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与文献著录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的出版和使用,给著者号码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保障,也为著者号码表自动配号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揭示著者号的选取必须以统一的著者号码表为依据,才能实现其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一、简介 本软件是依据国内图书情报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著者号码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结合《汉字属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作为标引工具开发研制的"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自动配号系统".于1996年底通过了河南省科委成果鉴定,荣获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7年6月在"全国图书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学术研讨会"上进行演示,赢得了众代表的赞许.  相似文献   

3.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收录汉字不足,增字配号细则不够完善,编目员对某些姓氏汉字的增加及配号难以把握。文章介绍了几种著者号码表缺字增补以及配号的方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汉语著者号码的索取。  相似文献   

4.
对著者号码选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使用著者号码过程中所遇到的及著者号码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孙月梅 《图书馆杂志》2003,22(3):27-29,39
著者号优点很多,但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既科学又简易的著者号码,本文分析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查号方法及其不足,建议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四角号码著者号”,并对该著者号的取号方法及其优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团体著者在著者群中占较高的比例。有些类号甚至高达50%以上。现在的图书编著具有较明显的协作化、大型化和团体化的特点,团体著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团体著者的配号对完善著者号和提高图书的分编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团体著者处理办法及问题团体著者虽然比较复杂,但对它们的配号办法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根据团体著者的首字或前面连续若干个字出现频率的大小来配号,如“湛”字配1个号、“深圳”配2个号、。大连”配35个号,“体育运动”12个号等。在团体著者中,首字或前面若干字都相同的比较多,因此,这种办法的重号率比较高。区分性比较弱。  相似文献   

7.
书次号码的三次研究热潮及其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出现我书次号码的三次研究热潮。第一次研究热潮:研究与编制汉语拼音著者号码表;第二次研究热潮:同类书排列采用著者号码还是种次号;第三次研究热潮:书次号码标准化问题研究。文中还对书次号码的发展提出了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书次号—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又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925年,杜定友先生发表《著者号码编制法》,时隔两年余,杜定友先生在评价钱亚新先生编制的《拼音著者号码编制法》时曾说:“著者号码法,为图书馆学之一小部分,但于书籍之排列极关重要”。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著者码问题     
自从西洋图书馆学传入中国以后,对于图书的编号,就多了一个著者码;五六十年来,一直是这样。每一本书照例编上一个著者码,认为这是“规律”。从来对于著者码的研究只管著者号码表的编制,要求姓氏包得齐全,号码编得简短,检查来得方便,并有伸缩扩充可能等等,还考虑到同姓不同名,同姓名而不同作者等种种情况;但这些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全都实现的。因此,著者号码表的一编再编,除了越搞越复杂外,并没有触及著者码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在延边大学图书馆工作,多年从事研究著者号码问题,这是他为所编的汉文著者号码表初稿而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论述了怎样解决使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进行著者取号出现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况克特号是代表文献主要款目标目的顺序号。它取自克特号码表。克特号是一种书次号,却不是一种单一的著者号。可是,现在有不少人把克特号称为著者号,把克特号码表称为克特著者号  相似文献   

13.
同类图书排列次序的编号,有以著者为依据的,即著者号;有以图书分编先后给号的即种次号。后者简单易行,为解决书次号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给人以很大的启发。编制著者号码表是一项相当精细的劳动。长期以来,为了编制一份合用的著者号码表,许多专家和图书馆工作者想出各种各样的办  相似文献   

14.
团体著者按概念分段取号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团体著者取著者号码问题,提出按团体著者名称的概念分段取号的方案。经十多年的研究实验,查阅分析了万余条团体著者的结构形式和特征,归纳出团体著者概念分段的依据、团体著者的四种类型和团体著者概念分段的原则,使这一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论述了怎样解决使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进行著者取号出现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图书的复分加“○”,基本上以避免重号为原则(自然科学门类的图书复分还另有规定)。我们可把这种人为所加的“○”看作是转换分类标准的符号。《中留法》中专类复分表的首字号码有的已经以“○”出现,例如,“D92中国法律”类下的专类复分表;“Ⅰ3/7各国文学”类下的专类复分表;“K3亚洲史”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历史复分表”。依它们复分的图书要否加“○”?这还要分析类表中“○”的含义,方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图书馆界现行的书次号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种次号,著者号,年代号,书名号等.在我国,西文编目所采用的书次号大多是卡特著者号。卡特著者号码表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卡特(Charles Ammi Cutter)于1880年编制的。1896年桑伯恩(Kate Emery Sanborn)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重新编制了“卡特氏三位著者号码表-桑伯恩改编本”(C.A.Cutters alphabetic order table--  相似文献   

18.
陈琳  方小苏 《图书馆杂志》1999,18(6):9-10,3
本文分析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五点改进意见,同时也对书次号码表的编制方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搞好藏书组织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藏书组织工作中,所采用的藏书排列法是否得当,与典藏流通工作效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我国图书馆对藏书进行组织管理,一般多以分类和著者字顺次序的方法来排检同类图书,排检图书的依据是图书的检索号码,著者号码是图书检索号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国内有些著者号码表在组号区分率方面还不够理想,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使之更加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一种实用的期刊次序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的次序号与图书的书次号都是旨在进行同类书(刊)的排列,虽然,国家已经推出《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但用这种书次号代替期刊的次序号有些牵强,因为图书有著者,简期刊则大都没有统一的作者或作者不明显、不固定,如果硬性照搬著者号码表的书次号,效果一定不理想。笔者经过研究和测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次序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