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何为“信息沟” 在日常生活的交谈过程中,谈话者需有话可说,听话者或觉得话中有新鲜的内容,值得一听;或觉得有疑问,听完话之后,了解到原来不曾知晓的事情。这种新鲜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信息。新鲜的内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互通信息便是交际。交际的目的是疏通二者之间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如果一个人知道的东西另一个人不知道,那末,他们两人之间便存在信息沟。信息沟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先决条件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外语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听则是交际活动的核心,只有在听懂别人说话的情况下,交际活动才可能产生。在日常交谈中,谈话者觉得有话可说,听话者觉得有新鲜内容可听,听完后了解了原来不知道的事情,这样双方的交际愿望才能实现。我们所指的听力理解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抽象、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因而,听力课的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听懂,掌握运用通过言语行为传达出的交际信息,并能通过相应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就是说,听力课主要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口语信息的理解水平并检测他们的理解程度。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传递。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信息片断,谈话双方的言语行为不外就是一系列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交替传递的过程。这也可认为是一个不断疏通双方信息沟的过程。假设一个人所知道的信息而另一个人不知道,那么二者间便存在信息沟。并不是说信息沟越大越好,若大到无法沟通,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恰当的信息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交际双方若无信息沟,听话者不能获得信息,厌倦情绪便很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3.
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不断更替的过程,因此,需要说话者不断地推断听话者的心理认知活动;而同时,听话者也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心理表征,使得交际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4.
许慧敏 《文教资料》2013,(30):40-44
元话语关心听话者,对听话者交际情报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功能就是对听话者的认识状态进行更新。它可以对听话者的理解进行扩大、等替、限定、还原。理解的扩大在不脱离原话题的基础上对谈话的进行、话题的展开起到推进作用。理解的等替对推进谈话的进行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理解的限定使谈话结构更具整合性.使谈话内容更具确定性。理解的还原通过复指上下文脉的文字信息对谈话内容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是发话者为了向听话者准确地传递信息或表达某种态度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连贯功能,元语用功能和人际调节功能等,对这些语用功能的研究能帮助听话者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话语信息,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and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它不仅具有逻辑连接功能,而且还是说话者有意识的话语选择,反映了说话者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可以实现不同的元语用功能。本文借助Verschueren的元语用理论,以电影Hidden Figures中的自然口语交际为语料,分析话语标记语and在不同语境下的元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话语标记语and在自然口语交际中具有构建语篇结构(如开启、延续、转换或邀请话轮)、标示说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情感和意图(如表明主观评价或犹豫)、强调或突出命题内容(如提醒听话者注意命题内容)、调节人际关系(如缓和面子威胁,缩短人际距离)等元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反馈项目作为会话的策略之一具有突出的语言特征和交际功能.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反馈项目的语境特征,言语特征以及它的语用功能,旨在揭示话轮转换的规律,使听话者在会话中积极地领会说话者的话语信息,并适时地、得体地作出反馈,使会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从全息语境和全息语境下语用推理的合理性构建一个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言语内语境与言语外语境共同作用于认知语境而形成全息语境,使听话者谋求语用推理如何逼近说话者的话语意图;在语境的全息性和信息的系统性作用下,听话者与说话者相互协调,对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进行衡量、确定与推导,并最终作出合理的语用推理。因此,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具有语境的全息性、信息的系统性和推理的合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语境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认知语境的一些依据,揭示了从说话者到听话者的信息转换过程中语境对交际的影响,并说明了认知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文章着重阐述交际过程是通过认知语境来实现的一个认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产生及其理解也是一个追求关联的过程。说话者通过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来表达并传递自己的意图。在此过程中,说话者必须确保所说的一般疑问句和答语有足够的关联性,以便吸引听话者的注意从而使听话者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正确理解一般疑问和答语的目的。听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解码并且推断出一般疑问句及答语中最有关联性信息。在推断话语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的正确评估以及双方享有的知识对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口语交际无处不在,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内外,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广开言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就说呢?  相似文献   

12.
语境这一概念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研究“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共有的、对话语的理解有作用的任何背景知识”。语境提供了交际信息 ,它帮助交际者正确理解交际内容。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H.H.Stern曾说 :“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他说他愿意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言运用之中。而我们的学生几乎整天“浸泡”在汉语中 ,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地用英语来交际呢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真实环境的熏陶和浸染来逐渐地、无意地习得。这一理论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哲学家Grice对人类自然会话进行研究,总结得出自然会话中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所遵循的会话合作原则。笔者在制作高中英语课件的过程中发现,英语CAI课件的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种互动交际的过程,即课件制作者通过电脑界面与学习者交流的过程,因此同样可以使用会话理论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第二语言习得者交际能力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说话者,还要考虑到交际语境,同时要考虑到听话者个人及其所处言语社团的语言习惯。以汉语面称为例阐析以汉语为母语的听话者对留学生使用的面称的容忍度对交际的影响,从而说明对母语使用者容忍度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另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课文为依据,适当拓展资源,丰富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即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有其自身固有的语义内容,但其语用功能会随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本文结合小说《红字》中的人物对话来对人称指示语的语义和语用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或写作)、综合性学习,被列为语文课程的五大内容。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小朋友也许会问:口语交际真有你说的那么重要吗?大家要是不相信,那就走进本期的“口语沙龙”,听听杨老师是怎么说的吧!主持人:小博士  相似文献   

18.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概念是随着交际英语教学的兴起和推广而开始引起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的,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沟的存在与否是判别教学中是否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判别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教学学到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判别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感兴趣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沟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先决条件和动力。谈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如无信息沟,厌倦情绪很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哲学家Grice对人类自然会话进行研究,总结得出自然会话中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所遵循的会话合作原则。笔者在制作高中英语课件的过程中发现,英语CAI课件的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种互动交际的过程,即课件制作者通过电脑界面与学习者交流的过程,因此同样可以使用会话理论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山东话,我们本地人会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外地人会觉得就像山东人的性格一样,质朴、淳厚甚至有些土气。但是不管怎样,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山东人的特征之一,是八千七百万山东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一、山东话的特点把山东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可以发现山东话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