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今传媒》1995,(Z1)
“报刊之友”告读者报刊的生产过程是将人与机器、计算机设备以一种特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一桩宏伟的事业.在中国的报刊之林中,《报刊之友》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报刊业需要她。《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了,步入市场了,但贴近报刊,引导报刊,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读者做实事王利公为读者服务是人民报刊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广大群众服务,这是新闻工作者都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1993年元月创刊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作为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园艺宠物类图书中异军突起,在同行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以兰花类图书尤为突出:该社的《家养兰花100问》、《兰花名品鉴赏与栽培》、《兰花新品精品》、《养兰十日通》、《兰花栽培百家经验》等一批书先后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2006年之前称“全国优秀畅销书”);兰花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各出版社之首。本文试图通过该社兰花门类图书出版的成功经验来解剖麻雀,探索地方科技出版社打造品牌、做大优势门类、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做懂行的编辑与其他的花卉相比,兰花是一种特殊的花…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报刊信息类检索刊物,《全国报刊索引》创刊五十年了。五十年来,《全国报刊索引》本着“揭示报刊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大众”的宗旨,为全国广大读者与专家学者提供了检索报刊信息资源的便捷工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文献内容数字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的社会进程,《全国报刊索引》也顺应形势,出版了《全国报刊索引》电子版,为读者提供了数字化资源检索的途径。逐步成为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和知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傅建平 《新闻窗》2006,(5):84-85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新闻图片,以其特有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比如,一些报刊扩版之后,刊用的照片越来越多,而且争相选用好图片、大图片,并登于报刊的显要位置,以体现各自报刊的特色。《贵州商报》每天用于头版的大图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便是最好的例证。几年来,《贵州商报》一直沿用头版刊登单幅或一组新闻图片,以突出该报当天报道的重点。从省内的重大事件到国内重大事件,甚至国际上的重大事件,都是《贵州商报》的选择范围,其好处就是读者拿到报纸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笔者通过对自身及兄弟报刊如《河北农民报》、湖北《农村新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山东《农村大众》、黑龙江《农村报》等综合分析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品牌栏目长期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孙彩兰 《晋图学刊》2008,(6):57-58,7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荟萃我国社会科学领域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复印报刊资料》的几个特点,总结了《复印报刊资料》的几个优势,探讨如何做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对读者的导读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何霞 《当代传播》2003,(6):46-47,5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的英文报刊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办给外国人和大学生看的。笔者通过亲身参与了华南地区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英文早报》的读者调查,对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读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最主要读者是在职人员。并进一步结合《广州英文早报》针对主体读者的改版和扩版实践,分析了当代中国英文报刊读者的主要特征,从而试图为中国英文报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凤鸣 《传媒》2003,(3):49-50
大特写专版(专栏)被众多报刊看作是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的黄金版面。如何采写和编好高质量的大特写,是报刊老总和专、副刊采编人员经常探索的问题。笔者在采编大特写的实践中,注意学习兄弟报刊的先进经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注重大特写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特色,把握好大特写的可读性、真实性和政策性,从而受到读者和报刊编辑的欢迎。近两年来,我有20多篇大特写被《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人民日报《大地》及本报的大特写专版录用。其中在《华西都市报》发表的大特写《荒唐的跪灵事件》、  相似文献   

12.
六七十年以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在办报过程中任劳任怨地为读者服务,正确处理报纸、记者与读者的关系,广博读者好评。现在回顾一下邹韬奋的读者观,对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服务读者,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不无借鉴意义。“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报刊受不受欢迎,关键在于合不合读者的“口味”,尤其是合不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在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上,邹韬奋曾有一次败走麦城的教训。1923年他担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编辑股主任,当他把很卖力完成的《民治与教育》的译稿送审时,受到黄炎培先生诚恳而严…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6)
《中国报刊月报》将以更丰富的内容面对读者本刊讯《中国报刊月报》将以更新、更高、更丰富的内容面对广大读者,这是1995年9月26日至9月29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报刊月报》第一次编委会传这的信息。《中国报刊月报》是直接配合新闻出版署报纸司、期刊司对报刊进...  相似文献   

14.
张琴 《新闻窗》2007,(4):128-128
少儿报刊是一种以目标受众的年龄来界定的特定报刊,其特定服务对象是18岁以下的读者。据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统计,2007年少儿报刊已达28家之多,分属教育、新闻、共青团和妇联等系统,大多数以学习辅导和综合性定位。在我国,少儿报刊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有限的服务区域内,其发展颇为艰难。少儿报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读者,就必须创新办刊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老年报刊是以老年人为读者对象,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报纸和刊物。以老年生活为题材,以老年群体为主要读者的杂文谓之老年杂文。本文拟就老年报刊运用杂文的形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报刊自身的发展服务等问题作些分析探讨,以就教于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和同志。一、老年读者的精神需求和阅读特点老年报刊的主要读者是老年人,老年人又是一个大的群体。从职业上来区分,有老干部、老职工,还有农村的老年朋友。从文化素质上看,也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无论何种职业哪个文化层次的老年人,都有着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包括老年报刊在内的老龄部…  相似文献   

16.
论消费者知悉权和获知权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秀云 《图书馆》2003,(3):59-6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服务中的读者实际上就是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对读者尤为重要。尽管我国乃至世界图书馆事业一直倡导“读者第一”,但对读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却有所忽视。只有切实保护读者的知悉权和获知权,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实质精神,从而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从意识到体制的全面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1)
美在自美,美在众美──《报刊之友》公开发行寄语特约撰稿人肖云儒《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作为她的一个每期必读的读者,很想献自己的一些想法,算是以言代花,聊表心意吧。公开发行,将使《报刊之友》的活动空间走出报刊里的大厅,来到人头攒动的社会大广场上。她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  相似文献   

19.
万种报刊,万般风采 在千年之交的竞争舞台上,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刊抢滩战风烟四起。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心理武器”已受到广泛重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份优秀的报刊广告词,往往是作者几经思索、刻意求精而成的。 《经济日报》的广告词含意隽永,具有大家风范,令人荡气回肠,又善解人意,暖人肺腑:“《经济日报》──读者的挚友;读者──《经济日报》的主人。”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揭示了报纸与读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表明了读者在《经济日报》中的重要位置。《家庭保健报》的广告词富有哲理,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20.
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发行量已达二百六十万份之多,读者遍布全国各地。一张小报为何能吸引这么多读者?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来南京讲学的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同志。《'报刊文摘》是一九七九年筹办,一九八O年元旦正式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