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提高办报质量,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改进报纸的文风.文风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写作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为什么?因为党报的文风涉及到党的形象,关系到能不能很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应该说,人民日报的文风是好的.但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最近,中央领导同志讲到加强党的建设时,重点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三风'建设,一个是思想作风,一个是学风,一个是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体现在报纸上,很重要的就是文风.文风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是否端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版是报纸的脸面,直接反映一张报纸的形象。“脸”上有神,“脸”上出彩,才能使整张报纸有吸引力。 我们党是郑重的党,严肃的党,又是充满朝气,富有创造性的党。党的这种形象,应当在党的机关报上尤其是一版上得以全面体现。从党报反映党的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如果说,大局、导向、严谨,应当视为生命,牢记在心,那么,生动、活泼、新鲜,也应当牵肠挂肚,不可忽视。 我们说,一版最重要,一版也最费力。但往往实现高出一筹、确保万无一失的辛勤努力却落个沉闷、呆板的读者评价。我们不能埋怨读者,而须改进自身。 毕竟是一分耕耘一分…  相似文献   

4.
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转变作风,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最近中央又提出转变作风要抓实,新一年是转变作风年。我们新闻界怎么转变作风,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采访作风,二是写稿文风。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更要带头转变作风。要落实这一点,先要研究一下读者的反映。根据读者的读报效果,我觉得在转变作风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就是机关报的稿件要尽量缩小和注意克服机关化。中央领导指出,改变作风不能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对我们报纸来说,不能用转发会议消息落实会议,转发文件落实文件。作为领导机关,它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出版战线,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报刊质量,不能不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报纸上登载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  相似文献   

6.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7.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下决心“改进会风和文风”。作风与文风紧密相联,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党报要增加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有好的文风。目前,新闻宣传在文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好文风从何而来?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抓好作风,改进文风”,希望引起大家对新闻文风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里选发的7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既有媒体的经验介绍,又有一线记者的心得体会,所述所论中,不乏“亮点”闪现,像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高艾苏所说的改进文风要在采写方面“至人所未至,想人所未想”,就是对作风与文风相互关系精当、形象的概述。有好的作风才会有好的文风,其间道理并不深奥,现在要紧的是从我做起,从每一步扎扎实实的改进做起。  相似文献   

9.
文如其人     
文风,是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写过一篇文风方面的专论:《反对党八股》,为我们改进文风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风说到底与人的作风有关。 采访作风要深。作风如何,关系到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宣传报道的深度。记者应该长期地、无条件地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我们有些记者干得出色。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是农民的报纸,因为它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当好农民的代言人,为农民服务,是县市报人的职责。为农民写评论,替农民说话,为农民撑腰,农民才认识你、信任你,你的评论才有读者和市场。铜山是个有1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铜山日报作为基层党报,拥有众多的农民读者。而我作为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感情纽带。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要对得起农民”这个信念,至今已写了上百篇评论。我为什么十多年如一日甘为农民写评论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热爱评论事业,钟情于评论写作。评论社会现象,针…  相似文献   

11.
5月,在舟山朱家尖参加浙江新闻奖复评,有一个数字引起大家的关注:报纸通讯类3000字以上的超长作品达18篇,占参评的通讯总数的18%。此外,消息、评论以及系列报道虽然超长不多,但文字过长的也不少。这不但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更使读者讨厌。 文风不单是技术问题,写作问题,而且是群众观点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讲到加强党的建设时,重点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这“三风”体现在报纸、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13.
一直都说让我们的报纸贴近读者,而且是强调要“贴近,贴近,再贴近”。那么,贴近读者的切入点在哪呢? 一、贴近,首要克服“疏远”。 “疏远”是一种意识。比如,以往长期存在的“报纸是指导者”的观念,虽说强调了改变,但“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类的报道还是时而见诸报端;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常常不自觉地使用“要求如何”“应该怎样”之类居高临下的口吻等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报纸纷纷使出,各种招数吸引读者。然而,一张报纸要想真正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真正体现“三贴近”思想,为读者奉献出精美的大餐,就必须有好的新闻策划。可以说,只有做好新闻策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使报纸在竞争中站稳脚足艮。  相似文献   

15.
报纸加张有感亦人扩版、加张是报纸兴旺发达的表现吗?对此,我多多少少有点疑问。尽管我国纸张生产能力不足,纸张又缺、又贵,可还是有些报社在扩版、加张上使劲。小报改大报,大报小报纷纷扩大版面;报费呢?自然要涨了。似乎读者不在乎这几个钱(不见得),于是乎改吧...  相似文献   

16.
优良文风历来是新闻界所倡导的,中国新闻奖即是倡导好文风的体现.文风表现为形式,又不止于形式,文风的背后是观念,是作风.文风要平实,作风必然要求求真务实.电视新闻以视觉形象见长,却也容易耽于画面.有些电视记者追求表面热闹,关注细枝末节,却无力把握整体,因此尽管有着看似生动的画面,报道却浅尝辄止,这显然不是好文风.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中秋佳节,我带着自己近年来见报稿件剪贴本回到了农村老家。在节日的气氛中,一些亲戚朋友不解地问我,你每年怎么发这么多稿子?面对这种询问,我只说了句:跟着宣传动向写。报纸是党的喉舌,那么基层通讯员写什么样的稿件才能与喉舌共振呢?跟着宣传动向写。1994年初,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徐洪刚的高潮,大力宣扬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精神。当时由于我刚参加新闻报道的行列,写了好多篇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方面的稿件,但无一篇发表出来。后来《前卫报》社的李编辑告诉我,要想多发稿子,发好稿子,一定要跟着宣传动向写。1995年初,全国…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2,(2):1-1
最近,军队许多新闻工作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改进文风,写出更多好的作品,把报纸办得更好。改进文风为什么成为大家的迫切愿望呢?去年以来,各级党委、领导深入学习贯彻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和党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作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大批地方干部走村进户宣传“三个代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今年以来,各地贯彻落实江主席要求,把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不久前,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进…  相似文献   

19.
要闻版如何体现工人报的特色蔡虹一张报如果比作一个人,要闻版便是这个人的露面之脸,这张脸如何,是亲切传神、生机盎然、趣味十足,还是面目呆板、表情冷漠、让人生畏,这是报纸编辑时刻要注意的问题。在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今天,读者把报纸一拿到手...  相似文献   

20.
甘做摄影苦行僧《宜宾日报》曾朗长大以后干什么?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却从未想过要当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还记得我的第一张被报纸采用的照片,照片虽然拍得较好,但我始终没有勇气投出,是我的父亲帮我写好文字说明后寄出的。父亲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