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就新闻单位来讲,对于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舆论监督,难!那么,难在哪里呢?难在地方长官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但也不完全等同于批评报道。既是监督,肯定说的不是奉承话。应当说,有些领导干部比较平庸,愿意听好话,不愿意听问题。可以肯定,在这样的长官手下,舆论监督,难!还有一种类型的长官,一见阴暗面就觉得否认了整个工作,否定了全部的成绩。任何地方,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  相似文献   

2.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难,而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尤其难。作为企业党委和群众喉舌的企业报,如何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是企业报为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作用的需要,也是企业报赢得读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企业报受到企业有形或无形的制约,周旋的圈子小,受众的读者少,都在一个企业,低头不见抬头见,吹喇叭唱赞歌愿意听,倘若想说个“不”字,那可就糟了,通过各种关系,给报社施加压力,以后再去采访,冷淡你,刁难你,向企业领导告你的状,甚至有人会来到报社寻衅闹事。尽管企业报进行舆论…  相似文献   

4.
一 提起舆论监督 ,新闻界同仁往往都面露难色。不是不愿意批评错误的东西 ,而是不愿意得罪人 ,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 ,甚至还包括掌有发稿权的领导。当然 ,为了伸张正义 ,得罪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该得罪的就得得罪 ,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 ,不能得罪。为什么 ?因为有个大道理管着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这话党章上没有 ,宪法上更没有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中也没有 ,但其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些新闻单位的老总 ,一谈到舆论监督 ,首先就要求记者“与人为善” ;一些领导同志在…  相似文献   

5.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李明 《记者摇篮》2005,(4):22-22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种责任、一张报纸,如果缺少批评、监督的声音,那么其“威信”就会大大削弱。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只爱听好听的,不爱听批评的。有些被批评者甚至千方百计否认被批评的事实,并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告媒体和记者侵犯名誉权。因此有人这样说:“舆论监督之重要,人所共知:舆论监督之难,亦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党和人民赋予新日寸期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舆论监督和把握正确导向初看起来是一对矛盾.因为.要监督.就要批评,就要曝光、反映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丑陋的东西.所谓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切入点和着眼点截然不同.可以说.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会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给政府添乱.但把握好了,是帮助政府工作、化解矛盾的一个非常而有效的工具,会是’党和人民之福”。  相似文献   

8.
蔡康永在某期节目里说起女人的阴暗面。他说如果单身女子的好朋友很幸福地结婚了,邀请自己去参加典礼,这位单身女子的阴暗面很可能会说,看你这么幸福,有什么了不起,一两年就会离婚,哼,到时别找我哭。蔡康永说的女人阴暗面,其实是女人的嫉妒心思。  相似文献   

9.
金曙 《声屏世界》2005,(3):30-31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怎样才能做到既要敢于揭露社会上存在的阴暗面,又要注意实行新闻规避,从而保护被监督的正当权益,尊重采访对象的人格尊严,已成为日常新闻工作中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金曙的章不仅详细例举了以往舆论监督报道中人格尊严屡遭侵害的种种表现,而且提出了准确把握舆论监督与人格尊严关照的尺度.值得从事舆论监督宣传的同行一读。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办报人常说:“一张报纸体现着总编辑的素质和水平。”同样,舆论监督工作与总编辑关系也很大。新闻单位要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总编辑负有重要责任。一、支持舆论监督工作实践证明,一个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对新闻监督工作的支持程度是这项工作进行得如何的晴雨表。如果总编辑支持这项工作,就可以使舆论监督进行得越来越好。经济日报一位记者在一篇体会文章中说:“经济日报为什么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敢于直接介入呢?首先,应当归功于报社领导对新时期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在报社形成了敢于…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视和督促。 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新闻舆论监督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里面有转变观念的问题,也有怎样正确实行舆论监督的问题。一曰观念陈旧落后。有的认为加强舆论监督给社会主义“抹黑”;认为舆论监督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曰不能正确实行舆论监督。有的把舆论监督看成仅仅是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有的怕舆论监督惹麻烦,甚至担心新闻监督会引起新闻诉讼,持消极态度,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见难而退。 上述这些认识误区是影响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积极而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的宣传纪律。党有党规,国有国法,宣传也有宣传的纪律。我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是党的喉舌,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纪律,绝不能各行其事、不听党的招呼。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素质,既要有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勇于监  相似文献   

