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科技》2005,(7):60-61
推广优良品种技术。种子是农业生产发展最主要的基础性因素。切实加强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促进良种覆盖率、统供率和包衣率逐年提高。一是确定主导品种。今年,青稞主导品种为藏青320号、喜玛拉雅19号、藏青148、藏青25;冬小麦主导品种为巴萨德、山冬6号;油菜主导品种为藏油5号、山油2号。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实行主导品种推介制度。二是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适合拉萨本地生产的草莓品种,特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红颜、章姬、枥乙女、卡姆罗莎、天香五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五个草苺品种在拉萨引种栽培,其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枥乙女不适宜拉萨地区种植,红颜、卡姆罗莎、天香适应性较强,章姬口感好,但抗白粉病能力较差,应进一步探索适合的栽培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所开展了一系列的黄瓜新品种引进与品比试验,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8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津研3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3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均高于甘丰3号、甘丰3号、甘丰11号,但易感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及霜霉病,甘丰2号、甘丰3号及甘丰11号3个品种第一雌花节位较高,开花期迟于其它品种,适于春茬栽培。津研3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及对照品种(长春密刺)的果形优于甘丰8号,适合于大棚冬春茬栽培。拉萨冬春茬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元月份,较春茬(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黄瓜的栽培有所不同,在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的表现出不同。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拉萨目前主载黄瓜早熟品种和新选品种进行比较,可为当地冬春保护地栽培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主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蓝莓最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栽培,中国自1981年开始蓝莓引种栽培,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成为新兴蓝莓产地。2011年,拉萨首次引进蓝莓进行栽培试验。在温室设施栽培条件下,蓝莓在拉萨引种栽培获得了成功。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了瑞卡、都克、蓝丰、达柔、北陆、北蓝、美登7个蓝莓品种进行露地栽培试验,经过3年的实验观察,7个品种的蓝莓均能在西藏拉萨露地开花结果,且长势良好,露地引种栽培蓝莓取得了初步成功,为西藏的蓝莓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早熟冬小麦藏冬26号复种栽培技术,即冬小麦复种箭菩豌豆、芜根绿色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并简要介绍复种栽培要点,实现"一年两收"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拉萨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根肿病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品质和商品性,导致广大菜农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病率高的地块高达70%。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眠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描述了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办法,对于拉萨地区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个适宜拉萨地区气候条件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析了不同脱毒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及产品商品外观品质,威芋3号、丽薯1号、东农303等品种产量较高,达到3200kg/666.67m2以上,商品外观品质上,鲁引1号、转心乌等较好,丽薯1号是产量高且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应当依据不同的农田情况和市场需求选用不同生育期,不同品质及产量的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8.
我们推断大果圆柏是一种适合在拉萨地区生长的潜在的天然植被,为增加拉萨地区景观的多样性,改善拉萨地区生态环境,增加绿化树种都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果圆柏的种子繁殖试验及出苗期的管理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大果圆柏在拉萨地区用种子进行繁殖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学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选育及体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3-5029为母本、中间材料85矮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在2003-2005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一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达6  相似文献   

10.
以西藏当地生产的"艾玛土豆"为原料,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市进行了真空油炸马铃薯薯条工艺研究。通过对漂烫时间、冷冻时间、油炸温度、油炸时间、真空度以及脱油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实验,确定了适合拉萨地区真空油炸马铃薯条的工艺参数。同时总结了拉萨地区常压油炸马铃薯片的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半年过去了,81岁高龄的佟明耀和77岁高龄的郑家兰女士仍然难以忘记一个日子——2007年1月25日。这一天,他们精心培育出的冬小麦品种“东农024“,正式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被命名为“东农冬麦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适合在北方高寒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平菇栽培实践中存在着头潮菇后,培养料因水份被大量消耗而干缩,从而严重影响后期的出菇次数和产量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进行专项调研;找到了一种适合拉萨地区的解决办法,并指导菇农进行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即实行大棚袋栽平菇后期覆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阿吉 《西藏科技》2014,(2):47-47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有关因素。方法是用终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拉萨地区不同人群清晨空腹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其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结果拉萨地区不同人群160例标本血清中血脂水平检测结果统计出,拉萨地区的不同人群由于饮食习惯、高原长期缺氧、血液浓缩等因素血脂显著增高,而且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结论在拉萨地区无症状的不同人群中大量患者血脂异常的人未能被及时发现,多数确诊患者血脂控制并不理想。为做好拉萨地区人们早起诊治工作,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百明 《资源科学》1989,11(6):45-48
淮北地区指淮北低平原(包括安徽省的皖北平原及河南省南部的淮北低平原部分)和苏北平原(包括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地区),共计40个县及徐州、连云港、淮阴、淮南、淮北、蚌埠6市的郊区。根据198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该地区总人口4756.0万,其中农业人口4206.8万,耕地面积7014.92万亩(实际上有9000多万亩),总播种面积12036.41万亩,复种指数为1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90.7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8.0%,播种面积亩产  相似文献   

15.
<正>西藏高原真菌联合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西藏采集分离得到2株野生双孢蘑菇菌株,2010年获得出菇试验成功,2011年在拉萨进行了菌种驯化和人工栽培试验。2012年在拉萨规模化栽培示范获得成功,形成了从菌种制备、培养料配方、堆制发酵、出  相似文献   

1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解放前在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群众生活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单产只有百余斤。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和文化大革命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生产亦出现飞跃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1972年以来推广冬小麦,促进了耕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产量显著上升。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多万克(克为西藏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内地的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7.
陈传友 《资源科学》1981,3(4):45-51
一、简况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下属昌都、山南、拉萨、那曲、日喀则、阿里6个地区,总面积为120.1万平方公里。西藏现有耕地约400万亩,其中拉萨地区占16%,昌都地区占26%,山南地区占14%,日喀则地区占38%,那曲地区占4痞%,阿里地区占2%。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2005年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林芝中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0~2005年林芝中部地区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徐雅梅  苗彦军 《西藏科技》2009,(10):58-59,67
从物候期、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饲用营养价值几方面对几种高丹草在拉萨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拉萨地区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大多能完成孕穗至抽穗,但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结实率很低。甘露2号和先锋两个高丹草品种在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上优于其他两个品种,甘露2号鲜草产量为62013k:g/hm2,干草产量为18792kg/hm2,先锋高丹草鲜草产量61112kg/hm2,干草产量为18862kg/hm2;在饲用营养价值方面,大力士高丹草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为9.12%,粗纤维含量31.88%。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地区绿色玉米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地区玉米是主产作物,占各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为了发展A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建立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基地,探索一种玉米既高产且无污染的种植方法,我们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开展了“绿色玉米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并成功建立了“绿色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体系”。本文主要谈谈绿色玉米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