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要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记录生活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为习作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作文习惯养成中能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观察、捕捉、感悟的习惯,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养成多浏览、多摘抄、勤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说真话、抒真情的习惯,提升"真我"表达能力;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养成注重作文细节的习惯,提升精细化做事能力。  相似文献   

3.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法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试图从方法准备、词汇准备、对象选择等三个方面破解观察习惯培养的难题,让学生的习作真正"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笔者阐述了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观察中积累、在活动中积累材料,使学生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上课坐得端正,举手发言积极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的这些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养成,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在小班阶段是我们对孩子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调查、了解、观察和分析了幼儿的进餐能力及习惯,针对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切切实实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写作的目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学生要"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从"留心"到"观察"进而到"养成观察习惯",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观察"。第二学段,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观察的要求。由此可见,观察对第二学段的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凌金波 《广西教育》2013,(13):62-62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从关注细节开始。一、说写训练课前准备井然有序,必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个好的开始。因此,可以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里进行读写训练。例如,让  相似文献   

9.
<正>一、良好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一)客观的观察:"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  相似文献   

10.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一年级是学写汉字的起始阶段,也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初握笔就要让他们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写字过程中,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前认真观察分析、按笔顺书写,写完认真检查、保持本面整洁等习惯,可以说,写字的启蒙教育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老师们要严格要求,关注细节,随时提醒,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分别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统编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即为"留心观察".单元教学从"单元整体"着眼,重构教学活动;从"实践活动"着手,让学生在"多维空间"的真实情境中"多维体验";借助"语言支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素描写生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依靠素描写生教学来实现的,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观察能力是通过视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其过程突显出"感觉与思维高度协调"的特征。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端正对"观察活动"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阶段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一、认真听的习惯学习英语是从"听"开始的。"听"是"说"的基础,没有"听",就不能模仿,何谈"说"。为此,要教育学生做到:1.开口前要先听。做听力题时,先阅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仔  相似文献   

16.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需要语文老师持之以恒地训练。写字教学分步走,逐步落实、递进、提高。首先低年级抓姿势抓习惯,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用可具体操作的歌诀来规范。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规范,贵在坚持。再次,中年级抓观察抓发现,写前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写后也要和范字对比起来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最后,高年级抓养成抓质量。让学生养成勤于练字、"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写完字后及时讲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练书习字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他组织"、"自组织"以及"他组织和自组织并存"的特征。在"他组织"的积淀下,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朝着"自组织"学习迈进,逐渐走向"他组织与自组织并存"。基于学习实践的自组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他组织"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逻辑起点;"自组织"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保障;"他组织与自组织并存"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本真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所谓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在农村任教已有三个年头,发现这里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阅读效率较低,语文学习效率不高。根据平时的观察,我感到这除了农村初中生阅读环境条件差等一些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  相似文献   

19.
"真对话"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之上的,是在了解别人的发言内容之后进行的发言。要想让"真对话"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允许课堂中冷场与沉默的存在,且要养成认真观察、认真倾听、心怀学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