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发现许多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教师讲得多,课堂“生成”少,有的甚至回避“生成”.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经历“满堂灌──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的剧烈“阵痛”之后,教师却有了谈“讲”色变的感觉。“讲”成了“灌”的代名词,“讲”成了教师的难题:讲多了不好,讲少了不好,不讲也不好。就是说,课堂上讲的“度”难以把握。这个“度”究竟如何把握呢?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指出:“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审时度势,在关键的地方,难懂的地方,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写得特别精妙的地方,点拨一下。这种地方,老师点一点,也就是用上几个字至多一两句话提醒一下,学…  相似文献   

3.
注重语文教学中讲的作用,并不是要求每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意识里,“讲”似乎就是“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然而,实际上教师每天都在讲课,不管他是怎样讲,点拨也好,引导也好,启发也好,教师总是要开口的,或讲得少些精些,或讲得多些杂些,总之,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存在“少、费、慢、差、累”的现象,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少,却耗时长、进度慢、效果差、感觉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训诂课;有的教师不讲字句,发一张翻译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照样能应付。  相似文献   

5.
课改之前,不少教师认为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比"少"讲一点强。课改之后,不少教师又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活动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究竟是教师讲得多点好,还是学生活动得多点好呢?"多"与"少"并不能从表面上去看,而应辩证地区别对待,教师讲得少、讲得精固然不错,但学生的活动如何开展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或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表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即所谓的“精讲多练”.虽然学生的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相似文献   

9.
彭国庆 《时代教育》2007,(9Z):73-73
高职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少;重视知识传授,淡化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忽略数学素质、数学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0.
没有形成教学特色的教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形成了特色而不知变化的教师也注定是不够成熟、难成大器的教师。许多学生学语文都感觉到语文课缺乏必要的性线联系,这一册书与上下册书之间,这一篇课文与上下篇课文之间,这一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等似乎缺乏必要的梯度,多学一天少学一天、多学一点少学一点似乎没有多大影响。一篇课文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组织课堂教学不能老是一个调子,机械地天天学、篇篇学那些原东西。不错,那也是一种积累.但多了、久了学生容易生厌。就算你教的都是好样的,“餐餐是大鱼大肉,也容易犯油腻”。要勤于、善于找到日新月异的教学点,在具体的教学时间里,大胆取舍,只有放得开,才能把剩下的那一点东西讲得深讲得透。这样一堂堂课、一篇篇文积累下来,不断引爆学生的学习激情,定能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线性发展与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朱龙梅 《湖南教育》2004,(17):36-37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天经地义的.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有的教师喜欢打断学生的说话、干扰学生的思维。因此.很多人提出在课堂内教师应尽量少讲。这个观点虽然存在争议。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讲如果对学生的思维没有积极作用.就应该少讲为妙。所以,在课堂内教师应该管好自己的嘴巴还是很有普遍意义的。本刊特请朱老师以案例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讲”曾经占据着统治地位。现在,教师讲的过多的现象尽管不能不存在了,但至少人们早已有了共识:教师在课堂上下不能“包揽天下”,一讲到底了。于是,人们提倡“练”,提倡将练结合,在练的类型、方式诸方面也的确做了少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设计的“题海战术”现象严重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教师中,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工作量大。即使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当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为高考,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有的基本概念刚讲完  相似文献   

14.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侯;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数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相似文献   

15.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6.
广义上讲,所有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告诉的教学.笔者所述“告诉”的教学是狭义的,是指基本的概念、原理、名词术语、图表、模型等“规定性知识”,通过教师告知、传递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类“告诉”的教学常常被忽视,“直白”的多,技巧的少:直接呈现的多,智慧给予的少。  相似文献   

17.
鸡啼与蛙鸣     
精讲多练,是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认为,强调一个“精”字,限制了讲的时间和份量。他们总感到不放心,觉得“还是教师多讲一点好”。结果这里多讲一点,那里多讲一点;今天多讲一点,明天多讲一点。讲来讲去,学生练的时间化为乌有,实际上又回复到满堂灌的窠臼中去了。到底多讲好不好?不妨读读《墨子》上的一则故事:(墨子的弟子)禽子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檘然,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  相似文献   

18.
夏家增 《山东教育》2003,(16):21-22
一、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教师讲风太盛,用教师的讲替代了学生的学。实际上是用教师的思维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成了封闭的容器,任教师“灌”、“塞”,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降到了最低限度。学生学的知识缺少了内化过程,造成学生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智力也得不到开发。重讲轻学,说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照抄参考书的多,深钻细究的少备课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备知识,而是死抄参考书,把参考书所选例题看做是一种不变的东西,对参考书神秘化,并过分依赖。实际上,参考书上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它不考虑对象…  相似文献   

19.
彭颖杰 《教育艺术》2002,(11):57-57
近些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 ,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头脑中 ,“讲”似乎成了“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然而 ,实际上教师天天都在讲课 ,不管他是怎样讲 ,点拨也好 ,引导也好 ,启发也好 ,教师总是要开口的 ,或讲的少些、精些 ,或讲的多些杂些 ,总之 ,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师不是来讲书的 ,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 ,把文言翻成白话 ,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 ,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 ,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 ,容易忽略处给他们…  相似文献   

20.
严育洪 《师道》2012,(1):27-28
在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中.学生一条“心”的时候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纪律收得住: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思维放不开。同样,学生不一条“心”的时候也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学生之间的不团结: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学生之中的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