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学理论界关于学是人学的命题已多有讨论,但是这一讨论基本没有涉及作为学本体及学媒介的学语言。本认为,学语言的人价值是“学是人学”这一命题中的应有之义。章从剖析“人”和“价值”这两个词语的本来意义入手,具体界定了人价值的涵义,接着论述了逻辑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价值的失落,然后着重 指出在学这个国度里,其词语不仅保存着语言的原初创造力,而且经历着往返不已的灵魂轮回,经历着既是感觉的又是精神的再生;语言在学里复活了它的全部的生命,闪耀着人价值属性的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儿”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儿”指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3.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相似文献   

4.
王乙楠 《教育》2011,(7):56-57
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5.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在执教二年级上册《欢庆》一课时,我紧紧围绕“语文味”,以教师的“说”为指引,以学生的“读”为线索,突出“品”的亮点,让课堂突出语文味的同时更注重了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禹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相似文献   

7.
刘康武  苏兵 《物理教师》2004,25(10):48-48
在高一物理课本中有二次提到亚里士多德.一次是在自由落体处.学生们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轻的物体落得慢.重的物体落得快”,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二次是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又得出了错误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们在学了这两节后,都感到这么简单的问题亚里士多德都搞错了,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亚里士多德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按照大多数注释者的意见,《范畴篇》是亚里士多德早期的逻辑学著作,它集中考察了逻辑范畴的分类及规定。但是,它在逻辑地规定范畴的同时,涉及了许多后来为《形而上学》所发挥的第一哲学内容。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概括来说是关于存在的学说,进一步说是关于存在本体的学说。《范畴篇》的第一哲学意义,就在于它通过范畴分类,找出并确定了第一哲学的对象——本体存在;初步规定了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本体范畴;并提出了确定存在及其本体的第一哲学标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一简略论述。对存在的范畴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哲学都研究存在,但存在究竟指什么,众说不一。亚里士多德开始独立撰写哲学著作时,就把目光集中于这个问题,他从逻辑学出发,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摹仿说从哪里滥筋,如何发展、演变乃至定型,即摹仿说的“原型”形态揭秘问题,从“五四”以来一直较少有人作专题考察。然而,无人考察并不等于它不存在。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阻遏并困扰着世纪这交的人们对于中西文论能否对话,有没有融事的可能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韦力 《广西教育》2012,(4):61-6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对这一说法南宁市仙葫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吴鸿丽十分赞赏。她认为语文的本体不仅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还应该包含着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内容的意思——语文不但要学“写什么”,更要学“怎么写”。吴鸿丽的语文课追求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11.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对语言的理解大相径庭。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摹仿现实存在的工具,它的基本特征是明晰、适当和准确。因而,一切与文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修辞手法诸如隐喻等主要是修饰而已。刘勰则认为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它本身也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思维的枢机,其本身的能指层面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且与创作主体的个性和生命力息息相关。因而,语言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主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习得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逻辑智能的过程。习得逻辑有基础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分支。基础逻辑包括了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应用逻辑可以分为日常生活逻辑、工作逻辑和学习逻辑。亚里士多德和皮亚杰分别是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的奠基者。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非形式逻辑是应用逻辑走向成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模仿"历来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众多的模仿说当中,古希腊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之上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模仿说尤其光彩夺目,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美学、文论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柏拉图和亚氏模仿说的基本内涵,并对这两种模仿说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小结柏拉图和亚氏师徒二人在模仿说理论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新时期文学批评开始了语言观念的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从“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有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与地位;语言的及物还是不及物;语言作为系统对言说的影响。新时期文学批评中语言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我们今天文学批评中的很多话题都可以在这个变革中找到源头,它在众多话语中扮演了“元话语”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观念的变革改变了新时期文学与批评的方向,将其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19—20世纪之交,中国文论界开始了文学理论的新探索。从1917年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本世纪的文学理论有7种主要观点,如文学与艺术、政治;民族化与文学艺术的现代化等。展望21世纪,将会出现有中国特色的有网络文学特点的多样化的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研究与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话语分析在20世纪西方文论、文学批评及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最终成为当今文学、文化批评和历史解读的最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展示了其与20世纪前期西方语言形式批评的关系。自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批评经历了一个从前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转变到后期关注“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充分发挥自身天赋,灵活运用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这是贾平凹对20世纪汉语言文学做出的一大贡献.淡化抒情,朴拙空灵,幽默酣畅,文白夹杂,是贾平凹散文语言风格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有助于语言工作者深入地解析语言,具有其他语言学理论无可比拟的生命力。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语篇是可行的。这种分析可为我们认识、理解、欣赏文学语篇提供一些客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界二十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有助于语言学工作者深入地解析语言。本文通过对散文《神秘的白色栀子花》的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分析,证明采用该理论中的人际功能分析文学语篇是可行的,并且是用于语篇分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论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籁自然说构建了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虚静和物化说指出创作和构思的诗外功夫,对诗歌意境说及其流派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言意之辩的追问导致庄玄禅之合流,并形成了"意在言外"和以禅说诗的传统。庄子思想对西方哲学、文论影响很大,其以物观物的感应方式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