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岩故事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层见迭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具有经久不衰的美。红岩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统称为"艺术红岩",真善美是艺术红岩的审美价值追求。红岩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人们需要红岩文化,艺术红岩使红岩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示。艺术红岩旺盛的生命力有利于人们理性地对待当下的"戏说红色经典现象"。  相似文献   

2.
学校简介哈尔滨市红岩小学始建于1965年,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而命名的学校红岩,印刻着历史的痕迹,以其深远的蕴意,丰富的精神内涵,引领学校走上了一条"责任育人、文化育人、精神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在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学校秉持"生长是幸福、成长是快乐,努力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爱校、乐学、合作、奉献"的校园文化主题,确立了"以德育为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8,(10):I0002-I0002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围绕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打造中学教育的“解放碑”。多年来,学校以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添内力,精彩文化铸品牌,活动文化创特色,不遗余力,为学生创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平台:享誉全国的“红岩英烈班”,西部领先的“29频道”校园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小说《红岩》是理解“红岩精神”的重要媒介,也是“红岩精神”的载体。因而,在《红岩》的阅读教学中,应把其与“红岩精神”的传承教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激荡龙魂,高扬碑韵,走向世界,为中华腾飞!”——豪迈的班歌在重庆市29中礼堂回响。窗外,菁菁红岩,悠悠嘉陵,虎岩贮秀,红梅蕴辉。  相似文献   

6.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庆祝政协谈判成功的较场口大会被反动派破坏后,形势陡然紧张起来,知名的进步人士多作好随时被搜查逮捕的准备。我认识的许多青年朋友,都先先后后下了乡。我和同学易难也被派往了綦江铁工厂。但没过几天,铁工厂出了点事,领导我们的意姐(廖意林),便把我和易难又叫回了红岩。易难回育才学校,我则到红岩小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红岩》诞生于有强烈政治诉求的时代,无论是学术范式的阅读,还是史料考辩的阅读,追随时代的阐释仍改变不了今天位置上的阅读快感。作为文学存在,《红岩》为我们提供了百折千回的惊险情节;而作为政治存在,《红岩》又为我们提供了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8.
红岩精神是我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内容。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四个方面。对青少年来讲,红岩精神从理想的追求、价值观的形成、信仰的树立、情感教育的渗透等多方面影响着他们道德观的形成。弘扬红岩精神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教育青少年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勇敢、顽强、坚定的精神,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让革命传统重放时代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李昊阳 《时代教育》2015,(5):111-112
红岩精神蕴含和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和实践的崇高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高尚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本文从红岩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等方面分析了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并阐释了其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帆 《文学教育(上)》2014,(21):102-103
本文分析了红岩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指出了红岩精神与重庆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联系,论述了红岩精神与重庆人文精神结合的必然,对于倡导红岩精神、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重庆人文精神,推进重庆跨越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3,(18):60-61
谢家湾小学的教学楼外墙上有一朵硕大的"红梅花"。学校将当地文化资源"红岩文化"引入校园,形成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主题。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让每一位孩子按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注重通  相似文献   

12.
我校始建于1957年,是四川省、重庆市首批办好的示范小学。近年来,我校在"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通过发掘重庆红岩文化,实施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为核心的主题学校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道光年间永宁知州黄培杰将拓本“红岩山诸葛碑”刊于州志卷首后,不少的专家学者对“红岩古迹”进行多方研究,对其结论未敢苟同。本着尊重历史文献,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在查阅有关的史料和经过实地考证后,证实清末大定知府陈庆慈提出的“两红岩”之说,明代“红岩”与清代“红岩”各有所指,并不同一。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3,(13):50-51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文化史当中,从古至今有很多文化谜案,红崖天书就是其中之一。红崖天书是深藏贵州腹地的一处神秘景观,原名"红岩碑",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15千米的晒甲山的半山腰上。附近的断桥乡龙爪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  相似文献   

15.
红岩(节选)     
阅读级别:阅读提示我们学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对小萝卜头一定印象深刻。今天,请同学们阅读的《红岩》节选,也是反映小萝卜头狱中生活的。读完这篇短文后,同学们想一想: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为什么抓到又放了?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内蕴"民主""自由""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以红岩精神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意义重大。路径呈现为:研读教材,在文本中感悟;关注生活,在情境中触发;价值澄清,在探究中生成;实践锻炼,在活动中强化。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12,(10):2
迅速发展壮大。重庆市华蓥中学校位于渝北区茨竹镇,创办于1958年,从当时的5个初中班发展到现在具有A、B、C三个校区,占地135亩,50个教学班,师生3000多人的大规模高完中。学校是渝北区直属高完中,2005年晋升为重庆市高中联招学校,著名作家、《红岩》作者杨益言先生题写校名并担任名誉校长。2012年,已经被市政府批准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理念鲜明科学。学校结合历史传统并面向未来,结合地域特点和办学实际,确立了以"绿"为核心,"德润心田,绿满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德馨学厚、勤勉共进"的校训,以"日新日进,长绿长青"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网消息,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这些英雄形象在小说《红岩》里栩栩如生。12月20日,《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遗孀、小说原型后代、"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等在重庆共同追忆"红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0.
红岩精神的产生具有时代必然性,运用红岩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对红岩精神的认识、理解、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