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楠对别人说起自己的"博客"时,总会有许多人问是"博客中国"吗?他为此经常对每个人解释说"NO",他的"博客"是家图书版权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图书版权的引进与输出,虽然这一行业在国内并不鲜见,但作为民营公司来经营版权贸易在国内还是独一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如何走向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有统计表明,中国在版权贸易方面的引进与输出之比,由前几年的4:1扩大到2001年的10:1,这个差距的拉大,是否表明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难度越来越大?应当如何看待版权贸易引进远大于输出这一现象?许力以:去年我国引进国外图书6000多种,输出国内图书500-600种,输出图书占引进图书的比例不到1/10,统计上可能不够精确,但情况基本  相似文献   

4.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版权输出的链条上,有两个最主要的问题:输出什么,输出给谁。本文专谈"输出给谁"。我把输出对象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国外出版社,二是具体的人,三是输出到哪些国家。一、国外出版社版权输出必须要学会借力,借国外出版社的力。最有可能购买版权的国外出版社,往往是那些对中国主题最感兴趣的出版社;专注于出版中国主题的图书的出版社;最希望扩大在中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有同志问: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关系呢?不懂版权不是照样搞编辑工作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版权?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它与编辑工作有什么联系?编辑不懂版权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概略地说一下什么叫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简言之就是作者权的意思,也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而版权法或版权保护条例就是保护作者权利的法或条例。那么我们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情况 1997—2002年我国通过出版社开展的图书版权贸易数量接近45 000种,其中引进图书超过40 000种,输出近4000种。就引进与输出的比例看,六年间的总体比例约为10∶1,引进一直大于输出。1999年这一比例高达15∶1,但2002年这一比例变为8∶1,说明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输出、输入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尽管这一趋势还不太明显,但从目前图书市场发展势头看,在扩大图书版权引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图书版权输出是我国今后图书版权贸易的必然之路。 1.对全国图书版权引进的分析 依据国家版权局的统…  相似文献   

8.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版权输出的五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引进版权881项,输出版权615项,引进和输出的比例首次降为1.43:1,基本上实现了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大体平衡.这一事实像一支强心剂,鼓舞和振奋着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也将激励更多的出版企业从事版权输出.然而,版权输出毕竟是一种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阅读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在进行版权输出时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必须在结合国际、国内出版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刚刚闭幕,今年BIBF最大的亮点要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这个计划的带动下,国内出版界的版权贸易必将日益升温.版权贸易已成为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版权引进项目仍占较大比重.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在保持版权引进的同时要加大加强版权的输出.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更加理性做好版权引进工作是许多出版社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图书的引进更是要科学地分析,准确地把握,谨慎地出手.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近年来,在版权引进方面,江苏省的总体数量稳中有升.版权引进上升的地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韩国.在版权输出方面,港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依然是主要输出地,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台湾、香港依然是内地图书版权的主要利用者.除了主要往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输出版权之外,江苏省版权输出的辐射面有所扩大,开始往欧美及日韩等国家输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与版权的引进相比,版权的输出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江苏省版权贸易中引进的图书品种主要是科技、财经、电子、文学、语言等,而输出的图书主要是文学、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等.  相似文献   

12.
从事图书编辑工作8年有余,除了进行图书稿件的编辑出版,版权贸易洽谈也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从确定适当的引进或输出版权的选题,到筛选合适的作品,再到与国外出版商联系、洽谈版权贸易,直至最后签订和执行版权合同,版权贸易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巧,在此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范先慧 《出版广角》2013,(Z1):58-60
要使版权引进效果更为显著,需要出版社在引进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国外童书版式活泼、图文并茂的制作方式,诙谐幽默、人文色彩彰显的编辑理念,打造出色的原创产品,创立特色的原创品牌,方能带动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长足发展。版权引进对于优化出版结构、树立图书品牌、创造良好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外版图书把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引入我国,丰富了国内图书市场,也为出版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可观的利润。近些年,很多少儿出版社都不约而同地将版权引进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优秀的外版少儿图书内容新颖、设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版权引进和输出方面十分活跃,与国外一些大型出版公司和著名大学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国内近年来版权引进量和输出量均名列前茅的重点出版单位之一.在国际合作部工作的5年里,我经常能体会到人大社在版权引进领域的优势,通过引进带动输出,推动着版权贸易的双向发展.结合日常的工作,有以下几点感想: 不断巩固版权引进优势,为版权输出积累客户资源 人大社是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教材的重要出版基地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我社启动了"经济科学译丛"这一重大项目,直到现在每年仍有一些顶尖级经典著作被纳入这套译丛,成为涵养我社学术品牌的重要系列著作.  相似文献   

