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两宋时期书院兴盛一时,极大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这一时期理学的勃兴是和其学派利用书院讲学传道、传播其思想分不开的。书院与理学传播的结合,一方面为书院发展提供了人文基础和思想文化土壤,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自由的活力,另一方面极大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其在学术、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为理学上升为宋以降思想界之主流、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薛季宣的辞赋创作显示了当时理学对文学的宽容和对文学精神进行改造的努力。他的赋,具有浓郁情思和壮大气势,具有饱满的济世热情和追求文道统一的愿望;他的赋涉笔成趣,有极强的娱乐性,充分发挥了辞赋滑稽诙谐的传统;他的赋纵横捭阖,充分展示了其渊雅的学识和驾驭辞章的能力。他的赋虽然也多是道德之文,但是由于文学性比较强,从而淡化了、遮蔽了其中的宣道的成分,他因此也表现出一个赋家应有的特质,这是他和其他理学辞赋家所不同的地方。他的赋情深而文明,其内容的端方严正和辞藻的华丽切合"丽以则"的"诗人之赋"。  相似文献   

3.
严羽诗论与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有着多方面联系。从师承关系说,严羽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他的老师包扬就是朱、陆的直接学生。从活动地域看,严羽与朱熹同为福建籍,他又与陆学传播地江西关系密切。严羽与朱熹同受大慧宗杲的禅宗思想影响。严羽生活在南宋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时空,其审美思想自然受到理学观念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倭仁在晚清时期承穴明理学之余绪系统地构结的理学思想,以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将学道,治道融通为一,对当时的学政两界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其理学思想在本质上仍未脱离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在当时道德规范已经严重失落的背景下,倭仁的思想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但对于拯救世风,仍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一方面继承朱子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朱子的基本观点做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朱熹咏物诗深受其"格物致知"理论与"诗中有句"诗论的影响,可说是他博大精深理学思想的艺术结晶.具体体现于咏物以讽世、咏物以抒愤、咏物以明志、咏物以言理、咏物以寄情、咏物以摹美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发掘朱熹理学的同时,应把他的咏物诗作为其理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程钜夫生于理学极盛之世,论诗自然摆脱不了理学家诗论的藩篱,以理为主。但与宋理学高谈性命、流于空疏不同,程钜夫为理学注入了务实之风,论诗尚实。而且尚变,师古而不泥于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代前期南北诗风的融合,同时对元代中期雅正诗风和元代后期崇尚个性诗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程钜夫生于理学极盛之世,论诗自然摆脱不了理学家诗论的藩篱,以理为主。但与宋理学高谈性命、流于空疏不同,程钜夫为理学注入了务实之风,论诗尚实。而且尚变,师古而不泥于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代前期南北诗风的融合,同时对元代中期雅正诗风和元代后期崇尚个性诗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二南》学术,在从经学迈向文学后,又从文学走向理学.是文学、理学二元一体的解释学。就文学的一元来说,朱熹认为《二南》诗篇是里巷歌谣,是低社会地位诗人抒情的咏叹,他还把自己认为是文学表现手法的赋、比、兴运用到解释中;就理学的一元来说,朱熹认为《二南》是文王王道政化后的诗篇。体现着文王王道新民之功的社会、人心、人外自然和谐及其三者之间的大和谐:家齐、国治、天下平、其民睥璋、庶类盛多。整体上看:作为诗歌,《二南》诗篇能指的多样性、意义的含混性,决定了朱熹关于他的文学、理学二元一体解释的合理性;二元的冲突也导致其解释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性,如《操有梅》等表达男女情感之诗,就不是所谓的“中和”之音。  相似文献   

11.
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韧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的相对淡薄导致传统儒学的复归,作为在北宋学术根基下成长起来的金代理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疏离后,呈现出驳杂与“淳朴”之气象,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学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叶适的学术思想经历了由推崇理学到反对理学的重大转变,其晚年对理学的批判系统而深刻。他否定了理学的儒学正统地位,揭示了理学的本质,指出了理学的虚妄,批判了理学的极端化倾向,驳斥了理学的经义,又以完整的事功学说与理学抗衡。经过叶适的发展,南宋反理学思潮不仅在理论上走向成熟,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大师,其思想影响巨大,然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关注其思想的内涵及影响,却忽视了家风在二程理学思想的形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二程的成长受到父母良好家风的熏染,他们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得益于富有儒家道德伦理的家风。二程自身的行为处世,不仅是优良家风与理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同时又起到了垂范后代、延续家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熹理学对徽商的影响,虽然强固了这一商帮的封建性,消弥了其作为“变革性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朱熹理学的精粹,塑就了重视商业理性、有高尚人文理性追求的一代儒商。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都值得认真探析。  相似文献   

18.
谢六逸在《日本之文学(下册)》一书中系统地介绍并翻译了日本的散文文学,他对散文的理解既受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受日本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从翻译方法来看,谢六逸对移译、释译等翻译方法的搭配运用是较为适宜的。从译文的文化风格来看,他一方面有意识地保留了原文所传达的传统审美理念,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了中文的审美表现力,从而使译文呈现出一种“融化”的文化风格。从译文质量来看,其译文大致是准确的,但也存在少量的误译与缺陷翻译。  相似文献   

19.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性灵说”诗论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袁枚诗论在乾嘉时期、近代、现代、当代四个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以更科学的方法、更进步的世界观去分析、评价袁枚及其诗论。  相似文献   

20.
理学文论总的倾向是否定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与地位,视文学为纯粹的政治伦理教化工具,强调“文以载道”。但理学作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现象,其思维形式、理论建构模态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审美趣味流向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文学审美意识中理性因素的加强,促使文学更趋于内在心性的表现,并在风格上更趋于追求自然平淡的审美趣味。理学文论家提出的一些重要审美命题也丰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