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自主活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中不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存课堂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一再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了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创新精神已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创新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读,尤其是会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既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 ,要实现上述要求与目标 ,必须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方法 ,使我们的教学方式由“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变 ,即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去成就创新的人才。具体说就是 ,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把积极创新的精神贯穿到每节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 ,感染、启发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让学生从“学会”逐渐转为“会学”,由单纯学习转为举一反三的学用结合。一、教会学生自学教材要让学生学会自学 ,就…  相似文献   

8.
当今,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态势——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已形成共识,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但是,课堂中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不能遗忘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否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首先,要抓好语文本体的学习,抓听、说、读、写训练这个基础。当前谈论较多的论题之一是“超越”,“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超越”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但“超越”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超越要得法,要适度,要从基础出发,从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一组是围绕着“多彩的春天”这一专题编排的,旨在通过学生对春天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纳下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今天的学生——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学大纲》)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就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这四种能力中,“听”是听别人说的内容,“读”是读别人的作品,是去发现、领会和鉴赏别人的“创造美”。当然这也可以加强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而“说”和“写”则是表达学生自己的见解、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美的挖掘和理解,即“创造美”。这一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安排了写作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会读文、会说话、会写文。因此,处理好教学中读说写的关系是关键,是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读说写是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我注重把读说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基础。 一、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少而精,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已懂的知识,不要因为不放心而再三重复,尽量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读,尤其是会写。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四个方面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一组是围绕着“多彩的春天”这一专题编排的,旨在通过学生对春天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纳下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 ,尤其是要会写。而广大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多数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 ,四平八稳地进行教学 ,而学生最伤心的就是写作文 ,即便硬着头皮写了 ,也老是程咬金的“三斧半” ,思想浅薄 ,思维无法打开 ,语言毫无创新。要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快乐和喜悦是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 ,农村中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感 ,见了作文便觉头疼。针对这一心理特…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忽略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 ,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创新语文教学 ,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一、导入创新 ,诱发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造的前提是兴趣。要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课就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1.手段多样 ,直观诱发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做为一个基础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读,尤其是会写。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四个方面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听、说、读、写的训练 ,虽各有要求和渠道 ,但一个共有凭借便是阅读教学。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首先必须着眼于阅读教学的改革 ,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三性”——即主体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 ,学生是阅读行为的操作者 ,自始至终学生决定着阅读目标的认定、阅读方法的选择和阅读效果的达成 ,因此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深化阅读的主体性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