15.
辽宁科技出版社自2009年打造孟老师烘焙系列图书以来,已陆续出版了7本.其中《孟老师的100道面包》等一直占据同类图书的畅销榜,再版12次,累积销售5万多册.笔者作为该系列图书的责任编辑,愿意将成功引进经验同大家分享. 提出选题,锁定具备畅销书潜质的图书 国际各种图书排行榜是大多数编辑关注的重点,事实也证明,引进这些排行榜中的图书是图书畅销的一个保证.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图书几乎都被国内的大出版社所垄断.因为图书在国外就已经是畅销书,所以外方所要的版税和其他条件相对较高,对于中小出版社来说,即使是联系到图书版权,往往也会在最后的版权竞争中处于下风,版权引进的机会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从版权贸易看上海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编辑学刊》2005,(4):29-31
一、上海版权贸易的特点和分析 如果说十年前,图书版权贸易在中国还是星星之火,仅仅闪耀在北京、上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那么现在,版权贸易这把火已经是越烧越旺.它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据国家版权局统计,1995年到2003年全国引进版权累计58077项,输出版权累计5362项,两者之比大约是10:1还多.2003年,尽管受到SARS的影响,引进为12516种,输出811种,引进和输出比达到了15:1.这充分说明,就引进而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出版市场的一部分;而就输出而言,我国的图书选题依然没有国际竞争力,版权输出能力依旧没有加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结果是,我国图书市场日益成为外国(主要是英美)图书的倾销地.  相似文献   

17.
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把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版权输出总量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增长,但跟版权引进数量之间仍存在较大逆差。通过对最近几年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作出这样的评判: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是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对社会、阅读和我国本土出版业存在负面影响。影响图书版权输出的因素有很多,对图书版权输出失衡也有应对之道。作为一项神圣职责,出版人有义务和责任将图书版权输出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图书出版物是商品”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编辑的头脑之中。我国出版界几乎所有编辑都已经认识到图书出版市场对于出版社和编辑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研究市场,试图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来指导、组织编辑工作。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多数编辑还只能着眼于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还没有能力跟踪国际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更少有编辑能够把自己编辑的出版物推向国际市场。1886年,由法国大文豪雨果倡导的《保护文学和艺术的伯尔尼公约》在瑞士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世界性的版权贸易开始出现。狭义的版权贸易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这几年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大约是10:1,而这输出的"1"中间,又有差不多70%的版权卖给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真正卖给西方国家的版权只是很少的一点点.这样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引起了业内许多人士的忧虑,他们大声疾呼要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有人还呼吁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输出中华文化,以扩大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在这真诚的呼吁背后隐含着他们拳拳的爱国之情和对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希冀.对此我十分赞同,但我也同时认为,当前在版权贸易方面存在逆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版权输出工作,争取达到引进与输出并举,但在目前,我们只能以引进为主.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人民出版社在80年代中期就意识到对外版权贸易的重要性,1986年对外售出第一本图书版权,局面由此逐渐打开。20世纪90年代,辽宁人民社的对外版权贸易图书在150种以上,其中输出版权的100多种,引进版权的50多种。 一、输出大于引进,注重品质与品牌 90年代辽宁人民社在图书输出和引进方面各有特点。首先,在种数上,输出图书的种数大大超过引进图书,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