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988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第303页,刊用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的"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排行第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四哥。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周恩夔五子周华章向笔者回忆:"在我小时记忆里,父亲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我就问他腿是怎么搞的,他说是他小时候爬树跌的。待我长大后,我就不相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周恩来故居对外开放到1988年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修复,1992年周恩来纪念馆建成开放,再到2008年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各项纪念工程全面结束,到2009年3月5日周恩来诞辰111周年,淮安周恩来纪念地已走过了30年历程。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由单一到完整,由松散到统一,由简单到成熟,由一般到知名,逐步建设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成为全国人民陶冶情操的社会课堂、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选集》上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今年元旦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发行。《周恩来选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上卷收集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共六十篇,其中有四十篇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这些著作记录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记录了他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争取独立、解放、富强的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人物,周恩来无疑是其中最杰出、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伟人之一。新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和《党的文献》编辑部参与编写...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出版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南京市委编辑的这本《文选》,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入了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期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同国民党代表和美国政府代表谈判的记录、备忘灵、以及周恩来关于谈判问题在党内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给党中央的电报等重要文献,共211篇,约50万字,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周恩来在南京、淮安生活和战斗的经历,弘扬周恩来无私的高尚人格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3月9日上午,由江苏省档案局、南京市档案局、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市博物总馆、淮安市档案局、淮安市淮安区委区政府等主办,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淮安区档案局、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承办的《江准之子——周恩来与南京、淮安图片史料展》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开展.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和卫立煌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37年的忻口会战前的10月初,在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里。当时,卫立煌刚刚率第十四集团军先遣队由娘子关沿正太路抵达太原。他征衣未解,满面疲惫,但一听说周恩来要会见他,马上振作起来,恭立敬候,见面时庄重敬礼。因为早在此前,他们就有过10多年的传奇交往,在卫立煌心目中,周恩来是他非常敬重的一位师长。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周恩来一贯重视对日民间外交,在大力推行过程中,逐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美日对华政策的演变、中日两国开展民间交往的现实需要及周恩来本人广泛的国民外交实践等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伴随着激越恢宏的大合唱旋律,《周恩来青少年论说文集》(以下简称《文集》)英文版首发式1月8日在北京举行,当日也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9周年纪念日。该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和天津南开中学组织策划,由新世界出版社编译、出版、发行。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全国政协原常委  相似文献   

10.
周雷 《兰台世界》2001,(12):31-31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攀龙迁居江苏淮安。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诞生在淮安县镇驸马巷周家老宅。在他还不满一周岁时,为了给生病的小叔父周簪臣(贻淦)“冲喜”,便过继给重病的小叔。两个月后小叔病故,幼年的周恩来由过继母陈氏养育。陈氏祖籍江……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军事文选》出版发行 这本《文选》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和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本书收入周恩来自1925年至1974年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文件、报告、电报等600多篇,近160万字,其中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2.
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怀念》《中南海西花厅》出版 两书由西苑出版社整理出版。《怀念》一书收入了周恩来的手迹和生前珍藏的齐白石、傅抱石、何香凝等画家的书画作品,以及周恩来逝世后书画家们的怀念作品。该书首发式于2月18日在京举行。《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邓颖超工作居住过的地方》以百余幅珍贵的实景实物照片为线索,配以文字介绍,再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工作生活的一些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3.
在周恩来逝世20周年的时候,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王淑琴同志编著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书。《研究》饱含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深深敬意和深切怀念,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潜心钻研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付出的大量心血。 《研究》的魅力并不完全在于它编辑的经心和装帧的精美,而在于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出发,以翔实的材料、完整的体例,严谨的结构、清晰的脉络,对周思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比较系统、完备、透彻的研究,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周恩来在一生的理论与实践中总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家族为什么由绍兴迁居淮安?对此,周恩来本人有两次扼要的说明。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写过一篇回忆故乡淮安的作文《射阳忆旧》(刊于《敬业》1914年第1期)。文中写道:“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另据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其中《周恩来小传》写道:“君字翔宇,号飞飞,浙江会稽人。自大父宦于吴,遂徙居焉。”  相似文献   

15.
育欣  保林 《档案时空》2003,(11):32-33
周恩来的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原籍浙江绍兴(后迁居江苏淮安),家境衰落,早年曾在衙门当师爷。周父见幼弟贻淦病危而无子嗣,便将刚满周岁的儿子恩来过继给弟,让弟在弥留之际得到安慰。从此周恩来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父子很少相处在一起。周恩来除6岁时随父到清江住一段时间外,12岁后就在东北伯父那儿就读,后到日本留学,参加革命。父子虽聚少离多,但其感情很深。周贻能一生在贫困中挣扎,十分想念从小离家的儿子,周恩来也非常思念久别的父亲。可是由于激烈的革命风暴使他四处飘移不定,父子无法相见,直到1938年5月,周恩来才暂居武汉。一住下…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时,由周恩来倡议,天津青年学生成立了进步的爱国团体觉悟社,在中学读书的邓颖超,参加了该社。该社初建,五十位青年男女为避鹰犬注意,隐去真名,大家抓签以数字号码代替名人姓名,邓抓到的是“1”。觉悟社创办刊物由周恩来主编《觉悟》杂志,当时邓颖超同志只有15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之所以尤为重要,是由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所决定的。一个报界老人曾回忆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期在重庆,一位女记者访问周恩来同志。她拿出笔记本,把预先写好的问题提出来,周恩来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各族人民无比热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一周年的前夕,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周恩来论文艺》(征求意见本,内部发行)由人民文字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文艺工作者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喜事,我们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从事文艺活动,不仅写过诗歌,演过戏剧,而且发表过小说、散文、话剧等等;无论是在过去艰苦的斗争年月,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始终亲切地关怀广大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赤光》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共青团合办的机关刊物,由周恩来出任首任主编.在他的带领下,《赤光》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刊之路,赢得了旅欧华人的青睐,在众多中文刊物中脱颖而出.这是周恩来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开端,为其党刊宣传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周恩来诞辰百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18种图书,纪念这位为各族人民所敬仰的伟人。这批图书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周恩来本人的著作集,包括《周恩来文化文选》《周恩来早期文集》《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周恩来旅日日记》《周恩来南开校中作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