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时代,如果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奠基石,那么,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则是"中国之治"的战略课题,是彰显制度优势与提升治理效能的必备课题。"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内涵与规律,深入把握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中国之治",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其历史演变,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其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其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发展,全面系统地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导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夯实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层次和内涵。围绕着“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集中研讨。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等撰写的《论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一文认为,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知、情感和态度的心理活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化、运用和执行的实践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同一进程中,在内容和时空上是同质的,由此构成了耦合互动关系。制度自信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广泛共识、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智慧和方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前行,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的提升和优越性的彰显,从而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提升人民群众对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高等教育探索科学创新、实践民主参与、维护法治规范、追求公平正义、促进开放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愿景旨归的价值维度。要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则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体层面上抓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在发展目标上抓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要素保障上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不断推进构建学科发展、推动高校协同共治、强化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质量改革,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6.
把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相联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从发展生产力优势到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优势的思想认识发展,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以时代新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从历史实践到新时代经验的创造发展,体现了制度自信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轨迹。从优势到效能的聚焦发展,显示了制度资源整合对国家治理的保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显著程度取决于制度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制度自信的坚定程度取决于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程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现实指向,从谋求发展到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时代发展,必须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正>"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论观点与方法论,明确指出了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首要位置,从而抓住了"中国之治"的根本问题,开启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化建设新征程。一、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传统制度划分的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它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合目的性与手段性、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民主模式,是民主与专政、民主集中与民主协商、国家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统一,具有突出特色和显著优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精髓和中国民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关键性抉择。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破解世界民主困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并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独特的发展阶段和使命,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管理转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贯彻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发展转型,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支撑。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建设的两大支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也将大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点,从"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已经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治理体系需要以成熟的制度体系为依托,而精湛的治理能力体现在对制度体系的成熟驾驭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重意蕴,构成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必然要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阶段性要求,把握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建设的共性特征,努力构建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2019年的国庆阅兵向世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历史巨变的伟大成就,那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则从学理上回答了"新中国历史巨变从何而来"的时代课题,系统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遵循。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基本体现,深刻理解"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主要原因,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在行政治理上,创新行政治理是新时代的任务。本文从治理理论着手,阐述在善治、法治、共治三个维度的行政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社区是城市基层的基础单元,是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促进社区治理中政策的有效供给,是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应有之义。随着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社区治理面临着全新的重点难点问题。那么,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有哪些发展桎梏,影响城市社区治理的因素又有哪些,如何实现多元共治局面的良性循环。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和当下形势,通过多源流理论框架对社区治理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政策,试图能够对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应用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生力军,以其为对象构建治理评价体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领和促进此类院校合理定位、重视内涵和发挥优势。研究利用德尔斐法,经过多轮调研和修正,形成了应用型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模型,它包含3个维度,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共同组成,体现了高教共性与应用特色、办学理念与治理实践、发展过程与产出结果相互结合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23年,中国教育治理研究成果丰富、重点和特点突出,回应了中国教育的时代问题,体现了教育治理研究的学术特色和优势。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教育治理研究文献,文章发现:2023年的教育治理研究密切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内容是基础教育治理、高等教育治理、教师教育治理、全球教育治理;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治理、以教育数字化开启教育现代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双减”政策落地两周年省思、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治理等学术热点;聚焦教育治理概念厘定、教育治理学科建设、教育法体系化与法典化等研究前沿,深化了教育治理热点研究。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将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注重教育治理政策与立法研究,加强教育治理比较研究,深化教育治理实践研究,以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21,(1):57-62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战略抓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支撑机制。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演进、发展进行回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比较,结合乌兰察布市治理实践,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构建与保障机制,旨在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