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肖文化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历代典籍均有记载。文章追溯了十二生肖的演变过程,考证了载有传统生肖文化的典籍出处,研究了传统生肖文化中蕴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2.
韩颖 《大观周刊》2011,(29):63-63,7
墓志是墓葬艺术中较为精美的一部分并以唐代为顶峰,本文选取唐代关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生肖墓志纹饰为题,以关中地区自建国后出土公布的墓志拓片为材料依据,对其在初、盛、中晚唐的自身演变与伴生图像的演变作论述,并找出生肖原型、兽首人身、拟人生肖变化的和其伴生图像变化的节点。  相似文献   

3.
生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独创之一,它不仅用十二种动物表示人的生年,同时还广泛介入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围绕生肖产生了丰富的民间习俗、文化内涵和审美风尚.可是,人们虽然对生肖非常熟悉,却往往并不真正了解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不管生肖物化的程度是雅是俗,它都不单有物质的属性(字符和图案为特征标志),还有显著的文化属性.在古代漫长的小农经济社会结构里,十二生肖是承载和实现十二地支观天象、定历法的重要传播工具.在大工业时代,生肖以其鲜明的个性化和与生俱来的中国特色显示出珍贵的人文价值.在如今全球化浪潮日盛一日的时代,生肖因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存在形式,而成为文化传播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郑晓迪 《青年记者》2017,(8):122-123
齐鲁剪纸是山东地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曾经有一段时间,齐鲁剪纸艺术面临传播的危机,如今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传播平台,其中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更是为齐鲁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5.
苏冰 《全国新书目》2022,(4):5-15+4
<正>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的猴票,邮票名称为《庚申年》。之后邮票发行部门每年发行一套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43套。中国的生肖邮票在发行之初就采用干支纪年的命名方式,这也反映了当时邮票发行部门对生肖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生肖纪年来源于干支纪年,是干支纪年的通俗化。用干支纪年命名生肖邮票,既强调了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的内在联系,又完善和充实了生肖邮票的内涵,具有普及生肖文化知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鹏 《今传媒》2024,(2):100-103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宝库中的绚丽花朵,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传播载体,承载着人类历史、民族记忆以及地方风俗与文化艺术。纪录影像生动地再现了传承人对信阳剪纸的活态传承,以及信阳剪纸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魅力,为剪纸艺术以及传承人进入大众视野、拓展其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述,对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影像纪实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信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松 《出版史料》2006,(3):108-108
矗立在燕山塔陵生日广场上的二十四座生肖石雕是雕塑家郑于鹤的推陈出新之作。以干支纪岁时由来很古,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作为属相,自东汉以来已相沿成俗。以雕塑形式表现的则有生肖俑。燕山塔陵请雕塑家郑于鹤将十二生肖雌雄相配,放大为广场雕刻群,赋予民俗内容以现代的意义和情感。它们是鸟兽,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仙灵。作者不强调表现其生猛野性,而着重表现它们习性中与人性相通的善的、可爱的一面:鼠的机警、牛的持重、虎的猛厉、兔的活泼、龙的夭矫、蛇的灵动、马的英骏、羊的温良、猴的聪颖、鸡的守时、狗的忠诚、猪的朴厚,附会于…  相似文献   

8.
漳浦民间剪纸源远流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升华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阐述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色,分析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和传承与发展现状,从提高认识和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加快漳浦剪纸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剪纸广告是现代广告借助于传统剪纸艺术增强其传播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剪纸造型艺术使广告表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剪纸色彩鲜艳强化了广告的视觉感染力,剪纸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成为广告表现的重要诉求点,剪纸技法的使用也增强了广告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0.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每个消费者群体的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在生肖广告推出之初,一些专家就善意提醒恒源祥,弘扬生肖文化,向观众拜年的初衷虽好,但正所谓众口难调,一则广告很难  相似文献   

11.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前期文化艺术造诣较高的帝王,通过艺术的制作、欣赏与投赠等活动,实现其政治统治,推动艺术的兴盛与繁荣。在艺术形式方面,宣宗采用文人墨戏的兼工带写绘画手法,是唐宋以来文人精英阶层的艺术风格,以当时禅理学之因缘,倾向于幽微简远之情趣,这种"雅"的艺术样式以宋神宗、苏轼、米芾为代表。在题材内容方面,宣宗描绘宗教和民俗图像表达君王对生活的向往,或将绘画应用于岁时礼俗,以此增进君王与群臣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艺术的功用。现存朱瞻基的生肖绘画便是这类艺术创作的代表作品。本文运用图像学、民俗学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全面分析这些绘画的艺术形式、题材内容与宫廷文化、民俗信仰的内在联系,探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关系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另外,以史为镜,这种雅俗融合的艺术范式在当下中国艺术发展中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看了2004猴年生肖儿歌获奖作品,感到不太满意,没有一首能称得上精品。一等奖空缺,那就可以理解了。先说说获二等奖的6首,只有《两条龙》较好。取材、构思都较新。用“龙”来比喻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形象生动、准确。低幼儿童一听就懂,而且容易产生联想。也比较口语。能朗朗上口。不足的是,结尾中东韵8个字中,出现4个“龙”字,两个“送”字,犯重。这也是没法避免的,只能如此。其他5首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剪纸艺术在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本文以剪纸艺术的起源为基础,以北方剪纸艺术的演变为主线,对民国时期东北剪纸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浅显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陕北的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的艺术风格、造型特征及艺术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求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和学习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并针对陕北民间剪纸在新时代如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1,(7):20-21
大年三十一过。虎年就算过去了,我们正式步入了兔年。众所周知,我国的农历中用12生肖来纪年。蛇年为一轮。每一年都有一种动物来应对,从老鼠开始,依次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关于生肖来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以剪纸作品为载体,通过探究不同个体在剪纸文化内涵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了解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导致个人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的差异化的因素,以期能在传统文化的内涵识别、精准传播方面获得有益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眼动实验、问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认知的潜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对剪纸文化的了解程度、家庭文化氛围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的识别,而性别则不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精准化传播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视艺术是受多种文化因素合力制约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只要仔细审视影视艺术传播的文化环境,就可窥出影视艺术与其文化环境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互现的、互为参照的镜像式关系。文化环境影响着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影视艺术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环境。当前构成影视艺术传播文化环境的突出变量有三:一是文化大众化趋势,二是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年春晚不仅是一台荟萃了精彩纷呈节目的晚会,更是一次充满仪式感的盛会。它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和节目样式,用影像白描、虚实交织、谈古论今等艺术形式,荟萃直观具体可感的图像、声音、文字等审美符号,塑造了鲜明的荧屏形象。春晚节目不仅力求好看、好听、有趣,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人文情怀和文化象征,并关注了传统文化的新发展。马年春晚是一次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仪式,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9日,"十二个十二个月——黄永玉生肖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93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从2006年到2017年的12年间,每年都以12生肖为题材创作12幅画,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他的168幅生肖作品。黄永玉先生生肖画的最大特色是"黄氏幽默",他的画幽默中有讽刺,讽刺中含哲理。其画作充分表现了黄永玉先生生活的厚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学情趣,熔铸了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融入到剪纸艺术作品中,就是剪纸的意象表达,注重表现抒发的情感和理想的意念,在精神领域和艺术领域里让人与自然界产生某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在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