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加坡改革“小四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4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了新加坡合并小学EM1和EM2两种班级的做法。新加坡教育体系中在小学四年级结束时按照学生能力把他们分入3种不同的语言分流课程(课程名称分别为:EM1、EM2和EM3),在当地称为“小四分流”。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兼行双语分流制新加坡现正实行双语和分流教育。小学学制共六年,其中四年为基础训练,两年为取向训练,课程以教授英语、母语(华语即普通话)和数学为主。由四年级正式开始分流制,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分班。EMI班,以英语或母语为第一语言授课;EMZ班,如果英...  相似文献   

3.
吴丹霞 《现代教学》2009,(10):74-76
新加坡为了不断提升国民竞争力,认识到教育要从小抓起,因而尤为重视小学教育。在"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框架下,新加坡教育部从2008年起正式废除了在小学已推行多年的分流制度(主要是指小学四年级的分流,即根据学业成绩将学生分入不同学习进度的语言分流课程),这种深受好评的改革促使新加坡教育部再次抓住小学教育改革的领域,成立了“小学教育检讨与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荷兰的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荷兰教育的特点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荷兰的基础教育体制划分为两个层次:小学和中学。其中4—12岁是小学,12—18岁是中学,中学教育分为四个教育类别: (l)职业预备教育(VBO),12-16岁 (2)普通初中教育(MAVO),12-16岁 (3)普通高中教育(HAVO),12-17岁 (4)大学预备教育(VWO),12-18岁 荷兰基础教育虽然从中学开始分流,但进入中学后的学生在前三年仍然学习统一的课程,然后在VBO、MAVO、HAVO和VWO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并继续各自的学习方向。荷兰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张忠宝 《教育》2012,(9):61
新加坡基础教育制度强调:认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多元教育。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即实实在在地落实分流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得到了新加坡家长们的广泛认同。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期限为6年,新加坡规定小学五年级开设分流课程并进行分流教学;初中教育期限为4年至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小学生在小学读完六年后要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毕业离校考试。其功能是认定小学毕业生的资格,实施小学毕业生分流。因为新加坡的前期中学(初中)分为程度不同的三种课程:特快课程,学期四年;快捷课程,学期五年;普通课程,学期五年。  相似文献   

7.
目前,德国实施的是小学四年后分流。小学毕业后,根据家长和本人意愿、教师和学校意见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可进入以下三种不同类型培养目标的中学继续学习:13年制的文理中学(Gymnasium),毕业后可进入大学:10年制的实科中学(Realschule),毕业后可进入专科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或经过补习和考试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9年制的主体中学(Hauptschule),毕业后大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另外还有一类是“综合中学”(Gesamtschule),也称为“一体化中学”(Integrierte Schule),包括上述三种不同中学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国际     
《教育》2012,(12):15-15
新加坡:叫停公布考试优生榜 据新华网新加坡电,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今后停止公布中小学阶段考试的优生榜,但在所有全国性考试中会列榜公布成绩最好的学生名单。新加坡教育部对当地的亚洲新闻台说,停止公布此类榜单的考试包括小学毕业考试,中学完成4年教育之后分流学生的“N水准考试”,  相似文献   

9.
葛玉霞 《人民教育》2023,(Z3):120-121
<正>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在适性校本课程开发中聚焦问题,让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努力探索“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境界。学校创建以“三实六创”为内容的适性校本课程。“三实”是三个课程实践平台:明德——悟中学(成长体验课程);行知——做中学(学科拓展课程);致远——走中学(研学体验课程)。“六创”是六个创意学习项目:生命健康体验、国学经典诵读、玩转数学、传统体艺、字文化探究、创客研学。  相似文献   

10.
赵培 《中学生天地》2010,(12):40-41
“小组研究课程(Project Work)”是新加坡教育局自2005年起正式开设的中学课程。四五个学生组成一个组,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在每年的11月——新加坡中学即将放寒假之际把研究结果呈现给教育局的评判员。  相似文献   

