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下列现象有的教师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淡化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过分使用多媒体演示,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提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热热闹闹,却少了思维碰撞.事实上,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思维、显现智慧的地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  相似文献   

2.
数学命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逻辑工具,因此数学命题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质疑式学习“思维场”的建构意在利用场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先对质疑式数学命题学习“思维场”进行解读,进而给出质疑式数学命题学习“思维场”建构的原则,针对命题学习的流程和“思维场”的形成阶段,提出并分析质疑式数学命题学习“思维场”的建构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情绪场.引导学生在这个“场”里大胆交流、猜想、探索。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具有这样的理念,但是担心课堂教学时问不够用.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担心学生思维一发不可收.出现教学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困难学生更难跟上……正是这些担心.导致教师过分注重文本、注重环节、注重结果。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要让学生通过交流策略、演绎错误、展示猜想、亲历探索等“场”的个性化学习来领悟数学。  相似文献   

5.
如果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探索与生成的"问题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会如生命成长过程般自由、自主、自然。学生在课堂这个"问题场"中历练的经历,既有助于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探索与发现,掌握学习方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阅读场呢?我做了以下尝试:鼓励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荡起阅读的双桨;引导情感的注入,为学生推开阅读的波浪;倡导交际的课堂,使学生感悟阅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小学数学课堂体现和谐的美,就应在数学课堂上奏响和谐教学的音符,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磁力场、孩子们能力提升的魅力乐园。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说理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要让学生讲道理,教师提炼核心问题,提出恰当的导向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说理。导向性强的问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诱发学生积极表达,又能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激发“说理”内驱,亲历活动探究,追寻“说理”路径,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灵动课堂。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场、探究场、情境场,只有让儿童进"场"了、在"场"了,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应注意盘活儿童的思维,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创设有利于促进儿童思考的情境,鼓励儿童动手实践,精心设计教学进程,让儿童的思考、对话、探究、操作和体验在"场"。  相似文献   

10.
课堂边缘人群在课堂中的存在,不仅不利于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还阻碍着学生个体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基于课堂边缘学生发展困境的主要表现,从宏观视角运用场域理论剖析课堂边缘学生发展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场关系、场资本和场惯习三方面提出对应的应对建议,以期帮助课堂边缘学生“去边缘化”发展,重返课堂的中心舞台;帮助一线教师关注课堂边缘学生,为其提供针对性帮助,使其获得良性发展,助力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是有思想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更离不开思维的“运动”。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运动的“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施丽 《生活教育》2013,(7):64-65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教材这一文本,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作者认为在课堂实践中,建构一个课堂情感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认识情感场,可以让课堂触及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生成情感场,可以让课堂流淌暖暖的情意;通过走出情感场,可以让课堂触动对母语的亲近。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进行设问.问题本身要具层次性、开放性,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产生有序的“问题场”.让学生在“问题场”里产生思维撞击,迸发思维火花,形成若隐若现的“思维流”.  相似文献   

14.
数学既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方法论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学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场,当这种无形而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思维得到师生双方很好的控制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当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及人与教学资源的交互作用有机贯穿起来时,教学活动便组成思维网络,构成"教学思维场".本文针对教学思维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使大家对教学思维场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生命课堂”,就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即学生能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下大胆想像,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数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充盈学生的内心世界,让生活的阳光洒满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生态课堂关注由学习共同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关注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目标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核心是营建自由、自主、和谐、开放、富有磁性的“生态场”,关键是在把握数学本质的前提下,追求自然、顺应自然、激扬生命、激荡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生态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7.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更是“备学”.备学就是从学生立场出发,通过访谈、调查、前测等方式手段把脉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等.主动的备学、民主的备学、开放的备学可以实现师与生的融合、教与学的交汇.备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发展的演练场,催生出师生共享的数学课堂学习新样态.  相似文献   

18.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思维是无限的.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思维场”,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开拓思维的空间,是科学课堂教学应落实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布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让学生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勾起学生思维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灵感、诱发学生思维激情”,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有“内涵”的数学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教”与“学”有效统一的场所,也是学生思维展示、情感升华的舞台.在课堂教学时,立足教材并进行挖掘与拓展,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足的素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发现知识的本质,同时教师适时的追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课堂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20.
陈根荣 《广西教育》2013,(29):22-22,25
我们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上看到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仔细观察这些交流活动,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交流成了思维敏捷学生的展示场、语言木讷学生的接受场、思想厌学学生的休息场。数学课堂的“活”,在于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能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想;数学课堂的“真”,在于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如何创造一个“真”“活”的课堂,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