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践来看,WTO成员方认可<慨协议修正案>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WTO成员方可适用TRIPs协议而不适用就可达到一定的目的.WTO成员方愿意援引TRIPs协议强制许可条款而不愿意认可有一定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作为刑法所规制的犯罪行为的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法律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规定逐渐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犯罪问题,《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顺应时代潮流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作出增加和修改,扩大了我国刑法调整的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本文从刑法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不同观点入手,分析国外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并对其在我国现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作出的规定进行评析,以期为我国单位犯罪的研究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3.
从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刑法颁布至今30多年以来,我国次第颁布了若干刑法典、单行刑法、刑法解释和修正案。在这些刑法类法律文本中,我国刑法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化。试从中国古代刑法思想开始,探讨中国刑法思想,特别是从1979年至今30多年间中国刑法思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对1980年<婚姻法>中有关结婚程序要件方面的规定没有作出修改,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我们应当以制定我国<民法典>为契机,对结婚宣誓制度、结婚公告制度、仪式婚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以全面完善我国的结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庄嘉 《华章》2011,(16)
<刑法修正案(八)>是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和惩治犯罪的现实需要对我国刑法作出的又一次重大修正.而对刑法分则的修改是此次刑法修正的重要内容.在相当多的人眼中,醉驾入刑是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亮点,是对醉酒驾车肇事行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的一次正面的回应.然而,"危险驾驶罪"在罪状表述方面存在不周诞性以及不合理性,有待改进.将这些问题予以及时提出并进行相关思辨,对刑法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是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从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缩减死刑适用对象的范围,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我国的刑罚结构进行大幅调整.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罪名仍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建议对心理上或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不适用死刑,指出我国的刑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刑法司法解释,一些解释中存在违法现象.如最高司法机关对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使全国很多地区盗窃罪定罪量刑的认定标准都存在巨大差异,实践中同样性质的盗窃案件在不同地区管辖,就会出现罪与非罪和量刑上的不同后果.这种违法现象引发的法律后果,第一,是对<立法法>的违反;第二,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背离.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违法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主体混乱、内容越权、非法授权等.要解决刑法司法解释的违法性问题,就要强化刑法立法解释,并对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内容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了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内容,但这些规定很原则,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审判实践的需要.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弥补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事实上长期的缺位.本文拟结合<解释>及其他法律规定,具体谈一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于不能犯的认识及其是否具有可罚性,不同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相差很大.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从学术研究层面,均没有对不能犯给出合理而全面的解释,使得对不能犯的认定与判断难免出入人罪.我国应在尊重刑法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现行<刑法>,增设不能犯条款,以便在认识及处理不能犯案件时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原则是法律的灵魂.<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目前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研究其基本原则,对于推动<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执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根据<行政许可法>总则的有关规定,<行政许可法>有七项基本原则,即合法原则、"三公"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不得非法转让原则和监督原则.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七项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立足于法治国原则之下,不仅共享着类似的公法性质与限权苛责功能,也在实体规范层面有着较多的耦合.首先,就二者属性而言,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同属公法性质,着重发挥公权对私权的限制作用.其次,从法律后果来看,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均将决定违法行为人应承担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不利后果.再次,就法律功能而言,刑事处罚条款与行政处罚条款之功能均在于凭借制裁手段的威慑力量,确保其他法律规范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模型能够转化为理想的社会生活秩序,并对不适法的状态予以纠正与制止.然后,从规范效应来看,纵现各部行政法律规范,其在设立行政责任时往往附有刑事责任的条款;而细察刑法规范也可明见,很多犯罪构成往往从属于或依赖于行政上的违法.最后,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现行法律中已经共享了些许相同或近似的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一事不再罚等.因此,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仅在理论层面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即便是规范实践中亦存在吻合的地方.这一系列的巧合就暗示着刑罚中的其它理论亦当可扩张适用于行政处罚论域之中.具体而言,刑罚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二元的不法理论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应当在未来的行政处罚理论构建中有着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禁止令:保安处分刑法化的试金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设立的禁止令制度与国外保护观察等限制自由的保安处分相类似,是刑法意义上的保安处分,禁止令的根据在于适用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后者需要通过人格调查进行评估。适用禁止令应遵循法定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又可衍生出处分明确性原则和相对不定期原则。禁止令只是我国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开端,建议我国刑法设专章或通过刑法修正案系统规定保安处分体系,形成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的二元化刑法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类型化评估方式,将所有规制学位的法律部门或法律条款进行整体上的考察与评估,认为我国已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学位法律的类型化体系,从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维度对这些法律制度进行整体性评估,指出学位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完善学位法律制度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4.
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要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包括竞争力在内的国家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要确立保护竞争原则、竞争正当性原则、主动干预和早期监控预防原则、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原则.同时要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兜底条款等立法技术方面,从法律责任体系、执法主体、执法手段、司法救济等法律责任方面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5.
公司刑事责任,尤其是外国公司刑事责任是对目前越来越多以公司名义触犯刑法的法律管制.我国<刑法>对公司犯罪相应法律责任的承担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其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实际中出现的涉及到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犯罪的案子难以得到清楚和有效的法律指引.本文拟借他山之石,详细分析加拿大刑法典修改草案C-45中对公司刑事责任的规定,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国法制建设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的"寻租"动机、市场中"租"的客观存在以及监管制度的缺陷等是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治理贿赂犯罪,必须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从增加贿赂犯罪的违法成本入手,严密法网,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惩罚几率.基于对<刑法修正案(六)>的分析和评价,文章认为,应对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规定予以整合,将商业贿赂与公务贿赂合并统一为行贿罪和受贿罪,并进一步完善贿赂犯罪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堵截性条款,主要表现为类比推断型和最后兜底型.在相对罪刑法定的原则下,堵截性条款与之并不违背.立法者设置堵截性条款的目的在于,实现严密刑事法网,堵截犯罪、保护法益的功能诉求.因此,在司法过程中,应当转变刑法观念、反思成文法的局限性、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合理理解和适用堵截性条款,以平衡堵截性条款的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8.
基于醉驾行为严重的危害性,《刑法修正案(八)》将其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并于2011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自新法实施以来,醉驾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来了良好的社会法律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醉驾入刑的进行法理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立法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共50条,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首次将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一般违法上升为犯罪,细化了危害食品安全、生产销售假药和破坏环境资源等方面犯罪的规定。此次刑法修改最大的变化是在立法和法律上,进一步贯彻了宽严相济的精神,让刑罚更文明、更人道的同时,增强了刑罚的威慑力;既凸显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也体现了法律的人道化和时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本文批驳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有违刑法不得已性原则”的观点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的观点,解读了《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