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2.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艾丰同志在<我怎样写经济报道>一文中说:"怎样才能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看得明白."这个标准比较高.实践证明,要想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除去通常所要求的腿勤、嘴勤、手勤、脑勤之外,还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力求从新的角度、深的层面去构思写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经济报道枯燥乏味、可读性差,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深,写得透,写得老百姓愿意看?笔者认为,除了学习经济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外,深人生活,从中找出特色,抓到“活鱼”,才是真正的要领。贴近现代生活,密切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新信息、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经验,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写好经济新闻并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会落入灌输式、套话式、终结式的俗套。如何跳出俗套,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赋予经济新闻以生动、鲜活的个性。才能让经济新闻“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经济生活丰富多采,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使其更具深刻性,生动性,可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经济报道要把握好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使得经济新闻理所当然地成了各类新闻中最为热门的新闻。那么如何让经济报道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有认同感喜闻乐见呢?笔者认为当前媒体在经济报道中渗透越来越多的人文化趋势,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新闻界很多同仁都做过探讨。写好经济新闻确实有一定难度,如何才能将经济新闻写好写活,让读者爱看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生活化处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新闻中,数字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数字本身就是新闻,有时候,数字是用来佐证新闻观点的。既然是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就大有讲究了,用得好,可以使整篇报道“蓬荜生辉”,用得不好,也可能使整篇报道索然无味,甚至使受众根本没有看下去的耐心。因此,在经济报道中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就值得研究与思考了。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写给谁看?每一个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或许都应反躬自问:我们为什么写经济报道?经济新闻写给谁看? 长期以来经济报道的主要使命是:宣传经济形势,报道建设成就,指导经济工作。这种以指导工作为出发点的经济报道,其读者群定位自然就是各级党政干部和经济工作领域内的人士。这种读者对象的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解释政策、推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成就。 然而,有些当时颇为成功的经验,没几年就成了市场上的过眼云烟;有些风光一时的典型人物,几年之后成了阶下囚;一些被誉为焕发了生机的企业,至今仍在…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除满足人们欲知而未知的基本属性之外,还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起到导向作用,将经济报道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电视经济报道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发挥好自身价值呢?  相似文献   

15.
徐小婷 《新闻窗》2010,(6):91-91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在电视台新闻节目及报纸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新闻写作工作中,经济报道比较难写,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写好经济新闻成了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田怀聪 《新闻界》2001,(6):44-44
如何运用新视角去观察、透视经济活动中的得与失,因与果?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表现动态的经济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如何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经济的浪潮中“实践三个代表”?广大干部群众渴望了解什么?和兄弟区县相比,自己区县处在什么位置?毗邻区县有哪些好的思路、好的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对这些问题作及时的报道,有助于各区县人民目标明确,同心同德地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去拼搏。泸州日报社通过“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泸州发展”的县区经济大型系列报道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8月23日至9月7日,泸州日报在本报头…  相似文献   

17.
邵枫 《记者摇篮》2005,(2):19-19
以往经济报道,就是工作报道、成就报道,都是站在宣传者立场上报道,表达宣传者意图,宣传政府部门业绩,为报道对象树碑立传。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和老百姓不相干,结果是读者都不爱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报道地位也随之上升了,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报道的实践中,新闻同行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新闻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双的题材,如何写好市场经济新闻便成为新闻界近几年来一直热衰研究的话题,本文则想着重谈谈如何写好引导性市场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9.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尤其是在党报搞经济报道的记者,都抱怨经济报道难写。难在何处?不外乎一是采访难,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记者不易把握;二是采访出来的东西往往脱不了消息报产值利润,通讯写厂长经理,写增长写扭亏的窠臼。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容易发表出去,愿看的人也不多。经济报道该怎样写出新意,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以为,把经济报道搞活,需要记者更新观念,在把握好时代中心要求,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选择好切入点,抓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写出既有时代特色可读性又强的新闻作品。具体说,应当做到选择题材要“鲜”,组织细节要“活”。遣  相似文献   

20.
传统节日报道,好写也不好写。说它好写,因为它是报纸必须体现的内容;说它不好写,是因为这类报道容易写得热闹、漂浮,难以写出思想深度。这一易一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突出传统节日报道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