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就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力也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训练。其实,“听、说、读、写”,“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单从语文学科来讲,会“听”,就能“听”出一堂课的纲目重点和课堂内容的层次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各学科的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作了如下尝试性的系统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其实语文也是有脉络可寻的.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了这四项能力,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笔者认为,要学好语文,提升能力,必须四个经常:经常读,经常听、经常说、经常写.  相似文献   

4.
龚秋萍 《文教资料》2014,(14):36-37
听力与说、读、写三种能力一样,是构成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听”居首位。语文教学理应把听与说、读、写三种能力同等看待。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视听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求施教者具备相当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存课堂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同时,知识构建也是语文素养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听、说、读,关于写的活动很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倡练笔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的同时进行练笔,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培养,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当前形势的语文教学,不管有没有使用多媒体,都一样急功近利,课堂上只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唯独忽视了“读”,因为“读”在试卷中不会出现。忽视“读”的训练,也就忽略了语感的培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母语的能力,即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做到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就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为此,正确认识与努力探索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措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应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听、说、读、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这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学生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到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促进阅读教学,并且尽可能提高其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口语教学的开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说"促进了学生听、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谠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认为,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时既注重听、说、读、  相似文献   

14.
张雪芳 《考试周刊》2014,(91):47-47
故事化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故事,以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听故事,提高学生倾听和思考的能力;其次,讲故事,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演的能力;最后,写故事,提高学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以故事为载体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语文的基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可是有人说五年制高职学生依然是“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虽有点夸大其词,但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语文素养有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做了一些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大都意识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潜在知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广大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积累、感悟中领会知识。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语文学习对字、词、句、段进行精致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深度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周华 《语文天地》2013,(20):75-76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不能回避,因为这关乎到语文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我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素养。也许有人认为这很简单,语文素养无非是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能力。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语文素养包罗万象,远非听、说、读、写所能概括和包  相似文献   

20.
金菊 《阅读与鉴赏》2009,(10):10-11,6
朗读.其意义和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容忽视。首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感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