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 《现代传播》2002,(6):95-100
本文通过对国内 9家网络新闻媒体的考察 ,归纳出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结构模式 ,并从基本模式出发 ,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核心特征。网络新闻媒体核心的特征在于它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新闻信息”区别于传统的新闻 ,它不仅发布“最新”的新闻 ,还提供“过时”的新闻和相关的大量信息 ;“新闻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发布新闻 ,它不仅仅满足于将新闻信息发送出去 ,还重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的新闻信息利用效率。本文进而分析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性根源 ;发布新闻向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转变反映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一系列新闻观念的变化 ;网络新闻媒体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大多数新闻网站上,新闻的浏览量高居首位,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02年1月公布的《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结果,“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哪方面的信息”一项,“新闻”的选择名列前茅,高达74。同时,笔发现:网络新闻标题的点击率和网络新闻娱乐化倾向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尽管网络的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数人上网还是要去看新闻。中国互联网中心2000年1月的调查表明:有65.52%的用户在网上主要获得新闻方面的信息。对于点击率的追求又使各个网络媒体都在新闻编辑和选择上费尽心思。在800多万网络用户中,网络传播新闻的作用不可小看。网络新闻以其容量大、速度快而日益显示出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新闻传播忽视了舆论导向功能的发挥。点击率不能“变异”由于网络新闻比传统媒体更追求可读性,网络编辑在新闻标题和提要的处理上为我们增强新闻可读性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正>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传播渠道进行新闻传播的一种新闻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新闻的受众日益增多,网络新闻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模式。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内涵网络新闻,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新闻传播载体向网络用户发布新闻,其新闻的发布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二、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1.来源广泛网络新闻的来源十分广泛,可以从报纸或电视上转载,也可以转化数字文本。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网民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闻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无界性,用户在获取网络新闻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复杂的新闻信息所迷惑。借助于网络新闻中的"新闻标签",用户可以借助于关键词来准确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提升新闻阅读的速度。但同时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新闻标签"也会滋生负面问题,一些不符新闻事件的主题立意等虚假、低俗的标签的产生,存在着欺诈、诱导用户的行为,不利于网络空间的净化,不利于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读书先读皮,看网先看题。在网络新闻中,由于各条新闻标题的字体基本相同,内容要在二级页面上才能看见,加上网络用户较为集中的阅读状态往往使他们缺少耐心,所以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音视频新闻的标题是连接受众和视觉语言的桥梁,关系到网站的点击率;换言之,如果网络新闻标题没有亮点,缺乏吸引力,用户对新闻的点击率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如果说读者是铁,那么,网络新闻标题就应力求成为吸铁石。让网络新闻标题亮起来,使网络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获取新闻信息,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是摆在网络新闻…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在为徐宝璜著《新闻学》所作序言中指出:“凡学之起,常在其对象特别发展以后”。网络新闻传播事业在20世纪末的勃然兴起,迅速催生了一门新的新闻传播学分支学科——网络新闻传播学。 一、网络新闻传播学的 研究对象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新闻传播。所谓网络新闻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孕育产生的新型传播形态,网络新闻传播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充满了蓬勃生机,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格局,使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迈进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郭盼 《新闻世界》2023,(10):21-23
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的一种新的新闻评论方式。不同地域的网络新闻评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本文以“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版为例,分析其本土化地域特点、形式多样的写作技巧以及情理交融的语言风格;阐述其立足本土受众,抓住民生“主线”、突出地方文化特性、紧扣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网络新闻档案的涵义与特点 “新闻档案”是指新闻媒体在日常工作和宣传报道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文字、照片、影像等方面的档案和资料.而“网络新闻档案”则侧重于由网络新闻媒体所产生的新闻档案资料.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新闻媒体以其迅速、全面、传播广泛等特点迅速赶超传统新闻媒体,成为新闻宣传与报道中日渐壮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新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世界各类信息浩如烟海,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新闻网站必须及时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为受众提供新鲜而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用户而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网络新闻中存不存在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性倾向呢?  相似文献   

11.
一、专业教育面对的社会需求空间 网络传播的内容有两大类,一是广义的信息传播,包括各种数据性、资料性、服务性信息;另一是新闻信息。 在我国,只有经国家有关机构正式批准的新闻传媒,才是中国境内有资格发布新闻的传播实体。所以目前网络新闻教育,仍然不能忽视传统的新闻专业教育内容,这是网络新闻教育的“专业地基”。 二、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内容的五个方面 网络新闻教育的底层专业教育,依然是新闻传  相似文献   

