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论观点与方法论,明确指出了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首要位置,从而抓住了"中国之治"的根本问题,开启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化建设新征程。一、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传统制度划分的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中国之治",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其历史演变,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其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其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发展,全面系统地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中国民主政治法治化"主题,提出推动国家民主政治法治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化建设发出了"中国之治"最强音,昭示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拥有的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制度优势日益彰显,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巨大制度力量。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具有的十大制度优势,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把握核心要义三方面内容,对于全面理解法治内涵,拓展法治中国之路径具有基础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维稳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蕴含着法治道路践行的本质内容,彰显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科学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向导。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2019年的国庆阅兵向世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历史巨变的伟大成就,那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则从学理上回答了"新中国历史巨变从何而来"的时代课题,系统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遵循。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基本体现,深刻理解"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主要原因,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8.
导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夯实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层次和内涵。围绕着“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集中研讨。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等撰写的《论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一文认为,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知、情感和态度的心理活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化、运用和执行的实践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同一进程中,在内容和时空上是同质的,由此构成了耦合互动关系。制度自信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广泛共识、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智慧和方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前行,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的提升和优越性的彰显,从而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提升人民群众对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的时候,我十分激动。这份文件站在中国发展历史的高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战略性、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将会改变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四个自信"有机统一,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简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发展轨迹、时代要求及基本路径,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紧紧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着力在结合、落实、升华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坚定制度自信不仅有利于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有益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亟需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根本问题,需要通过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全面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等多元举措不断赋能筑牢制度自信之基。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建设。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系统优势、历史优势、实践优势、中国优势、政党优势。要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人民主体地位并开拓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出发,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对于探索中国式特殊教育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阈下,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以法治为突出方法论特征的核心价值。新时代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要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依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法治手段为主的制度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展开,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科学"的、"中国"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包含着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用新发展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领域创新成果的总结,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