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开放性”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计算等方面.从题型看,主要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试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解题.下面就“开放”题的开放内容的不同,举例解析.一、条件开放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不足或过剩.例将一未知固体物质投入到一无色透明溶液中,产生一种气体,试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未知固体物质中含有,无色透明溶液是,生成的气体名称是.解析本题的化学反应特点是:固+液→气+其它物质就初中化学而言,H2、CO2的实验室制法均可满足上述条件.制取H2:反应…  相似文献   

2.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 (B)爆炸 (C)变色 (D)燃烧 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新物质参加(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NH_3、CO_2和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二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干冰气化成CO_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爆炸有两类:一类是有新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3.
卢炳军 《中学文科》2009,(14):105-106
气体有机物贯穿于初中到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涉及化学实验技能、技巧,而且还涉及“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备和用途”的化学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气体物质进行分类和归纳,找出它们共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对气体物质的知识理解深刻、融会贯通,并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用途和制法的学科.在物质中当然不乏气体,而气体的存在,就脱离不了压强.可以说,化学中压强  相似文献   

5.
根据化学平衡理论,要达到某一化学平衡状态,初始时可以只加一定量的反应物或只加一定量的生成物,也可以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要从已知的平衡状态求出初始状态时所加入物质间的数量关系,就要借助数学方法,结合化学知识,把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现从反应式前后气体物质分子数是否相等的角度来进行归类分析。有关这类问题的题目都与气体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有关,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相等可把这类问题分成两类:一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二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往往有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参与和生成,而这些物质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毒或  相似文献   

7.
1将少量杂质转化成原纯物质1·1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将混和气体通入盛适量CuO的试管内,然后加热CuO,即将杂质CO化为原纯物质CO2和易分离的Cu单质,反应式为:CuO CO△Cu CO2此实验应注意:这少量的CO能否将混和气体在O2中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分析讨论,回答不能,原因是:混和气体中  相似文献   

8.
气体的制备实验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制备实验.在初中,我们所见到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是具有代表性气体物质,探究它们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当然对气体物质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气体的制备实验要从三个方面来探究:第一是气体的发生装置,第二是气体的净化装置,第三是气体的收集装置.而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在这三个方面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9.
[例]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除去CO中的CO2,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气体应从——端通入。(2)检验:证明CO中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创新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相等;温度、压强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影响;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体积也不同"。引导学生以化学的视角、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实验中体验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考中的推断题,除了推断物质题外,还有推断元素题。元素推断题是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联系有关的化学概念、基础理论和化学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逻辑推理和讨论筛选,作出推断,得出结论。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元素推断题的形式多变,但脱离不了以下三种类型的组合。对这三种类型的题型和解法,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一、性质型【冽11甲元素在地壳中含五是多,乙元素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雨无大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丁元素的单质在乙元素的单质中烧燃时,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回答…  相似文献   

12.
题目:(1998年化学试测24题)取3.40g只含羟基,不合其它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例如:有关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有关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等。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运用这些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结合题中数据分析求解. 例1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不少研究表明,学生倾向于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理论或已有的实践经验开始自己正式的科学学习。而这些理论或经验经常会影响他们对科学(如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建构,有时甚至会起阻碍作用。如Novick(1978)、Osborne(1983)、Anderson(1990)、Kra-jcik(1989)的研究共同表明,学生由于受日常生活物质连续性模型的影响,在开始接受物质粒子模型后,也仍保留着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连续模型;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学实验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作者通过对"万能瓶"这种装置具有贮气、收集气体、干燥气体、气体除杂等多种用途的介绍既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防止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资源建设的意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化学是以实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历年高考都考查化学实验的知识,考生得分率甚低,主要是不了解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且缺乏得当的解题方法.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1.内容多样高考化学实验题常是多个知识点的巧妙组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所用仪器和药品,填写选用仪器的连接顺序及正确的操作顺序.给出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的网络图,要求推断物质.插入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插入物质纯度的计算,插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考查,插入混和物的分离和提纯,还有需将生成气体干燥的,有需测出生成气体的体积的等.内容多样,考查容量大.2.设题巧妙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常设计为制混和气体,或经第二次反应后形成混和气体,如CO与CO_2混和,SO_3与O_2混和,CO_2与O_2混和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看你是否能想到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在物质的鉴别推断题中设计成不外加任何试剂,而给出使被鉴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操作过程和有关现象的网络图,这样使实验现象纷繁复杂,而物质的内在联系巧妙地隐含其中,看你能否分析整理、作出正确的推断.  相似文献   

19.
许守仁 《成才之路》2013,(13):53-53
化学实验在中考试卷的比例约占总分的25%,且一年比一年考的多,重要知识重要内容不断出现,知识覆盖率很高。我们在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学中,除了要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常规操作、气体的制取、几种相关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和物质的检验等一般要求,还要注意提高操作实验、化学实验问题的设计和分析解决能力。例1: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的混合物;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