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传媒上,我们会不时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弱势群体以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对女性的报道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据某传媒2002年12月28日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对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守忠贞的‘烈女’报道最不  相似文献   

2.
媒体的女性报道一直是一部分传媒从业和传媒研究关注的热点,尤其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传媒中的女性报道成为新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军事新闻中的女性报道虽然是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军事新闻本身的特殊性限制和女性在军队中的总体比例等客观原因,对军事新闻中的女性报道进行研究的章还很鲜见。  相似文献   

3.
媒介性别歧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四 《今传媒》2006,(9):37-38
近年来报纸上陆续出现了“人体彩绘秀”、“人体写作”、“人造美女”、“女体盛”等报道,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以女性的视角审视传媒,分析传媒的性别歧视现象及本质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有人曾对全国五个城市的电视广告(共抽取1197个广告样本)进行内容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4.
每月视窗     
警惕女性传媒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看待网络话语暴力现象,活动营销:媒体形象传播新战略,新闻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拆墙”,主播式出镜报道形式的探索,范围经济:传播模式的转型,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救助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日造假, 明日澄清, 今日造谣, 明日辟谣。真没想到, 这种小孩“过家家”、“翻烧饼”一样的玩意儿, 竟然在如今的一些传媒上流行开来,成了“时尚”, 而且, 已由文化娱乐报道蔓延到时政报道之中。有人谓之曰“幽默新闻”, 有人斥之为“问号新闻”, 依我看, 这是一些媒体病了,  相似文献   

6.
杨家宽 《新闻记者》2002,(12):16-17
去年10月初 ,恐怖分子通过邮件对美国进行了生物恐怖袭击 ,霎时间 ,“炭疽”、“炭疽病”、“炭疽热”、“炭疽杆菌”、“炭疽芽胞”、“炭疽芽孢”、“炭疽孢子”、“炭疽热细菌”、“炭疽热病毒”等名词成了各种新闻传媒的热门话题。媒体及时对这种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很好的科普宣传 ,功不可没 ,但从医学角度看来 ,某些新闻传媒在科学性方面 ,尚存在一些问题。现在 ,“炭疽”报道的高峰已经过去 ,但有些报道的科学性问题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种传染病的规范名称是什么2001年10月至12月上旬 ,各种新闻传…  相似文献   

7.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媒体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传播媒介,简单来说,就是传播新闻的个人或者机构.但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新闻传媒不再单单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为了产生市场卖点和关注度,新闻传播中有时会造成对被报道人的名誉侵权;新闻传媒不再是因为有新闻而报道,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甚至可以制造出一些新闻进行报道;媒体也可以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9.
杨胜军 《新闻世界》2012,(10):36-3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技术的发展引发新闻竞争的激烈、传媒结构的变化,出现新闻内容的虚假、报道的传统化,引发出传媒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传统的新闻媒介在新格局中需要改革,“融合新闻”等报道策划理念,是提升新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不仅是对各媒体新闻业务水平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当前传媒发展态势及其变化的一次审视。回望2008年的“两会”报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借力、借势和借道清晰地演绎了未来传媒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2,(10):22-24
“传媒治市”的真相及内涵近来 ,山西长治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经验经过一些媒体的报道 ,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广为传播。“吕日周” ,这个曾是电视连续剧《新星》主人公李向南原型的长治市市委书记 ,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不少媒体在报道和推介长治经验时都概括了一条 :“传媒治市”。在吕日周的领导下 ,长治市委牢牢抓住市委机关报《长治日报》 ,紧密配合市委的中心工作 ,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对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的官员开展尖锐的批评 ,进行有效的监督 ,为长治市的建设和发展扫清了障碍 ,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经验。据报道 ,从2…  相似文献   

12.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宣传导向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女性宣传导向的一些思考梁冰在女性宣传中如何把握导向,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始终是新闻传媒,特别是以宣传女性为主的新闻传媒领导和编辑记者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中国的新闻传媒对女性及女性问题的宣传历来十分重视,且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说,中国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4.
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犯罪被依法逮捕的消息,一时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似可理解,因为它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大新闻。但综观一些报道,令人惊奇地发现,许多传媒竟用娱乐新闻的眼光看问题、做文章,极其严肃的偷税犯罪,变成了低俗化、趣味化的“明星”爆炒。中央和上海一些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媒体时代,调查性报道曾经是传媒塑造公信力和相互竞争的“撒手锏”,但自从进入以互联网崛起为标志的后传媒时代,传统媒体调查性报道难以深入展开,一方面是媒体经营困难,经济状况江河日下,无力也不敢强硬揭露政府有关部门和客户的丑闻;另一方面是记者经济收入减少,开展调查性报道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后传媒时代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提出来:是否可以尝试由社会公益组织、慈善机构或个人捐助形式资助新闻网站开展调查性报道?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论文以美国四大知名调查性报道网站的新闻实践为例,以新闻专业主义的四个核心词汇为依据,对后传媒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承续与生机作深入剖析:公共利益——职业理性的基石,环境监视——社会危机的先知,社会正义——媒介文明的标志,客观独立——不变的第四权力。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面临着新的媒介生态,尤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让新闻网站也切身体会到了发展的危机感和变革的紧迫感。原创团队,这支地方新闻网站里不断壮大的网络记者队伍,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传媒生态下也在摸索创新。从报道手段到传播途径,顺应全媒体潮流,打造App、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挥网络媒体原创整合报道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重量级”新闻品种,也是凸显传媒本体功能的重要标志。现行体制下,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作为向来中规中矩。时至今日,在已完全市场化的传媒版图上,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最后一块“自留地”,未来时政新闻这块最后的“自留地”能否耕好,决定着报业、广电等传统主流媒体未来的前途命运,也促使业内人士对互联网时代的时政新闻生态及其改革走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田戈  杨方正 《当代传播》2004,(4):99-100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正在认真实践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报道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新闻从形式到内容更加耐看,更加好看。如教育新闻,不少媒体在以简讯为主要形式播报教育新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述评、调查、分析或解读等形式,多层面地揭示教育新闻事件的社会要素,拉近了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当下教育新闻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9.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5):40-40
在我国新闻采访领域,女性采编人员在数量上已经完全撑起了半边天。那么,女性在传媒中的作用是否因人数和比例的增加而增长?女性传媒人在事业发展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媒体是否提供了两性平衡的工作环境?本期新闻茶座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在“媒体和大众以痛骂经济学家为乐  相似文献   

20.
当下传媒类大学生的“性别”成为影响就业质量的显在问题。调查显示,高校传媒类大学生中男性就业优势明显,而女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就业“不平等”,大量女性大学生被迫放弃媒体工作而转投其他行业。研究发现,先入为主的“男强女弱”等刻板成见,放大了就业观念、工作强度、国家政策与社会观点等因素对传媒工作“性别选择”的影响。本研究从性别视角切入,立足女性立场,探寻女性就业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