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波宇  向黎  杨思玉 《教师》2020,(5):59-60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协同日常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是当下思政理论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不一样的时代条件。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需求及特征,分析了新形势下思政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所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良性互动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生动性与时代感,以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陈晨 《陕西教育》2021,(2):10-11
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学生的社会认知、思想意识、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开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的变化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弱化状态,对学生的成长较为不利。为了让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学校要较为全面地对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进行研究,寻找切入点与思政教育完美结合,引入"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相应的创新,同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契合,通过实践教学将思政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作为当前网络社会热点词汇,不仅仅对社会有重大意义,同时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发展。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教育人才的重要部分,也必须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的新兴技术,转换思维,在思政教育模式中寻求创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对"互联网+"的思政模式提出时代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聚焦社会热点、丰富教育内容,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网络思政中,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兴趣广泛的特点,及时捕捉社会焦点事件,在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能为构建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高校"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思政课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案例的数据化推动了思政课学生主体的自我学习,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角色扮演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依托网络技术与平台资源,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情景教学中的使用,同时推进情景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思政课中的嵌入,是"互联网+"时代下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善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信仰的途径。因此思政教育者要结合网络新媒体发展的进程,促进思政教学向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从而满足新时代学生思想需求和新媒体教学要求。本文立足青年学生新时代发展角度,分析网络新媒体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旨在提升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生巨大变革.具体表现在,供给主体地位的权威性与网状社会的个性化、供给内容的泛在性与学生需求的精准性、供给方式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等变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也是高校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战略层、教学层、组织层的思政课供给链与价值链改革,重构思政课供给体系,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思政课”是高校的重点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所传递的思想对学生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影响。但在传统“思政课”中,由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已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会。以云平台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可以规范和斧正学生的文化倾向、价值偏好,还能借此弘扬与宣传社会正能量,使更多青年提升政治素养和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学生主体:青年自我成长的"定盘星";教师队伍:思政教育队伍的"引路人";课程载体: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源";社会协同:青年成就事业的"支持者"四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学生组织的中心,是在高校党委组织领导下与共青团引导下带领青年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管理及服务的自治组织,是青年学生加强综合素养、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舞台,是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和改革建言献策、表达个体需求与维护权益的主要路径,更是高校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在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相对于高校教育部门与专职教职工而言,新时代高校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会凭借鲜明优势与特征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必不可少的力量,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功能。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提出全新目标与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在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不断精进,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育人水平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思政课能够培育其正确的三观,提高其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伴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教育也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思政教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思政教育者要抓住机遇,正视挑战,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与时代相契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思政教育者要基于"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改革,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提升人才培育的全面性,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无法脱离网络平台这一舆论阵地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网络渠道是学生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畅通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接口。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应用,成为新时期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选择。新时代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模式,对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系统进行革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政教育平台。本文选取"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作为切入点,对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进行了解读,力求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目标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新时期也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学生必修课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传统思政教育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难度,如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健全,而铺天皋地的网络信息又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基于此,高校应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积极打造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将更多学生纳入思政教育范围中,利用网络加大对学生的引导能力,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互联网新媒体对当下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众多行业和领域在互联网视域下面临着重构生存业态、重塑发展模式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使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形式的多样化、教学途径的多元化有了实现的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持续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两者实现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紧密围绕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这一主题,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和探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朱春燕 《教师》2023,(2):9-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趋于常态化,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问卷调研法探究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现状,揭示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多方联动等特征,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有机融合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解决党建和思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推进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群体。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在当今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影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融入尊师重教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重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展现传统文化、以及丰富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建设良好教学环境,体现尊师重教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