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对拳捷骁武的邺下著名武僧、少林二祖稠禅师和邺下寺院僧人的尚武风习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北朝与隋唐时期佛教寺院武僧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我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出现有众多武僧的寺院是邱下寺院,佛门僧人中的武术活动源自于我国民间古老的尚武传统.  相似文献   

2.
从稠禅师及邺下定晋禅院考察看少林武术发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2,9(5):62-64
通过历史献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考察了少林寺第二任住持稠禅师幼年习武邺下定晋禅院和出家为僧的过程,论证了少林寺及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僧人习武活动与中华化的关系,证明少林武术的开创与形成是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同外来佛教高僧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     
G852 20033903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Discuss contributions of monks from YexiaTemp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olin temple andShaolin Wushu[刊,中,A]/马爱民//体育学刊.-2003.-10(3).-52-55参14(SJ)武术//少林派//发展 从对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分析北魏以来邺卞寺院与少林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少林寺僧人形成尚武活动传统的影响,论证邺都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武僧与少林寺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3,10(3):52-55
从对历史献和实物资料的记载分析北魏以来邺下寺院与少林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少林寺僧人形成尚武活动传统的影响,论证邺都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武僧与少林寺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董海川传奇     
王振山 《武当》2007,(10):53-55
嵩山少林寺,亦称北少林寺。少林寺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建成。少林寺二祖稠禅法师(公元479、公元560年),是名扬北方,“拳捷骁勇”的武僧,由他开创了少林寺众僧习武的风气,后历代僧人把在寺庙中练习搏击的运动,逐渐演化成为武术套路,诸如罗汉拳,伏虎拳,达摩十八罗汉手,易筋经,八段锦,渐至枪术棍法等器械。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客观分析了邺下稠禅师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起源的关联,揭开了少林武术起源的神秘面纱,从而为进一步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历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潘双喜 《精武》2005,(10):44-45
在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中,少林医药文化与禅、武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记载,金朝末年,少林住持志隆禅师在少林寺创设“少林鹊局”,为武僧医治习武、实战所受之伤,同时还为俗家人看病,.本文介绍的点穴之法即是历代僧人修身慕矬的健身之术。  相似文献   

8.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少林寺这种特定的宗教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文章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就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当地习武风俗与少林寺僧带艺入寺,为少林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僧人修禅健身以及抵御恶劣自然环境,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内部动力;寺院经济的产生和政治的需求,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外部动力;佛教的世俗化是少林武术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3,(5):23-23
来自高山少林寺的武僧将于5月7、8、10日在香港示范少林武术精华。据介绍,“少林武术精华专场表演”是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策划在5月初举行的“中国篙山少林寺1500年文化珍粹大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少林寺武僧将带去虎拳、罗汉拳、六合拳、月牙铲、达摩剑、流星锤等套路和对练表演。本次活动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中国篙山少林寺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香港武术联会协办、少林寺武僧将携带独门绝技于下月赴香港献技  相似文献   

10.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巨幅壁画——拳谱,彩绘于清代中期。画面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少林寺现存30多幅壁画中唯一反映少林武术的实物资料。壁画笔法工细,没有多余的艺术加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林寺众僧练拳演武的各种姿态,尽现了少林拳118手基础套路。《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邮票第三图“众僧徒习武”即取材于此壁画。 拳谱壁画的绘制,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清朝初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僧人参予了反清复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考证及资料阐释分析,邺都武术文化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结论认为: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安阳邺下寺院与少林寺之间无论是在佛教还是在武术交流传播等方面均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为进一步梳理和研究少林武术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少林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支脉繁衍,遍及面广,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在起源问题上众说纷纭。其一日:它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达摩所创始;其二日:它为隋唐之际的少林武僧昙宗所创始,其三日:它为早期少林寺中的慧光和僧稠所创始。正本清源,对少林拳的渊源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少  相似文献   

15.
胡玉玺 《体育文化导刊》2012,(5):116-119,1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进行探讨,从文化融合、战争频起、平倭戍边、秘密结社、交流吸纳、位置尊奉、生活习俗等方面阐释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结论:佛教禅宗为少林武术的繁衍发展奠定思想基石;区域位置创造少林武术滋生的文化土壤;战争的频起促进少林武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平倭戍边检验并促进少林武术的发展成名;秘密会社的组织形式拓展少林武术的传承渠道;博采众长丰富发展少林武术的内涵,广开授徒推动少林武术的传播,演武云游扩大少林武术的名扬;地位尊奉使少林寺积累丰厚的财产,确保寺院宗法制度的持续;生活习俗使僧人形成好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16.
《精武》2007,(1):66-66
白衣殿壁画在少林寺的白衣殿内。因其中两幅壁画精彩地再现了当年少林寺武僧演武场面而闻名于世。白衣殿壁画主要有六幅。神龛后面东壁北端两幅,描绘了唐初十三僧助秦王李世民的历史故事;南端两幅,描绘了元末少林神僧紧那罗御红巾军的传奇故事;北壁壁画,描绘的是少林寺武僧徒手演武场面;南壁壁画则描绘少林武僧持械演武场面。南、北壁两幅壁画,精确传神地表现了少林武术从拳到棍、刀、枪、剑、戟、链等丰富内容;由于南壁壁画中还展示了许多具体的手法、腿法和身法,白衣殿亦因此被称为“锤谱殿”(“锤谱”即拳谱之意)。  相似文献   

17.
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供跋跎主持,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不但天资聪明,学业突出,而且武功出众,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佛教受禁,少林寺厄运未能幸免,寺院废毁。至宣帝时,佛教又开始得以恢复。少林寺重新修建,并被更名为陟岵寺。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恢复少林寺寺名至今。  相似文献   

18.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23年央视春晚上,演员赵文卓带领百余名武术小子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演武》。该节目由少林寺26名武僧和塔沟武校80余名学员共同完成,节目创意取材于少林寺白衣殿的《武僧演武图》。一台5分钟的节目背后,有哪些创作故事?以呈现传统武术为核心的《演武》又蕴含了哪些创新?历经古寺的四季轮回、岁月流转,展现少林传统武术,如何活现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如何通过演武壁画和武术节目之间的转换,完美呈现少林武术精神?让我们还原春晚舞台上的《演武》,以及那幅极富历史感的《武僧演武图》。  相似文献   

20.
<正>少林棍法在明代已经名震天下。茅元仪于《武备志》中就曾有一段按语,指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而关于少林寺尚棍的传说,以明万历四十四年程冲宗猷所撰的《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最遍及。书中写道“有一僧投身灶炀,化身紧那罗王持棍护寺”。推官陈世埈在书序中也提出:“自紧那罗王以观音显化,演教少室,遂开千载法门”。民国期间,学者唐豪考究《少林棍法阐宗》的紧那罗王记载,应源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