12.
王恋 《视听纵横》2002,(5):111-111
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说出的话受众愿意不愿意听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说“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到在大街上碰到卖假药的心情”。因此,根据栏目的特点选择主持人至关重要,而主持人更应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湖南卫视原来一档重要栏目《潇湘晨光》在播出之初有一个版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我认为在实践中必须解决“三难”问题。 一、要解决舆论监督“动机不端正”的问题 讲起新闻舆论监督都说重要和必要,但在实践中比较难搞。为什么难,其中与动机不端正有关。所谓动机不端正,一方面表现为,有些新闻单位的领导对舆论监督有顾虑,总是担心有的采编人员素质低,掺个人私心,通过舆论监督会把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要寻求社会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不仅是党报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 目前,新闻从业人员感到,在党报的整个宣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的稿件最难采、最难写、最难见报,同时也最容易惹麻烦、出问题乃至“引火烧身”,说它是新闻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并不为过。那么,如何让党报的舆论监督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求社会性合作,把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作为搞好党报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 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使党报的舆论监督更具权威性 舆论监督主要是在媒体上通…  相似文献   

16.
牛天民 《今传媒》2003,(4):83-84
舆论监督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难以搞好的原因不是媒体不积极、而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怕惹事,因而对舆论监督嘴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上却不怎么积极支持。但在我们国家里确实也有一些舆论监督搞得比较好的媒体,他们利用这一特殊工具有力促进了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譬如:山西省长治市的《长治日报》就在这方面开了先河,为全国媒体树立了榜样。《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搞得好的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充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大力开展舆论监督,对一些违法乱纪、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碍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人和现象进行批评,遏制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竿见影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非常艰难。一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把以表扬为主的新闻叫做正面报道,把舆论监督叫做反面报道。人们只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认为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就应该多说好听的。搞批评报道,是在给党和政府的“脸上”抹黑。对舆论监督,既怕“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又怕“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舆论监督处处受阻。二是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们常常受到“权力部门”和“权力人”的阻挠。比如,某个部门在被一家媒体批评后,这个部门就公开宣称:“今后,我们××系统不欢迎新闻记者的采访!”最近又有报道说,江苏某市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名为《关于接待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应注意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的真正用意,就是防范外地记者来写该市的批评报道。 三是人情因素间接地制约了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面对现实社会的人情怪圈,舆论监督受到了很大的牵制。这些人情,有来自朋友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18.
《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主笔储瑞耕,前不久在一篇稿中谈了他写舆论监督稿(他直言为写批评稿)的做法,读后很受启发,深感他的做法值得借鉴。储瑞耕将他写舆论监督稿总结为“三法”:一是“点名道姓法”。就是在文稿中直接点出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进而表明作者的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褒奖什么,批评什么,旗帜鲜明地说得明白,毫不含糊。二是“敲山震虎法”。就是掌握了事实和政策,写出批评稿后,先给地方领导审阅,引起重视。如果问题得到解决了,批评稿就不再刊出,甚至刊出从正面写的稿子。有一次储瑞耕了解到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镇卫生院与一户…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新闻舆论监督难做,难就难在分寸感的把握,许多舆论监督稿件总是介于掌声与尴尬之间。舆论监督怎样摆脱尴尬,赢得掌声?一直是新闻界反复探讨苦苦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静 《新闻世界》2005,(3):17-20
第一次见到张越,是在半边天栏目的机房里,她正在修改将要播出的节目。她的坐姿非常豪迈,一只脚高高地翘起来搭在桌子上。问张越的第一个问题是她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记忆深刻的高兴或是悲伤的事情,张越笑笑,停顿几秒后说:“我是一个没什么新闻和故事的人,也不是什么明星,所以没多少大家爱听的故事,我跟你一样,是一个记。大学学中是因为自己喜欢写东西,毕业理所当然就被分去当了老师,开始不愿意当,不过后来当上了,感觉也不错,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给电视台写剧本,慢慢又开始做上了主持人,基本经历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