,由叶泉志和林启生共同发现并命名的“C/2007N3(Lulin)”——鹿林彗星,以距离地球只有0.41个天文单位(6100万公里)的最近距离飞越地球。此时。鹿林彗星位于室女座与狮子座之间,再加上明亮又美丽的土星也在其间聚会,很容易被找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一号彗星,正式上演了“炮轰”彗星的大片。“深度撞击”号自今年1月12日升空后,在太空中走过了4.31亿千米,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一号彗星“亲密接触”的时刻:飞行器最后一次调整轨道后把撞击器“弹”了出去→飞行器调整和彗星的距离(距彗核约8600千米)→撞击器自主飞行24小时、经3次发动机点火调整→撞击器和彗星以每秒10.3千米的相对速度相撞(相当于4500千克炸药爆炸)→14分钟后,飞行器来到距彗核500千米处观测撞击的结果。宇航专家认为,这次碰撞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月球、火星、土星,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在一步一步地迈进。现在,科学家的脚步又迈向了靠太阳最近的水星。2004年8月3日美国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艘绕水星轨道的探测器。它重约1100千克,发射57分钟后就进入环日轨道,展开太阳能板,并把信息传回地面跟踪站。水星和地球相距9100万千米,如果“信使”直飞水星,只需要约3个月的时间,要是“刹车”减速进入水星轨道,则需要更多燃料。为了节省燃料,“信使”要借助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引力减速,这样旅程将延长到约80多亿千米,行使6年半才会到达水星。“信使”只环绕水星探测,而不登陆水星。…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一波三折的罗塞塔彗星计划再次锁定了新的目标,但又跌进资金不足这一更大的泥沼。按原定计划,对彗星进行探测的罗塞塔飞船本该在今年1月发射。但是,由于欧洲空间局(ESA)所使用的阿利亚娜新型火箭存在技术问题,所以推迟发射。这意味着该探测器错过了抵达原来目标———Wirtanen彗星的最佳发射日期。5月中旬,在ESA科学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官员们证实新的目标将会是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但是,在目前确定于2004年2月26日使用阿利亚娜5型火箭计划的进行发射前,该项目还必须筹足所需的资金。推迟发射及重新设计任务使这次彗星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