12.
论原创新闻     
窦锦平 《青年记者》2002,(11):14-15
网络时代是崇尚原创的时代。网络媒体中那些加有“原创”标记的栏目和作品——原创新闻、原创报道、原创评论,总是赢得更多的点击率。国外许多著名新闻网站是靠原创新闻称雄网坛的。国内的大型新闻网站越来越重视原创,以丰富快捷的原创新闻,吸引受众。正缘于此,许多网络新闻传播学研究者认为:“原创新闻是新闻网站的取胜之道”,“速度和原创是网络新闻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新闻时代对“及时性”的固守,与网络新闻时代对“全时性”的追逐,是近年来世界新闻潮流演进在新闻价值观方面的两种不同的理念表现。全时新闻观念把网络新闻采写在时间概念上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全天候的新闻采写,第二层是全历史的新闻采写,第三层是全过程的新闻采写。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制作与传播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新闻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真实性——这个对包括网络新闻在内的所有新闻品种来说至关重要的原则,网络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实在不应有半点含糊!它是网络新闻的“立身之本”,也是判断一个网络新闻发布者具有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畅  何瑛 《新闻前哨》2005,(9):88-89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上网浏览新闻的人越来越多,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大关。咖啡袅袅中,早起看电视新闻或阅读早报的习惯正在被打开电脑浏览网络新闻所代替。毋庸置疑,一个网络新闻时代正在来临。网络由于传播方式的区别,使得网络新闻在兼有传统传媒新闻特质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彭兰 《新闻实践》2002,(3):32-34
在网络中做新闻,要具有层次的眼光,应做到参差有序。从现阶段实践来看,网络新闻处理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简单的“粘贴新闻”,靠快和全来赢得眼球;二是“编辑新闻”,即对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质量与可读性;三是“组织新闻”,包括形式上的组织与内容上的组织,即进行合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网络新闻实践中认知的不断积淀 ,对现有的新闻价值观作理论修正的必要性日益明显。首先 ,作为传统新闻思想核心的、关于“客观性”的价值 ,在网络新闻环境下 ,正在向“客观———主观性”的综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其次 ,传统的新闻价值系统中诸种较为公认的元素或指向 ,在泛传播的条件下 ,也都正由单调的偏倚而走向辩证的统合。具体来说 ,由于把关人的缺失、匿名性、受众的交互性、网络平权以及新闻信息本身的泛化等诸多传播特征的出现 ,使得那种在文本生产及新闻理念上强调一元化旨趣限定的价值观 ,在网络新闻环境下已经出现了富有自组织性的新发展 ,这包括 :有关“异常性”的价值观正在向“异常———寻常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 ;有关“影响性”的价值观正在向“影响———交响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 ;有关“及时性”的价值观正在向“及时———全时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 ;有关“冲突性”的价值观正在向“冲突———冲击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 ;有关“显要性”的价值观正在向“显要———需要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 ;有关“人情味”的价值观正在向“人情———人群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刘擎东 《视听界》2004,(2):41-42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的“智能”,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信息双向交通。网络新闻传播轻轻松松地把每一个受众都困在“网中央”,或者说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用户(新闻信息寻求者 新闻信息传播者)。电视观众的被动接受也变成了网络用户的主动接收, 你什么时候想看节目就可以在什么时候调阅。通过智能软件,甚至还能对节目进行加工,要简明新闻还是要深度报道,只要对软件“说”一声,电脑就会帮你选择好。“网播”真正实现了体现私人空间的“窄播”(Narrow casting),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认为最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使“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Prime time is any time)。网络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仅使受众等到了真正的解放,而且有力地吸引了受众。  相似文献   

19.
探讨我国网络新闻资源分类标引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网络新闻信息分类标准,各家媒体各自为政,造成了网络新闻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多元的新闻信息标引体系,不利于软件商进行自动分类标引软件的开发,不利于新闻信息全面而准确的检索,不利于网络新闻资源系统的发展,更不利于用户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使用。研究并制订统一规范的网络新闻信息分类标引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对于网络新闻标题尤其如此。首先。由于网络新闻大部分采用列表式,浏览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最先只能从标题中获得,而他们需不需要该内容,对该内容感不感兴趣决定了他们要不要点击此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