11.
朱哲 《数学教学》2008,(4):15-18
1.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和数学教材 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引人注目.在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中,不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中学二年级),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就是所有参与国家或地区中最高的.四年之后所进行的TIMSS-Repeat(也称TIMSS 1999或TIMSSR),当初四年级的学生进入八年级,在参加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学制是小学 6年 ,中学 (初中 ) 4年 (学习慢的可以延长至 5年 )。讲课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讲堂式、一种是辅导式 (单人辅导或配对学习 )。考试方法采取英式考试 ,参加英国剑桥考试。新加坡的学生除英文成绩与英国学生成绩一样外 ,其他各科成绩都超过英国学生。考试合格的进入初级学院 (高中 )学习 ,准备升入大学。新加坡学生升学压力很大 ,新加坡只有两三所大学 ,还有一部分学生出国读大学。  为了让孩子都受到教育 ,新加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分流 ,其实过早分流 ,也会使一批出色人才失去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当然中试试题从试题库中选…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教育的分流与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钟友 《江西教育》2003,(14):7-7,6
作为江西省政协教育考察团的成员访问新加坡时,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分流体制和高等教育的开放措施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新加坡没有提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之类的口号,但是他们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新加坡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就在于国民的高素质,这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很重视“因材施教”,在基础教育中就注意充分照顾学生个别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才智,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教育制度灵活且具弹性,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实行“分流”。教育体系分四层: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其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缩写为OECD)通过对新加坡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发布了名为“新加坡:快速发展、表现强劲”(Singapore: Rapid Improvement Followed by Strong Performance)的报告。报告指出,新加坡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育政策与实践的一致性,富有雄心的标准和评价,持续发展的文化和面向未来世界的最好的教育实践。[1]既为学生的明天,也为国家发展的明天,新加坡将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定位为“为明天做准备”(Preparing your child for tomorrow)。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新加坡教育部为小学生设计了具有良好结构的课程,其中小学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和为未来世界变化作贡献的公民。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在2008年版课程大纲的基础上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大纲(2014年版)》(Primary Science Syllabus 2014)(以下简称《大纲》),它更是在“为明天做准备”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科学课程在学习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精选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整合性,突出情感教育,增强课程学习的可持续性,使课程实现科学联系技术、生活、社会与环境,为生活决策提供参考,也为未来职业的发展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教育》2012,(34):15
新加坡:叫停公布考试优生榜据新华网新加坡电,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今后停止公布中小学阶段考试的优生榜,但在所有全国性考试中会列榜公布成绩最好的学生名单。新加坡教育部对当地的亚洲新闻台说,停止公布此类榜单的考试包括小学毕业考试,中学完成4年教育之后分流学生的"N水准考试",以及快班学生在中学第4年、普通学生在中学第5年结束后的"O水准考试"。新加坡教育部希望这样的改变会促使人们更加注  相似文献   

16.
李莉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19-21
椐 1 995年第三届际教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调查表明 ,新加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 1 0名 ,中学一、二年级学生们居首位 ,这一成绩背后主要源于新加坡是把科学教育视为帮助学生获得重要科学知识、技能并驾驭它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从2 0世纪 80  相似文献   

17.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4,(12):32-33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制各不相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及芬兰等国家,采用的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六三三”学制。“六三三”学制源自美国,不过,在这一基本学制下,美国也有一部分中学是六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小学6年、中学4~5年,再加1~2年大学预科教育的学制。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绝大多数中学都是完全中学,新加坡的中学根据学生源流不同,学程在4~6年;中国香港的中学以6年制为主,年级从中一排到中六。德国的学制是小学4年、中学5~9年。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进入文理中学,学程9年;成绩次好的学生通常进入实科中学,学程6年;成绩再次的学生通常进入职业预科中学,学程5年。也就是说,以学术为导向的文理中学都是完全中学。  相似文献   

18.
借鉴德国职教理念 发展我国职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十年制义务教育。6岁进入小学,4年小学毕业后进人不同的中学,即主体中学(动手能力强,学技术的)、实科中学(既动脑又动手的)、完全中学(头脑聪明,考大学的)和综合中学(以上三种形式都有),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和动手能力的强弱,按照老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在一定条件下,以上不同中学的学生是可以转学的,16岁中学毕业后,进入实科高中(准备读大学)或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中等7种形式不同、修业年限也不同的高中,学生选择范围很大,自主性很强,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决定,他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小学教育阶段要进行两次分流:即小四分流与小六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三种不同语言类别的学习.分流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多语种教学的实际困难.但也存在学生压力过大、影响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等弊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开展分流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双轨制教育:德国的大学,向来有“精英机构”的美誉.德国的教育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直至高等教育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什,把全体受教育对象向两个方向分流,称为双轨制教育(dualen Bildungssystem):一轨是学术性道路,小学——定向阶段——文理中学——大学;另一轨是非学术性道路,即技术实践道路,即小学——定向阶段——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徒工培训或职业学校——职业学院或进修.德国对6至18岁的成员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4年毕业,5、6年级这两年称为定向阶段,包含在中学阶段,7年级学生就向两轨分流了.一部分人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有人译作完全中学)上完13年级,取得高中毕业证,就取得了上大学的资格.文理中学11、12、13年级是高中,也就是大学预科.德国没有大学考试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