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詹姆斯·哈维·鲁滨逊是20世纪初蜚声美国史坛的大家,于1912年出版其史学名著《新史学》。该书因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而被称为“美国新史学的宣言书”。鲁滨逊也因此被认为是美国新史学派的倡导人。鲁滨逊史学思想之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史学根源、哲学影响以及其他科学的影响。从本质上看,鲁滨逊史学思想注重实用性,是在为美国社会的现代化服务,为当时美国的社会调整和进步改革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其时资产阶级史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们不仅同样高揭“史界革命”旗帜,猛烈批判旧史学,而且于新史学身体力行,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作为革命派,他们以新史学为武器,服务于排满革命,又与作为立宪派的梁启超诸人,大异其趣。因此,国粹派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别具特色,有着更加集中的典型性。探讨其思想主张,显然是研究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集中论述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史学跨学科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在 2 0世纪初所提出的史学跨学科思想 ,即历史学并非一门孤立的学科 ,正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它学科的影响和渗透下 ,历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历史研究日益深化 ;指出鲁滨逊所提出的史学跨学科思想符合现代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战后世界新史学发展的潮流中,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通常被学术界认为与法国年鉴史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就其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及其对战后历史学发生的重大影响而言,称它们为战后国际史学尤其是西方史学界的三支最重要的新史学流派亦无不可。本篇介绍美国的这一流派。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言新史学是指20世纪初由梁启超所发起的"史界革命",其主要特点是对旧史学的破坏与承接,但其破坏占主导。新史学在对旧史学的批判过程中,同时也汲取了晚清旧史学中今文经派的思想资源,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新史学是对旧史学的全面批判与反动(破),但实际上新旧史学在思想资源仍有着继承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本从史学观、史学方法论、史料观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影响,旨在揭示在“新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史呈现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是中国史学史上真正具有“范型”意义上的一次史学革新。历史学家吕思勉-作为新史学的实践者,在古史材料的整理研究,建立通史著述的新模式,引入社会科学新理论以丰富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了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不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解读他的《新史学》,对于新世纪中国史不宾发展必定会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9.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哈威·鲁滨孙(James Harvey Robinson,1863—1936)的史学名著,1912年出版(1922年重版)。全书凡八章。作者主要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保守派史学的流弊,就史学研究的范围、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新看法。后来形成“新史学派”,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百年新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时代背景,如20世纪有太多的战争和运动,百年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定型难”特点,没有建设起大家公认的诗体。现代时期是最重要的诗体建设期。但是整个世纪,都只有少数诗人艰难地致力于诗体建设,现在有必要加强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研究百年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有久远的历史,但这种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才有的事。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其轨迹与社会史的进程密切相应。总结和反省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各个阶段的思想内容、特点及理论得失,对于展望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走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逻辑,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汪奠基系统阐述了其中国逻辑史观。汪奠基是中国逻辑史料学的早期开拓者,他不仅提出了若干构想,而且努力将相关构想付诸实践。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汪奠基在这一领域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具体涉及墨家逻辑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反思,墨家逻辑的主要内容,墨家逻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留学史研究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教育史研究,且较早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目前,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以及史料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留学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被称为中国文学史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如何在百年积累的基础上达到更高境界,这是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理论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在总结以往文学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文学史现代学术体系的三元结构和多维形态;在总结以往文学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文学史类型的具体写作原则,从而拓展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空间,使“传统的传递”呈现更为绚丽多姿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基督教教会在传教同时,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华文教育能提高华人文化素质,又是华人社会的基本需求,美国的基督教教会积极参与了华文教育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至40年代两个时间段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探讨美国基督教教会参与早期华文教育的活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谷城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他率先倡导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同时,在多年的史学研究实践中,他又比较自觉地运用比较方法,且成绩卓著。对周谷城比较思想及其实践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比较史学的发展以及推进史学比较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20世纪几部重要的中国美学史作为例,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并就美学史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验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引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方法等内容,暗合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需求。新史学和二三十年代的实验主义史学各有侧重地发展了实证主义史学的两个宗旨。  相似文献   

20.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20年来,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