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影响,从3月16日下午开始,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等多个城市发生食盐抢购狂潮,不仅当地超市商店里的食盐在几个小时内卖断货,而且各地的盐业公司门口市民连夜排长队购盐.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6日,谣言盛传日本核泄漏将扩散到国内,补碘可以防止核辐射,而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产的海盐不安全.谣言最终导致食盐抢购发生.3月16日下午,临沂市民开始大量购买食盐,有的市民一次买回二三十箱食盐,盐业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买盐队伍.17日,市区内的商场、超市的食盐架已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3.
3月15日,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出现抢购碘盐风潮,并逐渐向全国各省市区蔓延。3月17日,抢盐风潮基本平息甚至出现了退盐热现象。从抢盐潮到退盐热的两度疯狂的群体行为中,可以窥见信息在群体中的异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同谣言赛跑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的影响,国内部分地区从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青岛市民从3月17日早上大量抢购食盐,到17日上午.青岛全市食盐销量为613吨,是平时正常销量的22倍.18日,谣言逐渐散去.食盐抢购风波随即宣告平息.  相似文献   

5.
"谣盐"属于同类流言的再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6~17日在我国发生的抢购碘盐事件,属于同一类流言的循环再现.就具体的抢盐事件来说,是谣言,但流言≠谣言.英文原词"rumor"翻译为中文"谣言"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核辐射等危机层层推进,也在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起了恐慌。一条"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传忽然传遍大江南北,并引起了大面积抢购市场碘盐的行为,在17日、18日两天达到高峰。在各类媒体的大力辟谣、多方引导下,这场"抢盐风波"在短短两三天内便趋于平静。  相似文献   

7.
“抢盐”风潮下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阶段的传播策略关键词1.初期:先声夺人.处在危机爆发初期的公众容易患上信息"饥渴症"和"盲从症",这个阶段媒体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告诉公众"到底发生了什么""应当如何去做".2011年3月16日,谣传日本地震后的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另一个传言是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受此影响,16日下午起,一股"抢盐"风潮在浙江绍兴出现,继而快速蔓延到浙江各地.接到观众报料后,浙江省内收视最高的新闻栏目"小强热线"立即派出记者前往绍兴采访,16号当晚就播出"绍兴食盐卖断货,盲目抢购没必要"和"我省食盐库存充足,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抢购囤积"两篇报道,第一时间给这股"抢盐"风潮狠狠地泼了盆冷水.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3月,日本地震核泄漏事故曾在我国引发一场碘盐恐慌,市民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认为多买些食盐可以在关键时刻用来防辐射。谣言通过网络传播,一时人心惶惶,引发了国内声势浩大的碘盐抢购风潮。中国之声迅速通过政府部门和专家辟谣,证实"食用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的说法不过是场闹剧,及时阻止了谣言带来的恶劣社会影响。在近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网络谣言传播已成社会公害,如果主流媒体对于虚假消息视而不见,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就是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在发生灾难的同时谣言四起,人们把碘盐同碘片混为一谈,认为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核辐射。基于这种态度,我国一些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食盐抢购。此次谣言事件中"碘盐防辐射"这一信息始终围绕着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条路线展开,这两种传播方式对谣言的传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的核泄漏影响,3月16日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食盐荒”与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等谣言盛行.城市恐慌瞬间扩散并引起非理性抢购.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并果断决策,处理行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进行公布.媒体对于此次危机的报道呈现新特点,控制由危机引发的全国性谣言再次考验了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1.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一时间,"核泄漏殃及亚洲""'超级月亮'会引发灾难""碘盐可以抗辐射"等种种谣言在坊间迅速流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波.  相似文献   

12.
赵芳 《新闻爱好者》2011,(20):135-136
关于"抢盐"事件,最早一条新闻出现于2011年3月16日凌晨2:36——搜狐网转载的《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开始抢购碘化钾》,说的是美国人抢购食盐的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似的,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也利用这篇新闻开始散布食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并且这个谣言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17日上午,全国各地开始发生"抢盐"风暴谣言能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也是有原因的,日本9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13.
赵芳 《新闻爱好者》2011,(10):135-136
关于"抢盐"事件,最早一条新闻出现于2011年3月16日凌晨2:36——搜狐网转载的《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开始抢购碘化钾》,说的是美国人抢购食盐的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似的,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也利用这篇新闻开始散布食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并且这个谣言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17日上午,全国各地开始发生"抢盐"风暴谣言能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也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余萍 《新闻前哨》2011,(5):73-74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千里之外的中国各地爆发了一股食盐抢购潮。从3月16日开始.有传言说加碘食盐可以防辐射,中国很多地方的市民担心海盐受到日本核电站辐射污染.出现了哄抢食用盐的事件。3月17日,不少地区出现了“一盐难求”的局面。一些商贩也乘机提高盐价。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6日,谣传日本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另一个传言是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受两个传言影响,16日下午起,一股“抢盐”风潮从浙江绍兴出现,谣言在微博等发达的现代信息传播推动下,如瘟疫般迅速传遍中国大地,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食盐恐慌性抢购。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3月17日,引发了国内的"抢盐风潮",直接导致商场、超市、社区、乡村的小卖部排队抢购食盐,给人们的生活、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对谣言,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公信力强的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相似文献   

17.
日前,北京一些市民听信谣言盲目抢购食盐。北京市属媒体快速反应,在2011年3月17日、18日两天的报纸上,用头版等显著位置,用醒目标题和大幅图片,辟谣解惑。媒体还请有关专家讲解专业知识,发布正确信息,稳定人心。这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超市食盐销售一空,个别商家借机提价,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变成了:"今天,你买盐了吗?"日本核泄漏事件没有引发中国的环境危机,却首先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危机。在这场心理危机过后,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思索和反省: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权威部门信息发布制度的建设等等。但也不可否认,在对核危机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缺陷,也是引发"食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媒体普遍缺乏一种前瞻性传播和预见性引导。  相似文献   

19.
叶正和 《新闻世界》2011,(12):98-99
去年,日本发生核泄露事件后,国内“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甚嚣尘上。3月14日,坊间有关食用碘盐能够减少核辐射伤害的传言不胫而走,数天之内,“抢盐”风潮席卷我国大江南北。在整个谣言事件从发生到井喷的过程中,微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这一便利的信息传播工具,趋利避害,遏制谣言的传播?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日,针对前段时间的抢盐风波,人大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文汇报》文汇时评专栏发表了相关评论。作者表示从抢购碘盐事件中我们更需要关注到微博等新媒体的自净化能力:它既可能比传统媒体更为迅速地传播流言,但也可能成为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